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呼婕  牛刚 《南方农村》2013,29(5):68-70,74
农民工对培训的满意度是培训有效性最直接的反馈。本文通过对无锡市农民工调查分析,发现培训对提供工作的帮助程度、农民工对培训内容的掌握程度、培训师的专业知识技能、培训师的责任心与耐心、培训课程内容五个方面对培训满意度影响较大,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以期为农民工培训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Tobit模型,对湖北省武汉市外来农民工给家乡汇款的影响因素及动机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家庭收入水平、配偶是否留在家乡、退休后是否返乡、家乡的房产、失业时农村家庭的经济援助以及农民工外出打工时间等对汇款具有显著影响。由此可以看出,现阶段中国农村家庭更注重横向关系,而非传统的纵向关系。农民工汇款既有利他动机,也有利己动机,但又并非两者单纯的折衷模式。在这些现象的背后,潜藏着更隐蔽的社会因素、文化因素和历史因素,这才是影响农民工汇款行为的根源所在。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四川省2009~2011年农民工返乡创业调查数据,运用Logit模型对影响农民工创业行为选择的个人特征、家庭财富、职业经历等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将创业意愿付诸行动的女性比男性比率高;文化程度对创业行为的影响呈现非对称倒U型分布,中专学历者是实施创业行为最为活跃的人群;务工期间所在行业、单位类型、职务等因素均对创业行为选择产生了显著影响。通过跨期比较发现,从2009年到2011年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比率显著呈现逐年下降的态势,并与时效性的宏观扶持政策的退出时间高度一致。  相似文献   

4.
文章利用全国724份农民工的调查数据,运用因子分析与多元回归方法,实证分析了农民工对制度政策的满意度,并定量分析了农民工制度政策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农民工对制度政策满意度评价处于一般水平,农民工的性别、劳动强度以及与城市职工的工资差距对其制度政策满意度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农民工的年龄、健康状况、目前工作稳定程度和所在企业的所有制形式对其制度政策满意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5.
基于城市融入的视角,通过对2014年重庆市农民工"农转非"意愿调查的实证,梳理农民工"农转非"的个人决策影响因素,并检验重庆市关于农民工"农转非"相关政策的效果。研究发现,城市就业、生活情况和农村联系情况对农民工将"农转非"的决策都有显著的影响。工作稳定性、家庭收入水平、城市住宅条件、城市社会保障参与度越高,在农村没有经济利益牵绊的农民工往往能够更好地融入城市,因而其"农转非"的倾向越强。据此提出: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投入力度;将农民工纳入城市住房公积金体系,并赋予优先分配权;完善土地弹性退出机制,创造和谐就业环境是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影响其"农转非"个人决策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6.
在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双重战略"同步推进的新时期,农民集中居住问题具有更加重要的战略意义,实践表明农民集中居住意愿又是其中的关键问题。洞庭湖区板江乡100多名居民的问卷调查显示,农民集中居住意愿总体不高,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年龄结构、受教育年限、常住人口规模等方面。在新形势下,可以从重点关注老年人和规模大的家庭的特殊诉求、发挥教育水平高的家庭的带头示范作用等方面入手,提高农民集中居住意愿。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内蒙古通辽市巴彦塔拉镇50位农户的调查数据为基础,运用SPSS软件对调查样本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对影响农民工回流意愿的主要因素进行Logistic分析。结果表明,农民工回流行为受农民工的个人特征、家庭因素等多种因素影响。通过模型检验,对模型中显著性因素进行理论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重庆市的实地调查,运用DEMATEL方法对失地农民就业培训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因素量化分析表明,培训目标、内容、教师、方式、费用及设备资源和资金资源是影响就业培训的关键因素。建议在培训目标、内容、师资、制度体系等方面应协调一致,形成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9.
