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今年一号文件指出,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强化乡村振兴制度性供给。制度具有管全局、管长远、管根本的作用,是"稳压器"也是"动力阀",要深刻领会中央精神要求,紧扣"制度性供给"这一主题,深入推进农村改革,为乡村振兴添活力、强动力、增后劲。强化乡村振兴制度性供给,摸清资源家底是基础。摸清家底、明晰权属是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的前提和基础。今年是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的收官之年,要集中力量、攻坚克难,按期完成任务,并做好数据  相似文献   

2.
正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强化乡村振兴制度性供给。这是中央首次提出"乡村振兴制度性供给",如何理解和推进乡村振兴制度性供给?深化农村改革激发活力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要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激活主体、激活要素、激活市场,着力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农村改革是‘三农’发展的重要动力,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法宝",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2017年12月30日  相似文献   

3.
正振兴乡村最大的困难在于,如何推动资源要素真正地向农村流动。因为在市场化进程中,资源要素总是向效率高的地方、向工业、向城市转移。我们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要通过体制机制的创新,用"制度性供给"来矫正市场。一是推动公共资源向农业农村优先配置。这是消除城乡之间基本公共服务存量差距的迫切需要,也是防止城乡之间基本公共服务出现增量差距的必然要求。经过多年努力,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四梁八柱"已经  相似文献   

4.
[目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于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强化乡村振兴的制度性供给是促进乡村振兴的先手棋。[方法]文章通过文献研究法,分析了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与主要矛盾变化,回顾了改革开放41年来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制度性供给主要经历4个阶段: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农产品市场化改革、农村税费改革、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统领全局等。[结果]当前,我国综合国力明显提升,“三农”发展势头平稳,农村生态建设稳步推进,农村社会治理取得新成效。乡村振兴的根基更加坚实,乡村振兴的底气更加十足,乡村振兴的底色更加亮丽,乡村振兴的保障更加有力。[结论]为了促进乡村振兴行稳致远,建议从加强顶层设计、完善人才培育制度、创新财政投入制度、健全农村人口户籍管理制度、深化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建立统计考核制度、分区域推进乡村振兴等方面强化乡村振兴的制度性供给,以期促进乡村振兴有序推进,为2050年全面实现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我们现在处于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未来3年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三农是短板;未来实现现代化的目标,三农也是短板。要实现乡村振兴,主要靠什么?要靠体制机制的创新。振兴乡村最大的困难在于如何推动资源要素真正地向农村流动。一是推动公共资源向农业农村优先配置。这是消除城乡之间基本公共  相似文献   

6.
<正>在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资源要素容易从乡村往城市流动,客观上容易导致乡村发展遭遇各种危机。在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到目前的节点上,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应对乡村发展危机的重大举措。促进乡村振兴,增加投入是关键。在增加对乡村  相似文献   

7.
本期出刊恰逢全国两会闭幕,"乡村振兴"备受关注.会场内,来自各行各业的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围绕乡村振兴积极建言献策,见解独到、亮点纷呈.会场外,人民网第20次全国两会热词调查显示,"乡村振兴"获得313万网友的投票,成为会场内外的热点话题.本期我们聚焦代表、委员们的"两会建言",从农村土地、集体经济、新型经营主体、乡...  相似文献   

8.
正2021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一年。站在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全国两会如期而至,肩负上了更重要的使命和责任。沐浴着明媚春光,承负着殷殷重托,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汇聚北京,共商国是。本刊连线两会代表委员,集纳了一组涉农提案和建议,让我们一起倾听他们的心声。  相似文献   

9.
李国英等35名人大代表联名提交议案立法保护母亲河 在2005年的“两会”上,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李国英代表与其他34位人大代表联名向大会提交了关于制定《黄河法》的议案。  相似文献   

10.
消费、供给与产业发展三者之间具有内在逻辑。消费结构是先导性的,生产结构、供给结构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供给与需求的匹配程度决定了产业兴衰起伏。本文借鉴和谐理论,计算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食品消费与农业产业结构的和谐度,发现2016年以来食品消费与农业产业结构的和谐度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计算了食品消费与农业产业结构和谐度与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农业经营收入之间的相关系数,发现两者之间具有中度正相关关系;建议抓住当前消费者对开发农业多种功能的旺盛需求,从人才、服务、政策等方面为提高乡村休闲旅游产品供给做好准备,迎接旅游消费时代。  相似文献   

