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我不是什么专家,我只是个初学者……一部《诗经》,里面还有那么多的问题没有搞清,这怎么能称得上是专家呢?""这将是一部对原《诗经》动根本的书,我知道这将冒很大的风险。"事实上,优美异常的《诗经》和楚辞总能使袁梅教授焕发生命的光芒。  相似文献   

2.
曾沐浴光环、而今备受争议的80后企业家李昶烨,这几个月在风浪起伏中一直携带着一本叫《争气》的书,这是英皇集团主席杨受成的自传。"我深信,只要争气,一只underdog(被瞧不起的狗)也会变成巨人。"杨受成在书中多次提到这句话。从2012年10月底网传"上海金业集团资金链断裂,80后企业家跑路"以来,上海金业集团(下称"上金集团")董事长李昶烨并没有在第一时间公开面对媒体。2012年12月,李昶烨和《中  相似文献   

3.
饶晓琴 《魅力中国》2009,(36):87-88
《基础会计》课程是我校学习财经专业学生入校后第一门专业基础课,也是财会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对于初中毕业的学生来说,在进入我校之前没有任何接触会计有关专业方面知识的机会,就是购买自己的日用品和交款之类的能力锻炼的机会也被过于"关爱"他们的家长所取代。因此,对于刚初中毕业来我校就读的初学者来说,《基础会计》课程中讲述的专业术语多,理论抽象,  相似文献   

4.
上一篇,我们谈了如何安住自己的心。这一篇,我们来谈谈本我和小我。最近,有弟子谈及最近读过的一本书《幸福的方法》,书中讲到人有两个我,一个是清净的本我,一个是攀缘的小我。我觉得很有意思,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就是被"小我"牵引着走,而迷失了本自清净的"本我"。当然,很多时候我们内心并不想  相似文献   

5.
所谓"微童话剧",顾名思义,就是短小精悍的迷你童话剧,通常为1 0分钟左右,它用鲜明的人物形象、活泼的故事情节、精炼的儿童语言,将生活中的小常识融入其中,形成独立完整的剧目形式.青岛市话剧院推出微童话剧这一新颖的儿童剧形式是全国首创,"淘气伙伴"是青岛市话剧院推出的第一个系列剧,其中《鞋带上的小耳朵》和《快乐的牙齿》两部微童话剧,曾在"儿童剧亲子场"会员活动中试演过,得到小观众和家长的极大欢迎."1 0分钟的演出短小精悍,简单的场景、简单的语言、简单的情节,却能反映出孩子们日常生活中的点滴片段,很实用,也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6.
刘波 《中国西部》2014,(9):121-122
<正>2008年4月,我邂逅了闫学老师的《教育阅读的爱与怕》一书,这本书帮我推开了教育阅读的大门。当时,我抱着补课的心态,购买并阅读了大量教育类的图书,并在阅读中"遇到"了不少美好的故事。我曾在《教师博览》的封二教育人物栏目上看到过张文质老师的介绍,他的教育讲演录《教育是慢的艺术》一书  相似文献   

7.
博览看天下     
<正>书名:悟空传作者:今何在出版:光明日报出版社该书讲述了悲剧英雄孙悟空以及唐僧等人对命运的抗争,作者以现代人的角度重新解读《西游记》的某些情节,通篇弥漫的是思考。书名:狼图腾作者:姜戎出版:长江文艺出版社该书由几十个有机连贯的"狼故事"组成,情节紧张激烈而又新奇神秘。读者可从书中每一篇章、每个细节中攫取强烈的阅读快感,令人欲罢不能。  相似文献   

8.
正3218天,近9年时间里,爸爸每天为"我"朗读。尽管中途爸爸生病嗓子发不出声,"我"彩排话剧到深夜,这些琐事没有成为朗读计划的拦路虎。这是一部附加值极高的书,正文后是父女精心梳理出来的上百部经典书单。《为爱朗读:爸爸与我的3218天读书约定》记录了一个近乎奇迹的阅读马拉松故事,是一位亲历14年亲子共读生活的女儿在成年之后写就的成长回忆录。作者爱  相似文献   

