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财政转移支付挂钩机制,不仅是地方政府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财政保障,也是地方政府积极推进市民化进程的重要手段。[方法]假设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总体规模不变,理论分析机制的异质性效应,以湖南省的14个市、州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同权重下的常住人口"标准人系数",测算各城市的拟分配财力及其波动幅度。[结果]现有财政转移支付政策不利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一方面是公共服务外溢而形成"发展的贫困",另一方面是劳动财富外溢而形成"衰退的富裕";"发展的贫困"门槛值为8%、"衰退的富裕"门槛值为-20%,长沙市是唯一的公共服务外溢地区,张家界市和湘西州则是劳动财富外溢地区;财政转移支付挂钩机制在现实中较为稳定,且具有可操作性,各城市的预分配财力和拟分配财力相差不到1%。[结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财政转移支付挂钩机制有利于推进市民化进程,公共服务外溢的城市应重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劳动财富外溢的城市可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对户籍为本地的劳动力提供更多就业机会,提升返乡农民工的社会融入程度;建立健全社会保障机制,加快推进公共服务对象的均等化。  相似文献   

2.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研究——以四川省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四川省的剩余劳动力数量,可以从农业生产角度和城市化发展的角度估计.综合两种结果,2008年四川省农村剩余劳动力人数估计约为1400万人,且近几年呈下降趋势.因此,转移四川省农村剩余劳动力应采取的对策措施,包括建立城乡统一市场、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提高劳动力素质、知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速度、提高政府的服务水平等.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全国率先正式启动财政支农资金股权量化改革的四川广元改革试点区为样本,对改革的过程和内容予以梳理和分析,提取其成功的经验和改革的理论逻辑,发现存在农业产业化水平亟待提升、农民股份合作组织缺乏法律保障、地方政府配套服务有待加强等问题,且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从而增强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并为其他地区的相关改革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4.
财政转移支付是在效率与公平的原则下,资金在各级政府间的转移,这种转移通常是无偿的,以缩小地区间财力差距,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最终实现各个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本文通过对新疆2009年75个县(市)的数据做线性回归,分析研究转移支付收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自颁布以来在各地方已有一定的实践,探讨项目中的问题及对策建议对促进四川省灾后重建意义重大。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的问题在成都市双流县主要表现为资金问题、片面追求建设用地指标以及权属调整的问题。应统筹用地规划、建立滚动发展机制、因地制宜、规范管理以有效处理资金不足的问题,保障农民权益,提高村集体参与积极性,推进政策体制改革,以处理权属变化问题。  相似文献   

6.
农民市民化是新型城镇化的关键环节。在宿州市这样的欠发达地区,由于受产业支撑不足、农民难以割舍附着在土地上的权益、市民化成本改革机制滞后、城市老市民对新市民的排斥、农业转移人口素质偏低等因素的制约,农民市民化尚处于困境之中。因此,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欠发达地区要加快农民市民化的发展,必须从自身实际出发,多措并举,全方位化解农民市民化困境。  相似文献   

7.
目的 基于生态安全视角,通过建立耕地生态安全状况与地方土地财政的定量关系,解决耕地生态保护资金来源问题,建立地方政府耕地生态保护行为激励模式。方法 文章利用耕地投入—产出的能值理论,从“压力—状态—响应”方面选取17个指标建立耕地生态安全评价体系,评价2017年湖北省103个县(市、区)的耕地生态状况,构建计量模型揭示耕地生态安全与地区土地财政之间的关系,划分生态补偿区域并建立耕地生态转移支付模型。结果 湖北省耕地利用能值结构偏不合理,农业机械、农药和化肥等投入量较大,耕地的产出—投入比偏低;湖北省耕地生态安全状况水平偏低,大部分粮棉油基地多属于耕地安全临界区及安全敏感区,且耕地生态安全水平差异显著,生态安全值最低地区为江汉区(0.301 1),最高为利川市(0.663 4);通过新增建设用地建立两者之间的关系可得,耕地生态综合评分值每增长1个单位,新增建设用地对应减少2.809 hm2,地方政府土地财政收入减少283.203万元。计算得耕地生态支付区达46个,其中江汉区支付额最高(15 859.368万元),受偿区共22个,其中恩施市受偿额最高(7 645.695万元),各县(市、区)的财政转移支付额度占其当年财政总收入的比例在0.120%~3.861%,具有可操作性。结论 为实现耕地高效持续利用、建立地区政府耕地生态保护激励机制、创新生态补偿资金来源提供新视角。  相似文献   

8.
何凡 《农村经济》2012,(8):35-38
十五和十一五期间,农民收入增长越来越依赖农业以外就业空间的拓展,这意味着农民收入的增长越来越受到宏观经济成长和宏观环境变化的影响。因此,本文以四川省2000~2008年的经济增长率、工业增长率与农民收入增长率为样本,就三者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它们具有很强的关联性,同时也发现,农民未能充分享受经济发展和快速工业化带来的好处,原因在于现行户籍制度造成的城市化滞后,并就此指出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根本保障在于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对重庆市512户失地未转为市民的城郊农民的实地调查基础之上,从制度因素、城市发展因素和个人因素三个层面研究影响未转城郊农民是否市民化的因素。得出如下结论:制度因素为拉力因素,重庆市统筹城乡发展,给新转市民五件衣服,调动了城郊农民转为市民的积极性;城市发展因素属于拉力因素,良好的创业环境、丰富的就业机会和较高的工资收入水平吸引城郊农民进入城市生活;农民个体因素具有两面性,年轻人更愿意留在城市生活,自身素质更高的农民也更愿意到城市打拼,而教育年限则与城郊农民转市民的意愿关联较弱。  相似文献   

