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日前,从盐城市旅游局获悉,全国首批乡村旅游"千千万万"品牌名单出炉,在国家旅游局评定的"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户""中国乡村旅游致富带头人"和"中国乡村旅游金牌农家乐"等品牌中,由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驻村专家多年打造的城乡统筹和乡村旅游特色产业村之一——盐都区郭猛镇杨侍村获评"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沿海所精心培育的科技示范户董兆付、宦立国、王烨武等3人获评"中国乡村  相似文献   

2.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是农村发展全局的重大要求,是农民致富的迫切需要。发展乡村旅游是实现产业兴旺的根本途径,陕西省作为农业和旅游大省,旅游资源丰富,自然差异较大,文化遗产充盈,乡村旅游进入快速发展期。但是总体来说,陕西省乡村旅游品牌影响力还相对不足,因此,建立乡村旅游品牌未来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3.
为帮贫困乡村脱贫致富,开展旅游业务是一条很好的致富渠道。本文对旅游扶贫激励的优点在以下几方面做了详细的阐述,如:贫困人口参与数量大、扶贫见效快、返贫的概率较低等,同时按照党中央提出的"三位一体"的扶贫策略,在对各地区的扶贫激励经验和模式的整理过程中,发现对贫困乡村产业化扶贫激励最好的方法就是进行乡村旅游扶贫,同时,旅游扶贫也是乡村扶贫的重要的环节,将乡村旅游产业壮大,对一、二、三产业的协调发展都会有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我国一直以来非常注重"三农"问题解决。特别是将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序推进,乡村旅游品牌建设成为乡村旅游产业发展重要掣肘。为此,各地应该在推进乡村旅游建设过程中,注重乡村旅游品牌文化的内涵挖掘,明确市场定位,推动农村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近日,农业部再次提出通过加强品牌体系建设大力推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并强调以品牌引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重点打造"3+1+X"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品牌体系。业内专家认为,从2010年起开展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试点到现在,我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还处在初级探索阶段,通过品牌培育和示范创建来提升  相似文献   

6.
乡村休闲旅游是符合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新兴产业,在新旧动能转换中具有推动农村产业转型升级的显著优势。经济"新常态"下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成为实现经济增长提质增效的必然出路。烟台乡村休闲旅游发展起步较早,然存在档次不高、定为模糊、重复建设和品牌较少等问题,需要积极将最新科技成果注入其中,推进区域乡村旅游资源整合与规划,以高定位、高品质和有内涵的行业精品培育区域性乡村休闲旅游品牌带,形成烟台乡村休闲旅游发展的新动能。  相似文献   

7.
《农家致富顾问》2022,(1):18-19
乡村致富,带头人至关重要. 在湖南省衡阳市珠晖区茶山坳镇,有一个曾经路、水、电"三不通"的贫困山村堰头村,经过20余年发展,现已经成为了省内乡村旅游"打卡地"、湖南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每年吸引数百万游客来此观光休闲. 它的成长,得益于村里有位优秀的"当家人"——退役军人、村党总支书记贺光权.  相似文献   

8.
正"农户+专业合作社+产业带头人+品牌"的绿色发展模式正在为美丽乡村建设贡献力量!2021年1月5日,笔者从广东省广州市市场监管局了解到,该局在对口帮扶贫困村脱贫攻坚工作中充分发挥知识产权的独特优势,以"培育一个品牌、带动一方产业、稳定一份收入"为目标,深入实施商标品牌富农、地理标志兴农,将知识产权工作有机融入脱贫攻坚、乡村振兴,通过实施高价值地理标志和区域品牌培育,采用"农户+专业合作社+产业带头人+品牌"的绿色发展模式,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促进当地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通过实施"知识产权区域对口帮扶项目",对被帮扶城市开展培训帮扶,加大知识产权资源倾斜力度,提升对口帮扶城市知识产权工作能力。  相似文献   

9.
特色旅游村由于具有投入资金少、吸纳游客多、百姓致富快等优点,并可以使农民“足不出户就业创业、经营山水增收致富”,正成为各地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抓手。在乡村旅游蓬勃发展的今天,磐安如何抢抓机遇,加快建设一批特色旅游村是一个重大而紧迫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
正"要大力发展乡村文化产业,增加乡村旅游的互动性、体验性,带动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实现农村同步小康。"今年两会,江苏省宜兴市白塔村党总支书记欧阳华就此建议。近年来,白塔村坚持生态立村、文化强村、旅游富民,通过打造7.6平方公里的乡村旅游致富平台,形成了生态养殖、观光园区、乡村旅游、农家乐等为一体的乡村旅游产业链,让老百姓都参与进来,实现了共同致富。目前白塔村农民人均收入近5万元,每年接待游客80万人次,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是远近闻名的生态村、富裕村。  相似文献   

