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版MBO:基于中国上市公司案例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MBO作为现代企业制度的反叛,又是一种创新。它是现代中国经济的最热门话题之一,是目前国有资产退出方式的又一新尝试。文章由中外MBO的产生渊源引出,通过粤美、胜利、宇通三家上市公司实施MBO过程研究,并对比西方MBO的操作方式差异,将中国版MBO所表现出来的"中国特色"逐一突现  相似文献   

2.
结识MBO     
MBO是指管理者通过借贷融资或股权,以获得对公司控制权。作为一种新兴的收购方式,MBO首先  相似文献   

3.
韩德宗 《浙江经济》2003,(19):52-53
在过去的二十多年中,西方国家曾掀起了MBO的热潮。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MBO很快在世界范围内普及,1997年以后进入了中国。作为一种企业并购的新方式,一种制度的创新,MBO在中国究竟是否可行,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4.
石羽 《辽宁经济》2004,(7):43-43
MBO(Management Buy-out)即“管理层收购”,指目标公司的管理者或经理层利用借贷融资购买本公司的股份,从而改变本公司所有权结构、控制权结构和资产结构,进而达到重组本公司的目的并获得预期收益的一种收购行为。在国外,MBO是企业进行资产重组或收购的一种特殊方式,而在我国,MBO已上升为一种先进的产权制度改革方式。  相似文献   

5.
MBO的中文意思是管理层收购,是指公司的管理层通过借债方式筹集资金来购买他们所经营公司的股份,以改变公司控制权的一种股权运作方式,其英文全称是Management Buy-Out,简称MBO。MBO的主要参与者是公司内部的管理人员,他们通常会设立一家新的公司来收购目标公司。在MBO过程中,由于收购所需资金量较大,新公司往住  相似文献   

6.
沈克慧 《产权导刊》2004,(11):28-30
所谓管理层收购(MBO),是指公司的经理层利用借贷所融资本或股权交易收购本公司的一种行为,通过收购使企业的经营者变成了企业的所有者.  相似文献   

7.
MBO资金迷雾     
国内的MBO融资是一项"技术含量"相当高的活,往往要游走在相关法规的边缘在国内的MBO案例中,受让资金的来源一直是受到非议最多的问题。对于动辄上千万甚至上亿元的交易金额,管理层的收购资金从何而来?在以往的MBO案例中,收购资金来源往往讳莫如深,或者以"自筹或向金融机构融资解决"寥寥数  相似文献   

8.
MBO(Management Buy-out)即管理层收购,是杠杆收购(LBO)的一种,由英国经济学家麦克莱特(Mike Wright)于1980年发现,专指公司的经理层利用借贷所融资本或股权交易收购本公司的一种行为。通过收购,企业的经营者同时成为企业的所有者,实现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统一。为适应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在要求,笔者认为,实施MBO,是推进我国国企产权制度改革和“国退民进”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MBO作为一种新的融资并购方式,为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以及公有制企业产权问题的解决开辟了一条新路。MBO在中国的发展,已是历史必然,在激励企业内部的积极性、降低代理成本、改善企业经营状况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解决MBO存在的问题已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0.
海外MBO的实践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权问题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大难题,而国有企业改革亦是围绕产权问题展开的,其重点是产权的归属问题,进而延伸到经营机制和治理机构的改革。随着国有资产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尤其是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保护个人非劳动所得、加大国有资产体制改革力度,因此迫切需要一种有效途径,来深化国有企业的改革。当此之时,人们把目光转向了海外的 MBO。'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人们希望借鉴外国的 MBO 方式,解决国有资产产权转移、保值增值等一系列困扰国有企业发展的难题。我国国内首次尝试 MBO 是在2000年(粤美的),短短几年时间,已有不少公司实施了 MBO,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来自法律法规、政府层面、操作方式层面种种不同的问题。如何在实践中解决 MBO 遇到的障碍,如何探索更加适合我国国情、我国资本市场具体环境的 MBO 方式是目前市场关注的焦点。MBO(Management Buy-out),即管理层收购,是指目标公司的管理者或经理层利用借贷所融资本购买本公司的股份,从而改变本公司所有权结构、控制权结构和资产结构,进而达到重组本公司的目的并获得预期收益的一种收购行为。20世纪70年代末,MBO 被公认为是对管理者。  相似文献   