10.
2008年,中央财政启动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财政转移支付。文章回顾了此项转移支付政策的演化过程。为评估相关政策成效,我们选取了内蒙古自治区、甘肃省的5个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市)和2个省级生态功能区开展调研,了解生态功能区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的拨付、使用与监管等情况。发现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财政转移支付存在资金测算分配不合理、生态支出与基本公共服务支出资金分配不科学、转移支付力度不足、监测效果与考评错位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制度保障、技术保障和发展转型等方面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农民工资性收入所占比重的持续上升,已经这农村居民增收的重要来源,但农民外出就业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以四川省双流县为例,介绍了农民就近就业的实践经验,回答了有关质疑.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浙江农民企业家的创业行为和创业过程进行特质性分析,探究浙江农民企业家创业精神形成机制。研究发现,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农民企业家创业动机逐渐由经济需要转化为社会需要;其人格特质主要有进取导向、风险导向、创新导向3方面特点;改革开放政策、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劳动力供给共同孕育了浙江农民企业家的创业机会;浙江农民企业家凭借对市场敏锐的洞察力,感知和搜寻创业机会,并依靠经验积累、社会资本和认知渴望度整合创业资源,成就了一个个成功的创业案例。  相似文献   

13.
财政转移支付是1994年实行分税制以来平衡中央—地方以及区域间财力不均的制度,我国专项转移支付又始终占据着财政转移支付的重大比重。专项转移支付在确定资金转移地区,资金转移项目以及每个专项拨款多少的标准是如何确定的?这些都取决于专项转移支付的决策过程。文章通过多源流分析视角来探析我国财政专项转移支付的决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了解我国财政专项转移支付的决策过程。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分析发现西部山区县存在农民纯收入与全国翻番目标差距大、农业产业化经营滞后、农民转移就业度不高、农民财产性收入逐年下降、财政金融扶持农民增收成效不大等问题,提出了抓紧实施促进山区县农民收入增长专项计划、加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扶持力度、加快农村改革创新步伐帮助农民增加财产性收入、强化财政支农资金扶持、创新和调整农村金融服务方式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是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也是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实现农村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重大举措。本文利用四川省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及有关农业普查数据,分析了四川农村劳动力资源现状及特征,准确把握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与转移的基本态势,探索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面临的问题,寻找实现农村劳动力有序流动与转移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6.
城镇化水平是一个国家文明的标志。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农民是城镇化进程的最终实施主体。为了解农民市民化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该文在对溧阳市南渡镇实证调查得到的数据分析基础上,发现当地农民市民化意愿并不强烈,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收入以及职业等农民自身层面的因素对于市民化意愿影响并不显著,而医疗制度、保险制度和惠农政策等制度层面的因素对市民化意愿影响较为显著。针对制度层面的因素提出了解决措施,以消除农民市民化的后顾之忧,加快市民化进程。  相似文献   

17.
农村劳动力转移推动城镇化发展,城镇化发展推动农民群体分化,农民群体分化进而促进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为了推动农民市民化,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以城乡统筹方式分担农民市民化成本,需要政府、企业、农民、城镇居民以及其他社会机构和组织共同分担支持,真正体现城镇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市民关注农民,实现农民群体分化与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达到城乡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18.
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受益于一系列的扶贫政策,发展环境逐步改善,发展权利逐步提升。随着脱贫攻坚进入冲刺阶段,全面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通过实地考察贫困人口缺乏内生动力的表现,从贫困对象和社会层面分析内生机制缺乏的原因,以兴山县为样本,调研该县内生机制方面的探索和创新措施,从党建扶贫机制、教育引导机制、结对帮扶机制、互动参与机制、舆论处置机制方面提出建立扶贫内生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随着福建省城镇化建设发展速度加快,城市建设对土地的需求也日益增加,且因为严厉的耕地保护措施而使建设用地需求难以满足.而在农村,由于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农村住宅用地大量闲置.再加上农村住宅用地建新不拆旧,使全省出现大量的空心村,农村居民点面积不减反增.在这个背景下,福建国土资源厅2010年2月下发《关于实施农村土地整治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意见》,规定在综合改革试点镇和已有的土地整治试点县开展土地整治项目,形成的挂钩指标可对外转让.  相似文献   

20.
农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耦合机制——以四川省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关于农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研究多从融合基础、路径、模式等定性研究为主,鲜有对农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状况以及协调程度进行系统的定量研究。因此,本文通过分析农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耦合机制,构建了二者融合发展的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和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四川省为例,从时间序列的角度动态地分析2004-2014年四川省农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耦合协调状况,并提出二者进一步融合发展的措施和建议,以期为促进四川省农业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优化升级、提质增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