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静 《云南金融》2011,(7X):116-116
我国农村合作金融组织面临着一系列制度性难题,使得农民融资难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农村和农业发展所需要的投资无法得到有效满足。因此,需要探寻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发展方向、市场定位、理清改革的思路,以更好地服务"三农",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村合作金融组织面临着一系列制度性难题,使得农民融资难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农村和农业发展所需要的投资无法得到有效满足。因此,需要探寻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发展方向、市场定位、理清改革的思路,以更好地服务"三农",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3.
"三农"问题的解决是我们国家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环节。目前我国农村地区资金供给短缺,农村金融服务机构不完善,农村经济很难持续性发展。现阶段要想有效化解农村经济发展中的资金短缺难题,必须大力发展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本文通过分析山东省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发展,认为河北省有发展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潜力,提出了河北省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给出相应的发展措施。  相似文献   

4.
农村金融作为融通资金的重要工具已经成为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农村金融是世界性难题,合作金融体制是被发达国家证明了的可行之举。而我国合作金融组织曾在20世纪初昙花一现;新中国农村信用社几经演变,合作金融属性已被异化,产权关系模糊,商业化日趋明显;农村资金互助社发展艰难,作用有限;农村民间金融中虽有合作金融组织形式,但缺乏规范性。至今,中国农村合作金融仍然严重缺位。  相似文献   

5.
关于组建农村合作银行的研究报告四川省农村合作金融研究会课题组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了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目标,提出“根据需要有步骤地组建农村合作银行”,以便更好地为发展农村经济服务。本文仅就组建农村合作银行面临的难点和组织体系问题作一些初...  相似文献   

6.
合作金融有其发展演化逻辑和不同发展阶段的形态。本文对合作金融的生发演化逻辑与发展形态进行了分析,提出个人之间的资金互助是合作金融的萌芽形态,不同形式的合会是合作金融的初级形态,信用合作社为代表的资金互助组织是合作金融的中级形态,信用合作社联盟与合作银行是合作金融发展的高级形态。我国的农村合作金融发展水平目前还很低,大力培育农村资金互助组织是当前我国农村合作金融发展的重点。但是,各类农村资金互助组织的发展现状并不理想,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国还没有形成适应农村资金互助组织特点及发展要求的监管模式,以支撑农村资金互助组织的健康发展。本文提出,银监会系统由于其银行理念惯性和其监管资源局限,不适合作为农村资金互助组织的监管主体,借鉴国外经验,地方政府部门中的农村经济管理中心经过一定的制度设计与监管赋予权,可以成为更好的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监管主体。  相似文献   

7.
合作金融有其发展演化逻辑和不同发展阶段的形态。本文对合作金融的生发演化逻辑与发展形态进行了分析,提出个人之间的资金互助是合作金融的萌芽形态,不同形式的合会是合作金融的初级形态,信用合作社为代表的资金互助组织是合作金融的中级形态,信用合作社联盟与合作银行是合作金融发展的高级形态。我国的农村合作金融发展水平目前还很低,大力培育农村资金互助组织是当前我国农村合作金融发展的重点。但是,各类农村资金互助组织的发展现状并不理想,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国还没有形成适应农村资金互助组织特点及发展要求的监管模式,以支撑农村资金互助组织的健康发展。本文提出,银监会系统由于其银行理念惯性和其监管资源局限,不适合作为农村资金互助组织的监管主体,借鉴国外经验,地方政府部门中的农村经济管理中心经过一定的制度设计与监管赋予权,可以成为更好的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监管主体。  相似文献   

