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投稿与编辑     
投稿与编辑我是《农村财务会计》每期必读的热心读者,每当我接到这本刊物时,由衷地先睹为快,认真地阅读,仔细地推敲,他已成为我朝夕相伴的良师益友。我也是这本刊物的业余通讯员。我从1993年初开始冒昧地给《农村财务会计》刊物投稿。一年多时间里,刊物采用了5...  相似文献   

2.
一路有你     
正1996年,我被分配到临夏市农村经营管理站工作。这22年来,《农村财务会计》一直陪伴着我,使我由一名学子成为单位业务骨干,再由一名业务骨干逐渐成长为单位担当挑责的负责人,这其中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农村财务会计》引领。说起与《农村财务会计》的结缘,应该是我的孩提时代。因为父亲是搞基层农经管理的,所以很小就时不时地看到《农村财务会计》这本刊物,  相似文献   

3.
初为人师     
初为人师我从1988年起担任村主管会计,至今已整整九个春秋。《农村财务会计》这本具有农村特色的刊物可谓与我交情不薄,缘分不浅。每期刊物一来,我总是认真阅读,仔细揣摩,写读书笔记,谈学习体会。年终把她装成合订本妥善保存。这本刊物不仅提高了我的业务水平,...  相似文献   

4.
无意中收到远方朋友的一封来信,信中除了问候和关切的言辞之外,他还说:“特别感谢你在新千年送我的礼物——《农村财务会计》。当我收到2000年第1期《农村财务会计》时,这本内容丰富、精致的‘小刊物’立即吸引住了我,迫不及待地从头至尾读了一遍,使我受益匪浅,我深深地爱上了这本刊物,它成了我平日里自学的老师,排除了我在工作中无师指点的苦恼。”  朋友的来信使我格外欣慰。他是我读中专时最要好的朋友,毕业后他被分到一个很偏远的乡经管站工作,而我却来到内蒙古扎鲁特旗杳山乡经管站工作。我们相隔千里有余,但值得庆幸的…  相似文献   

5.
正2016年5月,《农村工作通讯》将迎来60华诞。从1956年毛泽东主席亲自提议创刊并题写刊名至今,几代办刊人孜孜以求,使这本刊物始终保持位居我国"三农"第一刊的地位。60年一甲子,《农村工作通讯》见证了中国农业农村一段又一段不同寻常的发展航程,也凝聚了不同时期作者、编者与读者的共同心血。为纪念《农村工作通讯》创刊60周年,本刊编辑部特开展"我与《农村工作通讯》"有奖征文活动。  相似文献   

6.
正2016年5月,《农村工作通讯》将迎来60华诞。从1956年毛泽东主席亲自提议创刊并题写刊名至今,几代办刊人孜孜以求,使这本刊物始终保持位居我国"三农"第一刊的地位。60年一甲子,《农村工作通讯》见证了中国农业农村一段又一段不同寻常的发展航程,也凝聚了不同时期作者、编者与读者的共同心血。为纪念《农村工作通讯》创刊60周年,本刊编辑部特开展"我与《农村工作通讯》"有奖征文活动。一、征文主题:1.回忆往事。围绕您与《农村工作  相似文献   

7.
正1958年,在热火朝天的农业合作化运动中,《农村财务会计》的前身——《农业社会计》诞生了。自此,这本浸润着泥土芳香的"小刊物",与波澜壮阔的农村改革同行,风雨兼程走过了一甲子。60年,484期,书写了时代变迁,记录了改革足音,传递了政策精神,普  相似文献   

8.
今年"五一",放了有史以来的第一次长假。休假之余,我在整理书架时,发现数量最多的是《农村财务会计》。于是,按年度期号进行了整理装订,共有 16册, 1984至 1999年,计有 186期 (1995年 7- 12期遗失 ),用尺一量,有 55厘米高。   1982年 10月,公社经管站的老站长唐自秀发现我能写会算,即从行政把我要到经管站。 1983年,我参加了宜昌地区农经干部培训班学习,临行前老站长送给我一本 1982年第 11期《公社财务》 (即现在的《农村财务会计》杂志),刚好,这次培训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这本刊物中刊登的《农业社队会计制度》,经过半…  相似文献   

9.
《农村财务会计》自创刊以来,历尽风风雨雨已走过了40年。这40年是刊物由小到大逐步发展的40年。回顾刊物所走过的历程,使人感到,这本刊物之所以能长期受到广大农村经营管理干部和财会人员的欢迎,显示出极强的生命力,我想首先是刊物办得比较有特色。这个特色就是自觉适应农村经济改革和发展的要求,努力为加强和完善农村集体经济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服务。40年来,特别是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  相似文献   

10.
正"农经管理"这四个字,在我懵懵懂事,上小学之际已深深印入我的脑海。那时,父亲忙碌,高大的背影下,碌碌中带回家的书案上总是常见父亲参加农村经营管理工作的手稿、农村经济调查表、农村家庭经济统计册、农村农情信息调查稿、《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农村财务会计》刊物等,也就从那时起,"农经管理"也似乎与我们家结下了不解之缘。它伴我成长,伴我学习,伴我步入了我的工作岗位,伴我慢慢成熟。  相似文献   