11.
王勇 《湖南经济》2002,(10):23-25
MBO(Management Buy—outs)即管理者收购(或叫“经理层收购”),是指目标公司的管理者或经理层通过借贷所融资本或股权交易购买本公司的股份,从而改变本公司的所有者结构,资产结构和控制权结构的一种收购行为。自20世纪80年代始MBO作为一种便利的所有权转换形式和可行的融资形式在英美等国大行其道 并且成为英国公营部门改革的最常见形式。近年来,我们在企业改革尤其是“大而好”企业的改制中有意识地引进MBO模式,成功地对双山等国有企业实施了改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所谓管理层收购(MBO),是指公司的经理层利用借贷所融资本或股权交易收购本公司的一种行为,通过收购使企业的经营者变成了企业的所有者。近年来,在国有产权转让浪潮中,MBO突然在全国风生水起,主要缘于两大背景:一是民营企业和集体企业的创业者及其团队随着国内经济体制改革加深和产权逐步明晰,要摘掉“红帽子”,实现企业所有者真正的回归;二是一些国有企业经营者在企业长期发展中做出了巨大贡献,地方政府为  相似文献   

13.
朱子 《产权导刊》2005,(1):42-42
国务院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在2004年12月13日北京召开的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上明确指出,母公司要关注子、孙公司产权转让进场交易。他说,总的看,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和产权转让取得重大进展,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突出表现为管理层收购和国有产权交易不规范。他再次强调,国有大企业不实行MBO。中小型企业实行MBO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出资人要到位,二是要明确企业的负责机构。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管理层收购始于1999年第一家实施MBO的四通,在时间上要比国外晚二十多年。我国的MBO与国外的MBO产生的动因不同。几年时间里,MBO在我国企业界掀起了一股热潮,这种方式在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比如国有产权定价非市场化,转让之后造成了新的“一人独大”  相似文献   

15.
作为西方一种成熟的并购方式,管理层收购(MBO)对于明晰企业产权、激励管理者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但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遭遇到了不少现实问题,2005年4月14日《企业国有产权向管理层转让暂行规定》的出台促使MBO沿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张涌 《河南经济》2003,(11):102-102
MBO是美国80年代兼并浪潮中涌现出来的一种通过融资来完成并购的方式。融资并购又称杠杆收购,它是通过公司的大量举债,增加财务杠杆向某一公司股东购买股票,完成购并活动。“经理层融资收购”是杠杆收购的一种,当运用杠杆收购的主体是目标公司的经理层时,就称之为MBO。  相似文献   

17.
黄克强 《特区经济》2004,(10):157-158
<正> 近20多年来,在西方欧美国家,管理层收购(MBO)由最初作为一种业务放弃与退出的资产管理形式,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成熟的金融技术,并作为一种制度刨新而成为推动资本市场发展的重要力量。国外的实践表明,管理层收购(MBO)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现象,对推动全球性企业重构浪潮、国有民营化运动、激发企业家精神起到了积极作用。近几年来,我国的一些企业包括上市公司也纷纷尝试实行MBO,并逐渐成为与外资并购、民营企业并购相并列的3大公司并购方式之 ,从而为资本市场带来了许多新的课题。 一、管理层收购的含义和现实意义 管理层收购,即MBO(Management Buy-outs),既是实施管理层持股的一种途径,同时还是西方典型的并购重组方式——杠杆收购LBO(Leveraged Buy-out)的一种特殊形式。杠杆收购(LBO)  相似文献   

18.
管理层收购(MBO)作为中国企业产权革命的一种新型方式,理论上有助于企业明晰产权、理清产权关系,并可降低委托-代理成本。但依据中国现阶段MBO的发展状况来看,融资间题是MBO发展过程的主要障碍。融资渠道的不畅导致管理层间接收购目标公司,使其对上市公司的所有权与控制权产生一定程度的分离.且控制权超过所有权,最终是管理层成为控制性股东,对公司治理结构造成不良影响,危害小股东利益,甚至出现管理层盘踞和内部人控制现象,进一步加大了对管理屑的约束与监督难度。要改变目前MBO融资状况,主要应加快中国的金融制度改革步伐,并借鉴国外MBO的经验,不断创新MBO融资工具,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为MBO发展开拓更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19.
从理论和国外的实践看,管理层收购(MBO)不失为产权制度改革的一种有效方式。但在中国MBO存在收购价格的起点不公平和运行规则不公平问题,从而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已是不争的事实。因此,财政部作出"在相关法规未完善之前暂停受理和审批上市和非上市公司的管理层收购"的决定无疑是  相似文献   

20.
从总体上看,实施MBO是国企下一步改革的目标和方向之一,但作为一种产权制度改革的探索,MBO目前只适用于部分中小型国企,大型骨干性的国企和上市公司目前暂不适宜推行MB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