8.
发展普惠金融是我国金融改革发展的重要方向,目前我国农村普惠金融发展面临诸多难题。移动支付的出现为破除农村地区普惠金融发展不均衡、成本高、缺乏可持续性提供了机遇。本文从移动支付和农村地区普惠金融发展的现状入手,分析了移动支付推动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优势,针对移动支付在农村地区推广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村合作金融制度异化的内在缺陷及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阐述我国农村合作金融的缺陷,分析了当前农村合作金融改革中所面临的问题,并结合我国农村合作金融发展的实际情况,为推动和深化当前农村合作金融的改革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先介绍国外农村合作金融制度的发展趋势,然后阐述了国外农村合作金融制度对我国农村合作金融制度建设的启示,具体为多元化的农村合作金融发展模式、不断推进农村合作金融创新、健全完善的农村合作金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充分发展农村合作金融行业自律组织的作用、强大的农村合作金融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11.
随着国有商业银行机构改革的逐步深入,欠发达地区金融组织体系正发生显著变化,呈现出国有商业银行业务收缩、机构撤走的趋势,客观上为农村合作金融的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目前,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已成为农村合作金融面临的一个十分紧迫而现实的课题.  相似文献   

12.
大力发展农村合作金融是我国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建立现代农村会融体系的重要举措.本文在制度层面从合作金融发展的母体、节约市场交易费用和维护小生产者自身利益等方面分析合作金融组织发育的需求诱致性动因,以新时期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发展的外部制度供给和内部制度安排分析其供给缺陷,最后提出推动新时期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三农问题,而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在农村经济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随着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的发展,其面临的问题也不断暴露出来。本文用SWOT分析法分析新型农村合作金融发展的内在优势、劣势和外在的机会、威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张云玲 《海南金融》2011,(11):66-67,79
几十年来,农村合作金融组织是一种符合我国农村经济现实的有效金融机制,在支持“三农”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然而,经过多年来的制度变迁与发展历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在定位、产权及资本制度等方面暴露出一些问题,严重阻碍着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发展.本文通过深入分析我国农村合作金融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完善措施,对促进新农村...  相似文献   

15.
基于新农村社区发展的合作金融法律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合作金融的规范运行是农村经济健康发展的基本保证。在经济社会深刻变革的大背景下,我国农村合作金融日益出现异化的趋向。产权制度的缺陷、管理体制的混乱、法律规范的缺位、合作文化的缺失使得农村合作金融的发展步履维艰。以社区发展的视角重新审视农村合作金融异化问题,从管理制度、组织形式、合作环境等方面重构农村合作金融基本制度,有助于农村合作金融内部发展权和外部发展权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在2006年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准入政策放宽后,农村资金互助组织作为新型的合作金融组织得以快速发展.但经过十几年的实践探索,这类组织的发展出现了分化,出现了社区型和联合型两种不同模式.这两类模式在生成机制、运行模式、风险控制等方面存在着比较明显差异,面临正式与非正式制度约束,所需政府支持及未来出路也不尽相同.对此,应尽快明确农村资金互助组织的法律地位,确立适当的监管模式,建立有效的风险分担机制,采取复合型发展模式,健全我国农村合作金融体系,为破解我国农村金融改革难题提供一种可行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正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解决农村家庭承包经营与社会化大生产矛盾的重要创新形式。然而由于多种因素制约,目前金融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效率不高,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健康发展面临一定的困难。为全面了解基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18.
农户在发展农业生产改善农村生活的过程中首先需要的是互助和合作,这种带有互助和合作性质的愿望是产生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前提,这就在客观上注定了合作金融组织应当是以合作互助为基础成立的,农户获取这种互助性质的金融资源应当是低负担、低成本的。  相似文献   

19.
农村合作组织金融支持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农村合作组织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能够有效缓解农业生产规模收益要求与农户分散的生产方式之间的矛盾。近年来,我国对农村合作组织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增大,农村合作组织的发展速度明显提升,金融需求规模显著增加,需求种类日益增多,需求特征出现了新的变化。本文结合我国农村合作组织发展的实际,在分析农村合作组织金融需求的基础上,对衣行如何在农村合作组织的发展中寻找和把握机会,就发展战略、市场定位、产品服务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是促进"三农"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金融支持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可以很好的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为"三农"事业的开展提供便捷的资金支持;随着金融支持力度的不断深入,支持的范围和深度也在不断扩大,取得的良好成效也逐渐改善着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但由于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局限性,组织内部结构的欠缺性,导致金融支持中存在着一些难以避免的问题,金融支持方式方法的有效性也难以充分发挥。我们以甘肃省灵台县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例,就金融支持欠发达地区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中存在的困难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