9.
枕边一部《红楼梦》,我整整翻阅了30年。书中妙玉悄悄招呼宝钗和黛玉到耳房中喝"体己茶"的情节,引发我的兴趣。于想象中,用梅花香雪烹煮的茶,清淳无比,浸润心灵,那是人生的极致享受。所谓"体己茶",也可叫"贴心茶",就是和最好的朋友一起喝的茶。妙玉何等高洁孤傲,就连贾母过来串门儿,上的茶也不过是旧年接的雨水所烹。所以宝钗、黛玉能喝到妙玉亲手烹制的雪煎茶,福气当真不小。而宝玉,算是沾宝钗、黛玉的光,也喝到了这样一杯香妙无比的茶,自然也心情惬意。  相似文献   

10.
正近日,一篇题为"幼升小的牛娃怕不是爱因斯坦转世"的文章在朋友圈中广为流传。文章提到某名校幼升小报名人数8000多人,经过网选、机考、面试三轮,最终只录取60人,竞争激烈程度令人咋舌。名校光环之下,不少家长精心撰写了"牛娃简历",希望为孩子争得一张"入场券"。(4月22日《重庆时报》)"三个半月我开口说话""懂得核反应堆""学会了函数和极限",有谁会相信这些类似自我营销的自诩之  相似文献   

11.
《东北之窗》2016,(5):56
作家木心说:"凡是令我倾心的书,都分辨不清是我在理解它呢还是它在理解我。"本期我们推荐的好书是余世存的《非常道》十年纪念版,即《非常道》的第三版。2005年的图书市场还未像今时今日这样受到关注,中国人的专注点还盯在成功学里无法自拔,但心灵的迷茫已经产生了。这时,一本类似《世说新语》体裁的叫做《非常道》的书冲进了人们的视野。《非常道》甫一出版,即迅速占据各地畅销书排行榜前列,  相似文献   

12.
今年8月28日,四川省成都市教育局正式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中小学校幼儿园家长委员会建设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从新学期开始今年11月底之前,成都市中小学校、幼儿园将逐步建立健全"学校、年级、班级"三级家长委员会。成都市教育局局长吕信伟表示,家长委员会是家长与学校沟通交流的桥梁和平台,是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加强和完善家长委员会,是构建"三位一体"育人机制的关键环节,是  相似文献   

13.
我在杂文集《我就是我》一书的《自序》中写道:"把《我就是我》献给读者时,我就像静静地躺在手术台上,让读者去解剖。让读者把无病变的器官取出来,供他人移植;让读者把有病灶的器官取出来,泡在福尔吗淋溶液中,供‘社会医学’陈列室作标本。"可是,当我正式"躺在手术台上"时,心情总是静不下来。清明过后,谷雨节前,上海作家协会举行了一次"邓伟志杂文研讨会"。会上大家讲了许多鼓励的话语。大家越是鼓励,我越是不安。我想得最多的是那些与本书有关、并且已经离开人世的长者。第一位要数第一篇文章《越鸿沟记》的责任编辑张友济先生了。"文革"结束后,我便认识了张友济先生。他经常来我们市委大批判组看我们的组长王树人同志,并向我们约稿。那  相似文献   

14.
我认识《人民的名义》编剧周梅森是在1982年,那一年他25岁.时光流去35年,他已成为中国文坛的重量级作家,为了《人民的名义》这部书,八年磨一剑的精神,我自愧弗如. 也许因为这是老朋友的作品,所以我看得格外认真,长达51集的《人民的名义》我边看边记,把自己的感受用日记记录了下来.看完之后.觉得有许多话不吐不快.因为剧中有许多情节是可以不必发生的,我觉得,如果用合法合规的方式,大风厂的命运也许会被重新改写.  相似文献   