11.
休闲农业与乡村生态旅游被认为是全球性的"朝阳产业",发展生态农业观光旅游是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新举措;是推销名优特产品的重要途径;是筑巢引凤招商引资的好契机;是加强城乡交流、提高农民整体素质的新思路;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环境的重要一环;是农业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发展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对促进农民致富增收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罗甸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为例,分析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意义,最后提出有效实施策略,为促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更好更快发展,带动农民脱贫致富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12.
正江苏省句容市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创立了培育乡土人才的"五项引领"新模式,培育了一大批能够带领技艺传承、带强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的"三带"乡土人才,形成了培养一批乡土人才、振兴一方乡村经济、致富一方农民群众的良好发展态势。党建引领培育政治素养乐奉献强化党建工作,注重政治素养培育,是句容市培育乡土人才的重中之重。在乡土人才培育中,抓好党的组织建设,吸纳乡土人才中的积极分子入党,充分  相似文献   

13.
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乡村旅游蓬勃发展,近年来,学术界对乡村旅游实践给予极大关注.本文在分析乡村旅游服务质量问题的基础上,以乡村旅游服务品牌的内化管理为切入点,重点研究乡村旅游服务品牌内化概念、模式与实现途径,为乡村旅游品牌建设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正>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大力实施"旅游兴区"战略,积极打造乡村旅游品牌,全区旅游业呈现蓬勃发展良好势头。成功承办了全省乡村旅游现场推进会,被授予全省首家"乡村旅游创新发展示范区",荣获"绿色生态·乡村旅游目的地"称号。目前,全区拥有农家乐和乡村民宿近30家,旅游带动就业4万人,旅游业惠民富民作用日益显现。一、以规划策划为引导,提高乡村旅游的品质内涵坚持策划先导、规划引领,做  相似文献   

15.
正旅游兴,农村兴。浙江浦江大力加快乡村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旅游发展优势,打造出"生态+经济+文化+致富"融合共生的廿玖间里乡村旅游品牌,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一、廿玖间里乡创转型的"五个特征"(一)以生态为基础廿玖间里乡创基地坐落于浦江茜溪悠谷度假区新光村的灵岩古庄园。这里曾是浦江水晶加工发源地,鼎盛时期有316家家庭作坊式的水晶加工户,给村民带来财富的同时也把村庄变成了污水横流、垃圾遍地、环境极差的"污染村"。2012年以来,浦江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大力推进"五水共治""三改一拆"、  相似文献   

16.
对于乡村旅游而言,品牌建设至关重要,品牌作为一种无形资产能够提升乡村旅游整体形象,而良好的品牌形象又有助于吸引游客前来乡村旅游,推动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基于品牌概念地图解读乡村旅游品牌形象感知情况,有助于提升乡村旅游形象建设的指向性。  相似文献   

17.
乡村旅游扶贫是一种重要的产业扶贫方式,近年来在全国各地得到迅速的推进和发展,在各地也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和做法,但是乡村旅游扶贫不能脱离其核心任务即"扶贫",也不能脱离精准扶贫"到村、到户"的目标,实践中易将其与旅游开发相混淆,从而导致陷入与扶贫目标和宗旨不符、政府包办、项目缺乏特色、利益联结不稳等困境。笔者根据对贵州省乡村旅游扶贫现状的调研,分析、总结了目前贵州乡村旅游扶贫面临的主要困境,结合理论研究提出了精准视阈下贵州省乡村旅游扶贫长效机制优化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近年来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结合现代农业产业布局,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实施农旅融合发展,推动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打造农旅融合发展的大丰样板.全区先后创成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示范园区等国家级品牌15个,江苏省休闲农业精品村、江苏省主题创意农园等省级品牌18个,品牌创建数量全省领先.  相似文献   

19.
正发展乡村旅游,有利于充分利用农村旅游资源,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拓宽农业功能,增加城乡互动,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民素质,推动乡风文明。黄桥镇祁巷村依托黄桥古镇红色旅游资源,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农业结构调整、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主要抓手,探索出一条"唱乡村旅游歌,走绿色富民路"的发展路子,乡村旅游逐步成为发展集体经济、农民增收致富的新兴产业、支柱产业。一、基本情况祁巷村位于历史文化名镇——黄  相似文献   

20.
乡村旅游是乡村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载体,其发展目标在于文化传承与效益追求的有机结合。为实现乡村旅游经济效益、文化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最大化,品牌建设是必然选择。随着旅游业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乡村旅游品牌建设的出路在于个性化乡土特色的开发以及经营管理理念的创新。然而,当前我国乡村旅游品牌建设面临品牌意识不强、品牌定位不准、品牌营销不到位、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为强化品牌意识,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乡村旅游需要人力、物力、财力等的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