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9 毫秒
1.
金琳 《上海国资》2024,(2):101-103
<正>工匠精神是一种信仰,是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近日,上海市总工会印发《关于命名第十三批“上海市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决定》,上海仪电人工智能创新院有限公司“王英劳模创新工作室”获评“上海市劳模创新工作室”称号。“王英劳模创新工作室”领衔人为全国机械工业劳模、上海工匠获得者——上海仪电人工智能创新院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王英。  相似文献   

2.
正近日,海曙区召开首次工青妇联席会议暨基层群团改革工作推进会,这对海曙工会而言,是深化改革工作的又一力举。在区划调整融合与群团改革的双重背景下,海曙工会按照宁波市"六争攻坚、三年攀高"总体部署和海曙区"三大主题年"活动相关要求,聚焦主业主责,秉承改革精神,紧扣中心,服务大局,与全区广大职工心心相印,践行工会组织责任担当,用心谱写新时代工会实践的"海曙篇章"。转型提升唱响工会主业主责大力倡导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去年7月,区首批8家工匠创新工作室在段塘街道集中开张,区域内  相似文献   

3.
孙伟 《发展》2018,(1):63-66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多年来,甘肃建投七建集团"以党建促发展","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力求创新、精益求精,有力推动了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技产业》2024,(4):109-110
<正>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杭州供电公司是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大型重点供电企业,全域供电可靠性蝉联国家电网第一。2020年,公司成立首家央企地市级融合创新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由党的二十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全球契约中国网络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先锋人物徐川子领衔,统筹劳模创新、新型电力系统技术应用等企业基层创新载体,以多元融合推动产学研用全链条实践落地。中心获评2023年度“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电力需求侧协调控制技术联合实践基地”“浙江省最具影响力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等称号。  相似文献   

5.
基于职业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由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需要的不仅是专家,更需要各行业的能工巧匠,职业教育主要承担着培育能工巧匠传承使命。实现中国梦,一方面需要培养优秀人才,一方面需要培养"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我国中华传统精神,应贯穿在职业教育中。将"工匠精神"融入到学生日常生活管理中,正确指导和教育中职学生通过"工匠精神"来要求自己,端正自己的创新意识、三观、提高专业水准,凝心聚力,为祖国培养出具有传承"工匠精神"的建设者。  相似文献   

6.
创新的潮流导致部分大学生错误理解创新的深刻内涵,一味追求形式化、功利化以及高产出,浮躁的风气必然导致大学生创新质量的下降。而工匠精神所蕴涵的精益求精、精雕细琢,追求的尽善尽美有助于大学生创新发展。工匠精神视角下注重创新典型宣传、推行广谱式创新创业教育、完善创新人才培养方案、搭建"多学科"创新交流平台、打造校内外创新导师团队、优化创新成果转化机制、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等是大学生创新发展的可行性路径。  相似文献   

7.
"工匠精神"是职业教育灵魂的理念,将"工匠精神"融入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制定学校"工匠精神"培育的长效机制,将"工匠精神"作为教育教学评价的标准,通过校企合作、产教结合,与行业、企业形成"工匠精神"培育的合力,将"工匠精神"培育贯穿中职学校专业建设、课程设置、校园文化、德育活动、课堂教学的始终,让传承、坚守、钻研、创新成为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  相似文献   

8.
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是新时代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大战略部署"。工匠精神"缺失所产生的后果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其重大价值也日益凸显,是"中国制造2025"实现的关键所在。文章在深入理解"工匠精神"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将两者有机融合,积极探索"工匠精神"视域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对策。通过将理论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养成、文化建设、校企合作育人相统一,形成切实可行的基于"工匠精神"的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体系,与时俱进地创新高校价值观教育视角,增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时代性与实效性,让正确的价值导向和"工匠精神"引导大学生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9.
正"工匠精神"出现在今年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之中,引发社会极大关注。一方面,这反映出我国产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非常旺盛;另一方面,也体现出全社会对"工匠精神"的推崇和重视。"中国制造"需要"大国工匠"。目前,"大国工匠"紧缺成为"中国制造"软肋。人社部相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技能人才总量严重不足,技能劳动者仅占从业人员的20%,其中高技能人才数量仅占5%。这给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使命,人才培养必须蕴含"工匠精神"的教育。今年4月,李克强总理在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座谈会上明确提出:高等教育要着力围绕服务国家创新发展,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培育工匠  相似文献   

10.
现代学徒制是深化产教融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工匠精神的重要举措。在高职院校金融专业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有利于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实现金融人才培养的供给侧改革,面向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金融人才。  相似文献   