高雪晨  韩芳 《山西农经》2023,(21):44-49+53
作为社会化服务供给主体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力量,社员满意度是衡量农民专业合作社社会化服务供给与需求状况的重要指标。本研究基于对北屯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的调研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了社员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社会化服务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增强社员满意度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重庆市青年农民工的走访调研和问卷调查,对他们所从事的工作、就业环境和面临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了尽快破除二元户籍格局、建立健全社保体系、完善农民工培训体系、鼓励回乡就地创业等对策建议,以促进在新时期城乡统筹背景下的青年农民工更好就业,进而实现其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外出农民工回乡意愿影响因素分析——以四川省为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依据四川省农民工留守家庭及其流出地调查对外出农民工回乡意愿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留守家庭内部的特征、外出农民工与家庭的联系以及流出地经济社会状况对农民工回乡意愿有显著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引导劳务输出良性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依据四川省农民工留守家庭及其流出地调查对外出农民工回乡意愿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留守家庭内部的特征、外出农民工与家庭的联系以及流出地经济社会状况对农民工回乡意愿有显著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引导劳务输出良性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宁波为例,试图从早期工业化模式的特征及其变迁中来寻找长江三角洲地区形成相对较好的外来农民工待遇制度范式的深层历史原因。本文认为,在早期工业化模式下本地企业、本地农民工、地方政府治理结构的独特属性,为建构积极型的本地农民工待遇制度范式提供了条件。同时,由于这种制度变迁过程中的路径依赖机制,外来资本、外来农民工大规模进入之后,原有治理结构下针对本地农民工的待遇制度范式在很大程度上得以延续。在此意义上,早期工业化模式对长三角地区外来农民工待遇制度范式的建构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李嘉  杨锦秀 《农村经济》2012,(6):110-113
本文利用成都市的调查数据,运用Log istic模型分析了农民就业培训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民就业培训满意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培训内容、培训地点和培训及时效应三个因素对农民就业培训满意度有显著影响,呈正相关关系。针对这一研究结果,本文最后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以百果园公司为例,在ACSI模型的基础上构建理论框架,依据百果园线上和线下两个平台将影响百果园公司顾客满意度的因素分为感知线上质量、感知线下质量、感知价值和顾客期望,进行调查问卷的设计发放和数据样本的回收。通过对数据样本使用SPSS24.0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信度和效度分析,用AMOS24.0工具建立并分析结构方程模型中各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得出顾客期望负向影响顾客满意度,感知质量和感知价值均正向影响顾客满意度的结果,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补偿标准是生态公益林补偿政策的关键问题,也影响着政策的实施效果。林农对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的满意度,反映出补偿过程中林农自身利益的需求与补偿标准之间的差异。文章基于江西省17个县市的753份有效调查问卷,运用Opr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林农对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满意度差异,并探究其差异产生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林农年龄、林业经营活动、是否为村干部、家庭人口数量、地理环境、家庭年收入、公益林林地面积以及生态公益林补偿政策了解程度等变量对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满意度具有不同程度不同方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对重庆市512户失地未转为市民的城郊农民的实地调查基础之上,从制度因素、城市发展因素和个人因素三个层面研究影响未转城郊农民是否市民化的因素。得出如下结论:制度因素为拉力因素,重庆市统筹城乡发展,给新转市民五件衣服,调动了城郊农民转为市民的积极性;城市发展因素属于拉力因素,良好的创业环境、丰富的就业机会和较高的工资收入水平吸引城郊农民进入城市生活;农民个体因素具有两面性,年轻人更愿意留在城市生活,自身素质更高的农民也更愿意到城市打拼,而教育年限则与城郊农民转市民的意愿关联较弱。  相似文献   

18.
肖云  郭峰 《农村经济》2006,(3):100-104
农村女性进城务工人员在城市农民工中占有一定的比例,本文以重庆市女性农民工为例进行调查后,提示出当前女性农民工就业能力的现状及问题,并通过对影响女性农民工可持续生计因素的分析,提出了促进女性农民工可持续生计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9.
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价精准扶贫工作的成效,以新疆阿克苏地区的阿瓦提县为例,分析贫困原因,以扶贫绩效的观点及研究方法制作调查问卷,以入户调研的方式充分了解该地区的扶贫效果,结合“两不愁三保障”构建扶贫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对指标权重的分析,对新疆阿克苏地区的阿瓦提县精准扶贫工作提出了相关建议,最终实现提高阿瓦提县扶贫绩效及为当地开发扶贫新路径的目标。经过研究,从4个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即创新“瞄准宣传”机制、创新“协调推进”机制、创新“参与”机制、创新“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在城市郊区出现了一种既不同于农村社区又不同于城市社区的"过渡型社区"。由于廉价的居住成本,这类社区成为外来务工人员的聚集地。如何行之有效地促使其外来务工人员更好地融入社区,是实现过渡型社区顺利转型的关键所在。文章以武汉市F社区为例,通过实地调查了解外来务工人员的社区融入情况,并分析影响外来务工人员融入社区的因素。为了解决外来务工人员社区融入难的问题,应该通过政府、社区、外来务工人员自身等多方共同努力,帮助外来务工人员改善其在城市的生存状况,拓展社会交往,提升自我认同,增强社区归属感,进而实现社区融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