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有机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经历数次变革,在不同时期对农业农村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为新时代农村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梳理农村土地制度演变的历史脉络,总结制度改革的经验作法,有利于准确把握制度实践的关键环节,从而积极稳妥推进中央决策部署落地落实。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农业农村发展步入新的历史阶段。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党的十九大上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并将其提升到战略高度、写入党章,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作出全面部署,开启了"三农"事业新征程。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要坚持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改革,为乡村振兴、农民富裕提供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3.
<正>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要求,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践行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化农村法治工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夯实法治基础。党的十八大提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农村法治,既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  相似文献   

4.
正农业电商是处理农村生产生活和生态关系、协调农业的现代产业化转型升级和保护传承,以及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民职业化角色转变的重要抓手,更是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实现休闲农业、美丽乡村和特色小镇三者之间融合协同的重要推力。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对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等方面将产生深远影响。休闲农业、美丽乡村和特色小镇等具体举措,是乡村振兴战略中  相似文献   

5.
正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我国"三农"问题作出一系列新的重大部署,其中,为给予农民稳定的土地承包经营预期,作出了"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重大安排。这是保障农民财产权益的关键举措,对于促进农业农村发展、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大意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推力。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在"三农"工作中,农村土地问题是核心和关键,是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相似文献   

6.
2017年10月中国共产党的第十九次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十九大报告创新性地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随后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明确了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为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制定了时间表、绘制了路线图。面临新形势、新变化,笔者将新时期农村土地流转新政加以梳理,为乡村振兴之路上,加快推动土地流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政策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明确指出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逐步建立和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土地流转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阐述了山西省土地流转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提出促进土地流转规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农村经济》2021,(5):1-10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目标下,要实现乡村振兴,推进城乡一体化,关键在于合理引导乡村劳动力回流,实现人才振兴。为此,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新型农业,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推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为遏制外出劳动力被迫回流,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深化现行户籍制度改革以及改革与完善农村土地制度。  相似文献   

9.
正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其中提到"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如何理解新时代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以及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性,是非常值得研究和思考的问题。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核心是农村土地资源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在坚持农民集体所有的前提下,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拥有的各类资源(主要是土地资源)、资产和资  相似文献   

10.
《山西农经》2017,(21):2-2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五句话、二十个字"的总要求,呼应了时代新发展,顺应了农民新期待。新时代,乡村发展有了新蓝图;新时代,乡村发展要有新气象;新时代,乡村发展要有新作为。承担新使命,开始新征程,走在振兴之路上的广袤乡村,明天会更好!按照十九大报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包括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确保  相似文献   

11.
正乡村振兴促进法草案突出了坚持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改革创新,坚持因地制宜等;明确了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完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健全乡村治理制度;强调了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乡村振兴促进法草案中这些重要表述及其内涵,将使该法  相似文献   

12.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基础性工程。乡村振兴战略决定了全面小康工作重点的重新聚焦、是破解"三农"瓶颈的治本之策、是决胜全面小康社会的内生动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促进乡村转型、推行美丽乡村、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发展人才强乡战略,从而实现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正>今年市人代会期间,如何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成为热议话题之一。许多代表认为深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在稳定农村基本制度的前提下,进一步开展农村承包土地和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探索征地制度、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和农村宅基地制度"三块地"改革,有效盘活农村土地资源,促进要素合理流动,增加农民收入,调动农民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对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正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至今,已是两年时间过去了,在党的坚强领导和正确决策下,全国各地戮力同心、艰苦奋斗,农村土地制度、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等改革工作取得了辉煌成果。改革的推进,为实施乡村振兴集聚了强大动能,为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提供了不竭动力。本期记者深入实地,切实感受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这两年,农村改革引发的可喜变化。  相似文献   

15.
正习近平同志指出,新形势不深化农村改革,主线仍然是处理好农民与土地的关系。奉贤区南桥镇从去年开始,结合本镇实际,积极探索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强化乡村振兴制度供给,走了一条盘活资源、美化环境、富裕农民、提升品质的乡村振兴发展之路。一、乡村振兴战略的破题思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已经历了两次动能转换,眼下正在酝酿的是第三次。第一次动能转换的核心是"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使家庭能量  相似文献   

16.
正积极发展农民股份合作、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明确任务,是深化农村改革的重大制度创新,对于维护农民的合法利益,巩固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具有深远的影响。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并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明确要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2014年11月,江苏省南京市  相似文献   

17.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也是农村金融制度的重大创新。积极探索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采取有效的破解措施,将有利于发挥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权能,有效释放改革红利,从而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18.
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盘活农村土地资源,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有助于盘活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资源,为乡村振兴充分释放改革红利。在乡村振兴战略框架下,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应以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为基本遵循,尊重中国乡村的实际和发展规律,构建有效落实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的制度供给框架和实现路径,并避免改革的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19.
正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举全党全社会力量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第一,要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智力支持。人才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瓶颈制约,必须汇聚全社会力量加以破解。智力是乡村振兴极其稀缺的资源,而农村内部又很难解决,迫切需要外援。第二,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要走一条自己的道路,不可能照搬某个国家现成的经验和做法。走中国特色社会主  相似文献   

20.
实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退出制度改革,是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一环。近年来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改革在退地方式、资格确认、退地确权、资金来源等问题方面成效显著,但也存在过于强调产权明晰、退地方式缺乏层次及补偿标准不合理等问题。以后的改革应当以实现乡村振兴的总体目标为改革基准,尊重中国乡村的发展逻辑和客观实际,服务和服从乡村振兴大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