11.
<正>"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匠精神",一个充满传统色彩的词汇,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引发代表委员们热议。他们认为,弘扬"工匠精神"将带动中国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促进企业精益求精、提高质量,使认真、敬业、执着、创新成为更多人的职业追求。  相似文献   

12.
文章阐述了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高技能人才的必要性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了把"工匠精神"贯穿高技能人才培养全过程的策略,主要是:以立德树人涵养工匠精神;以技能竞赛磨炼"工匠精神";以典型示范引领"工匠精神";以培养模式护航"工匠精神";以课程内容融合"工匠精神"等。  相似文献   

13.
正"德国制造"在全世界备受推崇,无论是机械、化工、电器、光学等产品,还是厨房、卫浴、体育等用品,都是世界上质量最过硬的,其关键核心就是代代传承的"工匠精神"。我觉得,"工匠精神"是一种专注精神。这不是简单的机械重复,而是代表着一种热爱、执着、进取,是静得下心、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下得了苦功夫的态度。"工匠精神"也是一种求精精神,不放过每个步骤、每个细节,精益求精,追求极致。"工匠精神"还是一种创新精神,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不断用新方法、新技术进行发明创造、技术改造。  相似文献   

14.
正当"工匠精神"一词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时,这个曾经耳熟能详的词语依然带给我们"耳目一新"的感觉。在"工业4.0""中国制造2025"的时代背景下,在经济转型升级的当口,提高中国制造服务水平,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需要一线技工的创造性劳动,需要更多的高技能人才,更需要"工匠精神"。中国古代有很多匠人名垂青史。古籍中记载最多的就数鲁班了,从《墨子·鲁问》到《战国策·公输盘为楚设机章》,以及后世《鲁班营造正式》和各种《鲁班经》的传承,鲁班俨然已是我们民族"工匠精神"的代表。鲁班一生致力于在木工领域  相似文献   

15.
"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它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体现,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包括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方面的内容.地方高师院校是我国基础教育师资力量的重要培训基地,作为一名未来教育者的教育院校,高师院校肩负着为基础教育培育有开拓创新意识、良好的职业操守和教育技能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因此必须重视地方高师院校对师范生"工匠精神"的培育.本文对师范生如何养成和培育"工匠精神"做一刍议,以瞻远性的眼光对师范生初入教学实践岗位提供的微小帮助.  相似文献   

16.
正2013年11月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长沙高新区(麓谷)威胜集团。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省委书记徐守盛和省长杜家毫的陪同下,仔细观看产品展示,到车间了解生产和工艺流程,同职工和劳模代表交流,对企业不断开发产品、拓展市场所取得的成绩表示肯定,勉励企业家和员工要更有抱负、更有作为。习近平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重点在于优化产业结构、消化过剩产能,最终要落实到一家家企业上。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孕育兴起,企业要抓住机遇,不断推进科技创新、管理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品牌创新。  相似文献   

17.
工匠精神作为中国制造业品质革命的内驱力之一,从"技艺"方面,体现的是精益求精的职业态度和求实创新的职业思维,从"德行"方面,体现的是坚守初心的做人准则和全情专注的做事风格。在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基本矛盾的转变、为人民谋幸福的使命以及品质精造时代的到来,工匠精神的实现主要从转变急功近利的态势、树立职业平等的就业观、调整人才培养体系、大力弘扬工匠精神的先进典范等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8.
"工匠精神"的本质内涵是精益求精的创造精神、知行合一的实践精神和一丝不苟的制造精神。以"工匠精神"培育大学生的职业素养,是当前地方工科院校的根本使命。文章从对当前地方工科院校大学生职业素养现状的调查研究出发,提出注入"工匠精神"的必要性,在对"工匠精神"与工科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关联耦合性分析的基础上,积极探求用"工匠精神"培育和提升工科大学生职业素养的研究对策。  相似文献   

19.
正记本刊记者苏苏利冕"工匠"的主体是广大职工,作为全市300多万职工的"娘家",宁波市总工会在对"工匠精神"的弘扬和"工匠"的培育方面必然年拥有独特优势。近日,本刊记者采访了宁波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总工会主席苏利冕,请他谈谈关于"工匠"的一些热点话题。记今年"两会"上,首次把"工匠精神"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工匠精神"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您如何理解"工匠精神"?  相似文献   

20.
他用行动,实现了一年扭亏,两年盈利,三年利润翻一番的目标;他创办的"武清运河主食厨房工程"以及24家快餐连锁店,为下岗职工全部实现了再就业,职工人均年收入均保持在万元以上,今天,我们介绍郭久苓劳模的事迹,旨在弘扬劳模精神,树立劳模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