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近年来,江西省寻乌县秉持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牛鼻子"的理念,采取大力发展沟域经济、培育龙头企业、注重品牌建设、发展电商产业等多项有力措施,激活农村经济发展,加快农民的脱贫致富步伐,助力于乡村振兴。一、大力发展沟域经济。寻乌县紧密结合山区农业县的特点,根据各贫困村的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因地制宜,找准"一乡一业"、"一村一  相似文献   

2.
<正>2018年以来,陕西省宝鸡市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产业兴旺、农民增收为目标,实施"3+3+3"发展战略,强力推进特色现代农业强市建设,全市农业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势头。一是推进结构调整,壮大特色产业。围绕各地资源优势,全面开展产业结构调整大会战,着力建设扶风猕猴桃,麟游、陇县、千阳苹果,  相似文献   

3.
产业兴旺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着力点,乡村产业存在第一产业大而不强、产业比较单一、产业融合程度浅、村集体经济总体形势不乐观、缺乏保证农户利益的机制等问题。鲁家村创造性地开展"公司+村集体+农场"的产业发展模式,带来乡村巨变,为产业兴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现提供了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4.
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振兴发展。金融是产业发展的助推器和扩大器,梳理金融在乡村产业振兴的作用原理与条件,借鉴金融支持产业的成功案例,剖析相关问题,能够较好指导下一步农村发展。乡村振兴首先是产业的振兴发展。金融是产业发展的助推器和扩大器,梳理金融在乡村产业振兴的作用机理与条件,借鉴金融支持产业的成功案例,剖析相关问题,能够较好指导下一步农村金融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大量乡村特色产业集聚,为产业兴旺提供了重要载体,也亟需商业银行的金融支持。  相似文献   

6.
乡村是具有自然、社会、经济特征的地域综合体,兼具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多重功能。目前,我国大众化旅游正在面临转型升级,网红经济崛起,旅游民宿产业的发展正在成为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抓手。本文基于对三亚博后村实地调研所取得的数据,对乡村民宿发展现状进行梳理,找出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乡村民宿发展的问题,并提出可复制的解决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一个巨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五大振兴”,特别是产业振兴和生态振兴,将产生巨大的投资需求。金融是投资的重要来源,如何优化金融资源配置以拓展乡村振兴特别是三农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中国人民银行2022年3月30日印发了《关于做好2022年金融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相似文献   

8.
<正>本文介绍了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助力乡村振兴所做的主要工作,指出存在的问题,并强调在下一步工作中要强化政策支持、加强宣传指导、严格规范管理、高效率协同联动,促进乡村振兴工作开展。一、工作开展情况(一)周密组织实施,加强引领示范按照《内蒙古自治区政府采购电子卖场管理办法》《内蒙古自治区政府采购电子卖场乡村振兴馆建设方案》和自治区财政厅、  相似文献   

9.
陈锋 《中国金融》2022,(19):92-94
<正>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金融是乡村产业振兴的血液。经过多年探索实践,江西省金融系统结合地方实际,主动开展创新,形成了优质涉农产业下沉、壮大村集体经济、能人大户带动创业、乡村旅游产业振兴四种金融支持乡村产业振兴的基本机制模式,有效支持了一批彰显地域特色、极富乡村气息、承载乡村价值的优秀乡村产业,在金融支持乡村产业振兴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乡村产业振兴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关乎乡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当前河南乡村地区有一定的产业基础,但是产业发展也面临着农业全产业链培育不足、三产融合不充分、同质化竞争和特色产业培育不足等问题.从基层推动河南乡村产业振兴的实践中可以看出,积极培育集体经济、依托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发展产业以及发挥好头羊效应等对于解决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1.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主要内容之一,金融支农惠农需要协同推进资源整合、场景嵌入和精准投放,助力乡村产业生产率提升和产业链优化升级。本文对乡村产业发展的金融服务需求进行了解析,研究了产品园区产销、农贸市场供销、连锁零售供销、集团集中采购四种模式下乡村产业振兴的金融服务路径,从丰富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角度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正>中共中央《关于制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战略所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概括地讲是五个振兴:即乡村产业振兴,乡村人才振兴,乡村文化振兴,乡村生态振兴,乡村组织振兴。其中,乡村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3.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产业兴则乡村兴。数字普惠金融可以利用科技优势扩大金融服务范围、完善服务网络、降低服务成本。近年来,我国围绕发展数字普惠金融进行了丰富的实践探索,但当前数字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仍面临一些挑战,未来应推动区域数字普惠金融协同发展,进一步提升农村地区消费者金融素养和农村地区金融机构数字化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4.
<正>国发[2019]1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乡村产业根植于县域,以农业农村资源为依托,以农民为主体,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地域特色鲜明、创新创业活跃、业态类型丰富、利益联结紧密,是提升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产业。近年来,我国农村创新创业环境不断改  相似文献   

15.
乡村要振兴,产业振兴是基础。数字经济时代要充分利用数字技术赋能农业生产推动效应明显,农业数字经济产业化相关政策促进成效凸显,电商助力产业释放活力,着力推进数字经济与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目前,数字经济推动乡村产业振兴面临着乡村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数字经济专业人才匮乏、数字经济发展环境缺位等一系列难题与障碍。因此,亟须通过加强乡村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共建共享;加快培养乡村数字化人才,强化乡村产业人才支撑;优化乡村数字经济发展环境,实现产业高效发展等多种策略。稳步推进乡村产业数字化转型,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对乡村产业振兴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正>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和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的兴起为金融业创造了巨大发展机遇和空间,也对其改变发展模式、提升服务质效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后,国家三农工作重心已历史性地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多项措施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加快推动农业现代化。《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提出,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持续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县域富民产业,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创业,推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作为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顺应乡村产业振兴大势,融入全面乡村振兴大局,既是使命担当,也是机遇所在,必须积极作为,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立足于脱贫攻坚战胜利收官这一重要时代背景,梳理了金融助力乡村产业扶贫与产业振兴有效衔接的理论机制,利用我国2009—2019年30个省际(除西藏外)面板数据,建立空间计量模型和门槛模型实证检验农村金融对乡村产业振兴的溢出效应及两者的非线性关系。研究表明:农村金融对本地区的乡村产业振兴具有显著影响,对周边地区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农村金融对乡村产业振兴的作用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两者之间呈现出“U”型的非线性关系。据此,本文提出调整金融资源配置方向和规模、疏通协调农村金融与乡村产业振兴之间的关系、因地制宜推动政策扶持的对策建议,以期充分发挥金融能动力,实现从输血式产业扶贫向造血式产业振兴的顺利过渡。  相似文献   

18.
产业兴旺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要务,乡村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法治的保障与引领。本文通过分析现阶段乡村振兴战略在法治层面的现实需求,从农业制度的价值取向着手,建构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法治框架。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法律稳定性和政策灵活性的优势,从土地权益保障、产业技术创新、人才支持和金融服务四个方面出发优化制度工具,寻求法治保障产业兴旺的系统化、灵活化与多元化路径。  相似文献   

19.
王园园  高静 《甘肃金融》2024,(2):7-10+36
绿色金融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准备日益成熟。文章基于绿色金融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构成内容、特殊性质、模式类型,分析当前绿色金融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的现状和困境主要是要素困境、理性困境和认同困境,从而制约着绿色金融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的进程和效果,并从输入端、中介端和输出端三个维度出发来探讨绿色金融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的发展路径,以实现绿色金融与乡村产业有机结合,推动乡村产业走向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0.
各中央预算单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农业农村(农牧)厅(局、委)、乡村振兴局(扶贫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政局、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扶贫办):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论述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