11.
我的新朋友──《农村财务会计》我是在一个不经意的下午偶然碰到她的。那天,我刚下班回家,放下公文包,发现案头上放着一本还散发着油墨香的“小刊物”—一1996年第5期《农村财务会计》。原来这是我那新任村委会出纳员的妻子订的。我随手拿起来翻了翻,立即就被里...  相似文献   

12.
读者的信任是刊物生存的根本;读者的需求应是刊物尽力去满足的主题。《农村工作通讯》的忠实读者是广大从事农村基层工作的县、乡、村级干部,他们指望着用《通讯》这本"农村工作手册"来指导工作,解答农民提出的各种问题。把握农村改革与发展的大思路,了解各地农村改革实践中的成功经验以及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等等。因此,深入农村,了解基层干部思想,研究他们在想些什么、想干什么、想知道什么、希望刊物回答些什么,即是提高办刊质量的  相似文献   

13.
从懂事起,我就盼望成为一名财会人员。虽然1990年我以优异成绩,从江西省宜春财校毕业,但由于是自费生等原因,一直无缘从事财会工作,我的梦未成真。这些年,我一直从事新闻宣传报道工作,忙于为党报党刊和电台写稿,平时很少看其他专业性刊物。那天,我去乡农经站采访,发现站里每位工作人员的办公桌上都放着一本“小刊物”———1998年第8期《农村财务会计》。我随手拿起来翻阅,立即被里面的内容吸引住了,一口气看了三期,使我大有相见恨晚之感。我对《农村财务会计》的认识是浮浅的,但刊物内容里面的“热点话题”、“工作研究”、“人物…  相似文献   

14.
正每当《农村工作通讯》捧在我的手中,一种难以言述的情感拨动着我的心弦;《农村工作通讯》,陪伴我走过青春岁月……《农村工作通讯》是我生活、工作中不可缺失的珍藏。这本由毛泽东同志于1956年5月亲自提议创办并题写刊名的期刊中,专题报道、特稿、新视点、创业故事……每一个栏目的设置都立意新颖,观点明确,语言精练。我是地方党报的一名记者。2013年,有缘结识了《农村工作通讯》,我便成为一名忠实的"粉丝"。记得刚调到地方党报农村部的第一天,正赶上市属一个县举办水稻播  相似文献   

15.
伴随农村经济发展与改革的足迹,历经36载风雨洗礼的《农村财务会计》杂志,至1994年第4期已出刊200期。这本始创于1958年1月的刊物,几十年来坚持面向农村,面向基层,面向读者,始终奉行‘指导、务实、普及、创新’的办刊宗旨,以服  相似文献   

16.
我首先对《农村工作通讯》创刊40周年表示祝贺!对杂志社捐资助学的义举表示崇高的敬意!《农村工作通讯》创刊40周年了,可喜可贺!我对《农村工作通讯》这个刊物比较熟悉,我觉得她有这样几个特点:第一,有很高的声誉。她是由毛主席提议创办,并亲自题写刊名,由当时的邓子恢副总理一手创建的。有这样很高声誉的刊物恐怕不多了。第二,有40年的历史。从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高潮时就有了这个刊物,"文化大革命"时期中断了10多年,恢复后越办越好。第三,拥有广阔的领域,在农村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阶段,《农村工作通讯》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第四,拥有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广大的读者——我国广大的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农村基层干部、农村青年、退伍回乡的军人,对这个刊物给予了  相似文献   

17.
编读往来     
自结识《中国粮食经济》至今已有10个年头了(1999年第8期,这本精致的刊物仍保存完好),始终与她心心相,期期相约,她是我的良师益友,我也成了她的忠实读者。  相似文献   

18.
读者来信     
《中国农业会计》编辑部:我是一名普通读者,家住农村,自参加工作就对会计工作很感兴趣,但因多种原因没有从事这项工作。一次偶然的机会,我阅读了贵刊《中国农业会计》,虽然对会计工作不内行,但感到这本刊物通  相似文献   

19.
《农村工作通讯》是我乡党政班子成员每期必读的刊物。本人作为在基层工作的普通干部,一直关注着我国农业的发展动态,关注着《农村工作通讯》所反映的农村发展趋势。《农村工作通讯》是一份有着几十年发展历史的农村刊物,要办好刊物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要提高刊物质量,就应立足"三农"实情,办出特色。我建议贵刊今后多介绍各地区解决农村难题的工作经验,并在全国范围内随机挑选一些地方,不定期地去调查。看看这些地方是如何学习和借鉴贵刊所介绍的经验的,自始至终的关注该经验是怎样被有效地借鉴的,并及时发表各地学刊用刊的好文章。  相似文献   

20.
每个月,我都要捧着新出版的《农村财务会计》反复品味,这本刊物确实有种独特的魅力(实用性极强),让人百读不厌.不过,好多人都说我:“你既不是基层干部,也不是农村会计,白费钱买回几本‘破’书,还不如买两斤肉吃着有味.”说真的,我的确是位普普通通的农家女.1988年高考,我曾被一所财会学院录取,但当时因家境穷困,加上弟弟、妹妹也上初中,自己也24岁的人了,只好放弃继续深造机会.这一切,想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