11.
正今年的全国两会,乡村振兴依然是代表、委员们高度关注的热门话题。围绕如何激活"人""地""钱"三要素,为乡村振兴增添动力,代表委员们从实际出发,带来了许多精彩议案提案建议。"谁"来干乡村振兴,人是根本。乡村振兴离不开人,尤其是将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高素质优秀人才培育出来、吸引进来、留下来,切实发挥其应有作用,至关重要。这也是当前乡村振兴亟待破解的现实难题。  相似文献   

12.
《农村工作通讯》2021,(6):15-16
<正>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今年两会,代表们表决通过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决议。超7万字、内容达142页的规划纲要干货满满,其中对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行了系统谋划和重点安排。这些内容为今后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新发展阶段下的奋斗方向,引发了与会代表、委员们的广泛热议。  相似文献   

13.
<正>从横向的维度看,推动乡村振兴必须充分保障投入农村基层的"人、财、物"三大要素在人力资源上配优配强。一是选好带头人,抓好村支书队伍建设。无论是村民还是村集体组织,都需要有一个带头人,而村支部书记无疑就是一个村的关键。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有88个行政村,应着力强化"能人治村"理念,从政治上的红人、经济上的富人、管理上的能人、品行上的好人中选任能匹配本地发展实际的村支书。二是保障待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按照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结合自身在机关基层的岗位经历,我深刻体会到,基层工作直接关系民生、连着民心,做好基层工作、农村工作十分重要.我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举,把赢得民心民意、汇聚民智民力作为重要着力点,将"三农"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推...  相似文献   

15.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要充分利用农业科技创新这一内生动力,助力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南京市近几年,通过农业科技创新,实现了农业现代化水平全省第一、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全国第三,强力驱动现代农业驶入了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相似文献   

16.
<正>5年,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不过一瞬。但对于三农而言,5年,却足以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粮食产量连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25万公里”“多年累计改造农村危房2400多万户”……一组组数据,彰显着大国三农发展的澎湃活力。过去五年,在全党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中有升,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乡村振兴全面推进,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相似文献   

17.
黎秋华 《农业经济》2022,(3):113-114
农村金融是保障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资源。由于我国长期存在的城乡发展差异,尽管农村金融供给不断在发展中改革创新,却仍然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在我国不断探索新的农业农村发展模式背景下,农村金融供给在数量与质量上均发展缓慢,滞后于农村金融需求。这与我国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紧密相连,需要结合农村发展状况深化农村金融供给,从政策改革、产品与服务、金融环境优化等各方面进行创新,拓展农村金融供给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8.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存在各级政府供给乏力、乡村自治组织供给水平偏低、供给与农民需求脱节等问题。其主要原因在于供给主体能力不强,尤其是非政府组织获取资源的能力较弱,制约了供给行为。要明确各级政府的权力和责任,强化农村自治组织,积极培育合作组织,完善公共产品供给体系,提高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能力。  相似文献   

19.
正进入新时代,"三农"发展形势发生显著的变化。随着农业农村局的成立,为农服务的范围、内容、对象、方向等相应发生转变,服务范围由农业向农业、农村、农民扩展,工作内容由农业技术推广向统筹乡村振兴延伸,服务对象由小农户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模经营大户和小农户全覆盖,努力方向从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向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前进。为全面了解靖江市为农服务现状,客观分析存在问题,谋求适应新时代需求、符合靖江市情的发展路径,笔者通过到各镇开展座谈、交流等方式,着重就农业农村部门为农服务情况进行了深入  相似文献   

20.
水是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利强则农业强,水利兴则农村兴。要充分认识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水利因素和水利作用,以水利建设为抓手推进农业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抗旱防汛能力,构建乡村节水体系,促进水利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综合整治乡村水环境,系统修复乡村水生态,形成乡村绿色生活方式。加强乡村水利精神文明建设,发展乡村水利特色文化,保护和利用乡村水利文化遗产。创新乡村水环境保护和水利现代化机制,激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水利建设,优化乡村水利管理和水利服务。推进乡村供水工程提档升级,全面改善乡村饮水条件,助力农民走向生活富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