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研究近坝库岸滑坡堆积体对水库建筑物及附近居民安全的影响,采用基于极限平衡理论的传递系数法,查明重庆市向阳水库工程滑坡堆积体的稳定边界条件,对自重、自重+度汛水位由386 m降至367.24 m、自重+度汛水位由386 m降至367.24 m并叠加暴雨等3种工况下滑坡体的稳定性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该滑坡在3种工况下处于基本稳定、欠稳定和不稳定状态,结果与现场实地调查情况一致,建议采取工程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2.
三峡库区某滑坡的稳定性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结合试验资料,通过已知稳定状态的边坡反演其滑移面的抗剪强度指标,是进行边坡稳定性评价的一种重要方法.在研究三峡库区某滑坡的工程地质条件及滑坡体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诱发坡体失稳的主要因素,评价了边坡的稳定性;基于边坡稳定性反演分析原理,进行了滑移面抗剪强度参数的反演计算,研究了各参数的敏感性.研究结果表明:该滑坡体当前处于极限平衡状态;抗剪强度参数c、φ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均很显著,其中φ的显著性强于c.最后得出参数的建议值握=10.0°,c=10.0 kPa.  相似文献   

3.
龙羊峡水电站坝址区地质条件复杂,文章重点,介绍了库岸滑坡,尤其是坝前库区六号、七号地段滑坡和坝下游的虎丘山滑坡,为了对其滑坡的稳定情况作出预测,所采取的一系列安全监测措施。  相似文献   

4.
野外查明了巫山县某滑坡的基本地质特征,对滑坡及变形体进行了稳定性评价.结果表明:滑坡Ⅰ 区(主滑坡)在旱季处于基本稳定状态,在暴雨期滑体处于欠稳定状态;三峡水库蓄水后,滑坡体稳定性降低,最终将整体失稳;Ⅱ区(变形体)的稳定性不受三峡水库各期蓄水位的影响,在旱季和雨季均处于基本稳定状态,降雨对其稳定性影响不是很大,主要受...  相似文献   

5.
二滩水电站近坝库岸霸王山滑坡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滩水电站自1998年5月下闸蓄水形成水库以来,己安全运行了5a。本文总结了建库前后,近坝库岸霸王山古滑坡体的稳定性研究成果,并根据较长期的观测资料分析,对滑坡体的稳定性进行了初步评价,得出了滑坡体在水库蓄水前和水库蓄水后,至今均处于稳定状态,并有一定的安全裕度的基本结论。但考虑到坡体仍存在一些不利因素,并且,滑坡体距大坝又很近,它的稳定对整个工程的安全至关重要,因此,进行较长时期不间断的有效监测仍十分必要。但为了节约人力和物力,可将观测频次适当降低,周期适当延长,若发现有异常时再加密。  相似文献   

6.
瓦斯寨滑坡段位于理县杂谷脑镇日底村位于杂谷脑镇北侧约2 km,研究此滑坡的形成机制,对评价斜坡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该滑坡发育于灰黑色炭质的千枚岩、灰色千枚岩与灰色石英砂岩互层中,瓦斯寨滑坡变形破坏机制为牵引式,根据稳定性计算可知,瓦斯寨滑坡在暴雨加自重状态下有可能下滑,对日底沟村的人民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大屋基滑坡基本特征及形成机制的研究,宏观地分析了该滑坡现今的整体稳定程度,并利用计算机采用5种不同的稳定计算法,对滑坡萃水前后的整体稳定性进行验算与评价,从而为滑坡整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究雨量对中小型土质滑坡变形破坏机理及稳定性影响,选取玉山县阳高山滑坡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2022—2023年期间重点时间段的地表位移、土压力、土壤含水率监测数据进行关联分析,确定其与降雨量之间的响应关系,分析其在不同降雨时期的变形趋势,探讨了阳高山滑坡的变形机理,并运用GeoStudio二维数值软件探究降雨强度与安全系数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独特的地质结构与人工切坡为滑坡的发育提供潜在条件,而降雨是阳高山滑坡产生的主要诱因;当降雨强度为10 mm/d,长时间降雨对滑坡稳定性影响不大;当降雨强度为20 mm/d时,在长时间降雨作用下,滑坡安全系数下降3%,滑坡仍处于稳定状态;当降雨强度为30 mm/d时,在长时间降雨作用下,滑坡安全系数下降12%,滑坡处于欠稳定状态;当降雨强度为40 mm/d时,在长时间降雨作用下,滑坡安全系数下降30%,滑坡处于失稳状态。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砂页岩区近坝库岸边坡的调查,以子洪水库右岸滑坡为例,阐述了近坝库岸古滑坡的特征与危害,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滑坡的成因,应用等Fs法、CSMR法进行了稳定性分析,提出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10.
某水电站现场监测资料表明,电站导流洞出口边坡开挖后有不间断变形,而且速率较大。为查明出口边坡潜在变形破坏范围及特征,对监测资料进行分析,同时采用极限平衡和三维数值模拟手段,对边坡稳定状态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开挖前边坡能够自稳,开挖后如不及时支护,表层第四系土层会发生向开挖面的滑移;侧面边坡变形具有时效性,随时间推移变形破坏范围会向上部逐渐扩展。建议通过补充钻探和物探等措施,详细查明第四系覆盖层分布范围及厚度,同时通过现场试验等手段核实对边坡稳定状态极为敏感的第四系土层和强风化板岩层抗剪强度参数,在此基础上制定可靠的边坡支护措施。  相似文献   