15.
正"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清]袁枚)苔花学牡丹,我学苔花。你开,我也开。《残雨集》就是我开的一朵小花。今天的聚会是个好日子。我借此机会,给大家献书。献书其实是献丑。你有几斤几两,或是高矮胖瘦,读者一目了然。不过献丑不全是坏事。至少世界多了一份真情,一点自信。书送到大家手上,献书之事即可画上句号。但感觉意犹未尽,还想啰嗦几句。俗话说,看书看个皮,看报看个题。《残雨集》本不值得各位花时间细读,看个皮就足够。也许有读者偏爱多读一些。为此,我提供两种读书法,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大人也叛逆 最近接连有家长在问我这个问题:是不是我的孩子到了叛逆期,怎么总是这么爱发脾气?不好打交道.问这个问题的,有四五岁孩子的家长,有六七岁孩子的家长,有六年级孩子的家长.如此一来,你就会发现,天啊,这叛逆期到底是几岁啊? 我只问了他们一句:"家长都比较急躁,爱吼人吧?""是的."答案都是一样的,我从不失手,这个我很确信. 我想起了作家王朔在《致女儿》里说自己跟妈妈的关系一直磕磕碰碰,哪怕到了自己四五十岁了,都对妈妈的话极为反感.有一次清明,他跟妈妈约好了要去八宝山公墓给爸爸上坟,刚要出门,妈妈打电话来询问他是否已经出门,他心里立刻就不耐烦了,放下电话,把穿戴好的衣服鞋子都脱了,在家里磨叽了一个小时,才重新穿戴好出门.你说他怎么这么逆反他妈妈,四十多了,还在逆反期啊?去看看他的书,看看他描述的他的童年生活,你就能理解他为何是这样有偏激言行的作家了,在他作品里为何有那样一些很虐的情节了. 我还认识位家长,三十多岁的男人,十几岁就离家独居,为了离开具有武则天气质的妈妈.现在,对于妈妈的话,他的自我评价是"对人不对事",不管话好不好,在不在理,要是从妈妈嘴巴里说出来,一概反着干.所以,他现在过生日,他妈妈想他回去吃顿饭,都不敢亲自给他电话,而是让保姆给他打电话,这个逆反还真是够逆反的吧!  相似文献   

17.
Acosta 《走向世界》2007,(23):77-77
每个人心且中都有自己认为的伟大作家,一切全凭借经验获得。余华的书,我读《活着》、《在细雨中呼喊》、《许三观卖血记》、《兄弟》四种。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不是他的结构、语言或者他的独特性,而恰恰是他俯视众人的姿态,那种姿态里不但没有常见的做作,自以为是的教导,恰恰相反,他的悲悯,对任何人的悲悯,震撼着我。  相似文献   

18.
李镇西 《中国西部》2014,(24):110-111
<正>从《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到《36天,我的美国教育之旅》,李希贵的书我读了不少,但这次在读其新著《面向个体的教育》时,我心里受到的震撼前所未有。虽然书中不少观点颇有新意,比如"教育学首先是关系学""校长要走在改革队伍的中间""发现和教育同样重要""帮助孩子在集体之外成长""寻找质优价廉的师德"等等。但从总体上看,在根本的教育理念上,希贵所论述的不过是教育的常识,或者说,他让我们的教育眼光投回到了教育的起点,  相似文献   

19.
"科学"可谓近现代文化中的核心概念之一,同时,也是我们如今日常生活中常见常用之词。在古汉语中,并没有与近代重要概念之一的"science"相对应的词。而"科学"一词却是古已有之,不过,其含义与现今截然不同。冯天瑜在《新语探源》一书中指出:"古汉语中的‘科学’,典出南宋陈亮《送叔祖主筠州高要簿序》:  相似文献   

20.
多伦 《沪港经济》2004,(5):64-64
1999年末的一天,伦敦市郊一家仅容纳150人的小电影院里.正首映一部自传片《我是如何弄垮巴林银行的》。影院老板是当年巴林银行首席执行官彼得·诺里斯,自从巴林银行被那个“神奇小子”尼克·里森搞垮后,诺里斯便隐归故里,盘下这家小影院聊以为生。忽然.引座员跑上来说.有个长得很像里森的家伙就坐在影院里。散场后.诺里斯发现那人果然是刑满释放的里森本人。一位是原巴林银行的CEO.一位是使巴林银行破产的肇事者,银行倒闭四年后,俩人竟在这么个富有戏剧性的地方戏剧性地重逢了! 这是《谁说大象不会摔跤》一书中描述的一段情节。 作者在书中列举了9个国际级大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