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段云蛟  常文君 《发展》2010,(2):70-71
2009年2月召开的全国净化文化环境会议强调,要以对党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的精神,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作出积极贡献。这是一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具体内容,更是落实执行科学发展观精神的重大决策部署。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围绕人的全面发展而制定,其中人的基本生存需求和生存空间的不断被满足,  相似文献   

2.
科学发展观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以及中国传统精神文化认识的新的升华,其视域中蕴涵着丰富醇厚的人文伦理精神。与传统发展观相比,科学发展观在人与物、人与人以及人与自然三个层面上创造了全新的关系,从中折射出人文伦理精神对当代中国发展新模式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3.
彭春艳 《魅力中国》2010,(3):201-201
中国传统文化”以人为本”的道德人本主义的思想传统,把道德实践提到至高地位,对于人的精神的开发,对于个体道德自我的建立,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传统文化中的伦理道德约束,和谐统一,稳定,理念的一致性等传统的文化特征明显地反映为现代企业文化特征,并对中国企业的创新行为和创新理念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魏彩苹 《发展》2010,(3):78-78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它的提出绝不是偶然的,而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发展观念的理论结晶,它集中了人类社会所有发展观念的精华,并赋予了中国特色。在全党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大历史时刻,分析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动因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张有才 《发展》2009,(5):47-48
一、繁荣群众文化。构建和谐社会意义重大 (一)基层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 基层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因素。基层文化建设的目标,就是建设体现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基层文化。先进性,成为当代基层文化闪亮的标志。  相似文献   

6.
自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后,科学发展观已经成为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主题理念之一,科学发展观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天人合一”是古人在生产力极其低下情况下生存与发展的最高境界:而科学发展观是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社会里人类由自然奴隶成为自然主人后的自我约束,是对“天人合一”思想的扬弃。“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哲学的一个基本命题,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近年来,随着环境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传统“天人合一”思想重新受到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个受人关注的话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其实质思想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具体实际情况紧密结合起来。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社会实践过程中以及相关的民族传统文化融合起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仅是一个一脉相承的文化,同时还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领头羊。  相似文献   

8.
董虹 《西部大开发》2010,(2):121-121
随着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和谐社会,在学校开展中国传统文化的礼仪教育,已成为我们文化生活和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命题。本文即从这一角度出发对和谐社会中的礼仪文化建设作一初浅的探讨和思考。  相似文献   

9.
龙作联 《发展》2010,(2):83-84
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创新成果。当前,我们首要任务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相似文献   

10.
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和生产力发展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出发点和核心。当代中国唯物史观的重构,应体现既能坚持对马克思唯物史观的理论创新,又能解释当代社会发展诸现象的原则。为此,笔者就“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在哲学层面上向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复归进行探讨和研究,旨在说明将人的发展和生产力发展作为唯物史观的出发点和核心,不仅是当代社会发展实践的要求,更是唯物史观自身理论调整和创新的需要。从而突破传统唯物史观的“物本”倾向,彰显具有人本倾向的科学发展观就是当代中国的唯物史观。  相似文献   

11.
科学发展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为了更好地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本刊特开辟“实践科学发展观”栏目,欢迎大家就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这一主题踊跃来稿。  相似文献   

12.
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各级领导干部应站在履行党的执政兴国使命、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发展前景的高度,把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体现到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来,落实到引领中国发展进步、更好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坚定不移地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做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带头人。  相似文献   

13.
提升国民幸福感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价值与根本目标,国民幸福指数构建凸显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体现民生改善的价值关怀、彰显人的全面发展的终极追求,从理论和实践上进一步丰富和深化了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内涵。在社会主义改革发展进程中,积极推进民主化进程、努力实现经济增长、大力繁荣先进文化、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是当下科学发展观视域中构建国民幸福指数的社会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14.
邓君  青宇波  罗鑫 《特区经济》2005,(11):355-356
一、科学发展观的涵义 我国科学发展观是在国外社会发展理论基石上,总结自身实践提出的。20世纪80年代后期国外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理论,提出了“人的全面发展”,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人,可持续发展的本质就是人的全面发展,实现手段是人与自然的协调。同时,可持续发展要求公平与效率高度统一,要达到这一目的需协调处理好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4者的关系。2003年12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即全面、协调、可持续、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文化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上看,中国传统文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理论的源泉;从实践上看,中国传统文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建设的民族基础;从方法上看,中国传统文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供方法论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翁灵芝 《魅力中国》2014,(4):116-116
浙江省上虞市被称为中国孝德文化之乡,有一帝三娥(舜帝、曹娥、朱娥、诸娥)的良好楷模。与孝女曹娥有关的称谓更是包含了孝德文化之乡”的丰厚意蕴。中国文化在某种意义上可称为孝的文化,行孝不仅是传统社会男性的责任,女子也是实践中国孝文化的重要性别主题,传统文化中关于女子之孝的义务规范和伦理要求以及女性的孝道实践,是中国孝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流传着许多感天动地的孝女故事。上虞的曹娥就是其中的典型之一,本文试从曹娥投江觅父的故事来探讨传统中国女孝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蒋永昌 《发展》2010,(3):71-71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强化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形成企业广大员工广泛认同、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念。进一步增强企业的文化软实力,是当前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必须认真研究的重大课题。本文认为以科学发展观引领企业文化建设,必须突出“四个理念”。  相似文献   

18.
科学发展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丰富的思想内涵构建了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的科学理论。自从2003年1O月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科学发展观以来,科学发展观已逐步由理念进入全面实践阶段,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首要是学习,重点是实践,如果离开实践,就不可能有落实,实践性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9.
传统文化与市场经济的碰撞顾悦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其中最具影响的是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尤以儒家学说影响最大,几千年来一直左右着中国人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念和政治、经济行为,成为中国人为人处世、经商从政的行为准则。纵观中国历史,几经朝代更迭...  相似文献   

20.
人的生存与发展需要是胡锦涛民生思想形成和发展的现实根据,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民本理念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以及重要理论家关于民生问题的论述是胡锦涛民生思想的主要理论资源。胡锦涛民生思想具有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人民群众为主体、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等三个方面的基本特征,其内容包括经济民生、政治民生、文化民生、社会民生、生态民生等五个方面。胡锦涛民生思想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民生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