11.
二滩水电站自1998年5月下闸蓄水形成水库以来.已安全运行了5年时间。总结了建库前后近坝库岸霸王山古滑坡体的稳定性研究成果.并根据较长期的观测资料分析.对滑坡体的稳定性进行了初步评价.得出了滑坡体在水库蓄水前和水库蓄水后至今均处于稳定状态.并有一定的安全余度的基本结论。对后续观测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杨汉良  周力 《人民长江》2015,46(16):43-47
某近坝滑坡分布在一拟建水电站大坝右坝肩上游侧、电站进水口南侧,滑坡若失稳将直接对大坝水工建筑物产生危害,是水电站工程建设首要解决的重大技术问题。通过工程地质测绘、钻探、平硐勘探、岩土测试等大量勘察工作,查明该滑坡体积约70万m3,为中型堆积层滑坡,现状整体处于基本稳定性状态,水库运行后或建坝前后叠加暴雨久雨滑体饱水等多种工况下,滑坡整体处于欠稳定-不稳定状态,因此必须采取工程治理措施。经比较,建议结合大坝三期围堰建设对该滑坡采取清除的工程措施,彻底消除滑坡危害。  相似文献   

13.
为了对万家中学后山滑坡进行成因机制探讨与稳定性评价,现对其区域地质特征作详细勘查。结果表明:勘查区地层地貌特征明显,地层软硬相间,滑坡体主要为块碎石土,且分布广泛。该滑坡可能沿堆积体与基岩之间软弱结构面滑动,且其中部存在临空面,为其剪出提供了很好的条件,而降雨及地表水的渗入是坡体拉裂及变形的主要诱发因素。采用传递系数法计算该滑坡全坡段在自重、自重+暴雨、自重+地震等3种工况下的稳定系数。综合可知该滑坡处于基本稳定状态,但在暴雨状态下有加剧失稳的可能。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4.
近坝库岸滑坡是龙羊峡水库南岸从坝前至汪什科段的滑坡体,总长度为15.8km,它是龙羊峡水电站工程的三大隐患之一,至今仍未做安全处理,对库岸滑坡进行长期观测和预报,是保证电站安全运行和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手段。为了准确及时预报库岸滑坡情况,应用GPS定位技术,替代原来的常规测量方法,达到了监测的精度要求,作业效率高,并且节约费用。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大屋基滑坡基本特征及形成机制的研究,宏观地分析了该滑坡现今的整体稳定程度,并利用计算机采用5种不同的稳定计算法,对滑坡蓄水前后的整体稳定性进行验算与评价,从而为滑坡整治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6.
某大规模堆积体变形较大,库区左岸上游约1~2km处变形堆积体规模巨大,达3400×104 m3,分布在高程990~1662 m之间,工程区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通过工程地质勘察和历史监测数据分析堆积体的变形机理,采用二维刚体极限平衡法和三维数值差分模型分析评价堆积体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以纳子峡水电站库区1#滑坡为实例,计算分析了该滑坡在天然状态、施工导流期最高洪水位、水库正常蓄水位及水位骤降时滑坡的稳定系数,分析该滑坡的稳定性,为边坡治理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8.
灌口镇滑坡位于都江堰市灌口镇灵岩村,属浅层土质滑坡。该滑坡是在降水入渗以及人类工程活动的影响下发生的,其稳定性直接关系到70多户300多人的生命财产安全。通过勘查、野外资料的收集及分析,解析其变形破坏特征和成因,并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评价的方法对该滑坡在不同工况下的稳定性进行了预测、评价。结果显示,滑坡的变形机制为推移式滑动破坏,在天然状态下处于基本稳定状态;在暴雨工况下,处于不稳定-欠稳定状态;在地震工况下,处于不稳定状态。建议采用"截排水沟+抗滑桩支挡"的方案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9.
某库岸为典型高山峡谷地貌,斜坡在卸荷作用和重力作用下弯曲拉裂,形成规模巨大的滑坡。水库蓄水后,滑坡可能产生复活,将造成“二道坝”,危及大坝及其它枢纽建筑的安全。结合滑坡区的环境地质条件,滑坡的地质结构特征,分析其形成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地质 力学模型,再现滑坡形成过程。最后采用定量计算、数值模拟法计算滑坡安全系数、应力分布状态等,对滑坡蓄水条件下的变形及稳定性进行研究和预测,从而为滑坡治理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通过工程地质分析,监测资料分析和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对铜湾水电站左岸船闸高边坡的长期稳定性进行分析与评价,并通过计算结果与实测资料对比,验证了计算结果的可靠性。分析结果表明:开挖后边坡不存在整体稳定问题;边坡的潜在危险区域主要在Z0+70.0桩号附近,降雨时边坡的稳定性明显降低;边坡满足长期稳定的要求。建议加强坡体排水,注意坡面防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