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作为本期收入与本期费用的确认标准,是一项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或假设,通过配比原则的运用,可以产生不同的收益结果.会计基础选择不仅仅是会计政策选择的技术问题,更是涉及到了以收益为基础的财富分配问题.因此,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的选择,对会计核算而言举足轻重.  相似文献   

2.
会计是一门并不精确的科学。说它是科学,是因为会计方法的不断改善,必然使会计具有某些科学性;说它不精确,是因为会计确认具有模糊性。会计确认的模糊性是指会计确认结果与实际情形的近似性。会计确认指广义的确认,是将某一项目作为一项资产、负债、营业收入、费用等,正式记入或列入某一主体的财务报表的过程,它包括同时用文字和数字表达某一项目,广义的确认是包括计量在内的范畴。 一、会计确认模糊性的原因分析 会计确认的模糊性,是会计本身所固有的,是伴随着会计假设和惯例的产生而产生的。 (一)权责发生制的确认基础 会计确认的基础是解决何时确认和如何确认的问题。目前我们一般把权责发生制作为确认资产和负债、收入和费用的基础。权责发生制以取得相应的资源或收入的权利,或负有相应的责任与义务作为所有交易和全部要素的确认标准。与权责发生制相对应的是收付实现制,它以款项的实际收付作为标准确认本期的收人和费用。一般认为,收付实现制收人和费用的配比关系比较混乱,计算出的盈亏缺少合理性;而权责发生制的配比关系合理,计算出的盈亏比较正确。但也正是由于权责发生制的引人,使会计确认模糊起来。主要表现在: l权责发生制应用的“预提费用”、“待摊费用”两个账户...  相似文献   

3.
对未来会计确认基础的设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会计确认基础主要有收付实现制、权责发生制和现金流动制.本文深入分析了权责发生制和现金流动制确认基础,提出未来经济的发展会使权责发生制与现金流动制出现融合的趋势,即会计确认基础会从以权责发生制为主逐渐过渡到以现金流动制为主.  相似文献   

4.
对于持续经营的会计主体来说,权责发生制具有其显著的优点;它能正确反映物权转移,使收入与费用得以合理的配比,反映当期利润水平等;但随着市场经济逐渐发展,决策信息要求的不断提高,权责发生制的弊端也不断暴露出来:它不能确定未来的收入及支出。容易人为操作报表利润,不便于对财务报表的检查与确认等。本文在对权责发生制的利弊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企业采用权责发生制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5.
“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的确认,是企业会计人员在编制现金流量表中的一个难点问题。这是因为企业现有的会计资料是按权责发生制原则归集的,而现金流量表所需要的资料,要求按收付实现制反映。为了协调二者之间的关系,正确编制现金流量表,应当搞清“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包括的内容及原因、所涉及的帐户等。  相似文献   

6.
浅谈权责发生制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会计准则》明确规定:“会计核算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长期以来,这一原则在我国会计实务中应用广泛。权责发生制在确认收入和费用、成本核算以及损益的确定方面显示出很大的优越性。但是,以此为基础编制的利润表却不能揭示一定时期内的现金流入、现金流出情况。  相似文献   

7.
王淑杰 《新智慧》2004,(4B):21-22
收付实现制是指在现金已经收到或支付时确认交易和事项,而不考虑与现金收付相联系的商品或服务的供应是否已经发生。它需要确认的会计要素是收入和支出,编制收入支出报表或现金流量表。其优点是:第一,收付实现制单纯以现金收到或付出为计量依据,操作相对简单,会计人员不需要经过复杂和系统的培训即可掌握。第二,收付实现制基  相似文献   

8.
申屠新飞 《新智慧》2007,(11):31-32
企业会计核算的基础是权责发生制和稳健性原则,因此对于报告年度年末已经存在但最终结果尚未确定的事项,会计上必须本着上述原则按最佳估计数进行合理反映;而税法上对纳税主体收入、费用的确认遵循实际发生原则,对于报告年度年末已经存在但最终结果尚未确定的事项不予确认。由此引起的双方资产、负债的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  相似文献   

9.
刘承智 《新智慧》2006,(11):28-29
一、企业工资支出税前扣除的基本思路 根据《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的规定,税前扣除的确认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相关性原则。结合企业工资支出来看,应在纳税年度当期确认并扣除的工资支出应当符合以下条件:①企业工资支出应在发生时而不是实际支付时确认扣除。②企业发生的工资支出应在费用应配比或应分配的当期申报扣除。③企业当期可扣除的工资支出必须与取得的应税收入相关。结合计税工资制度的相关规定,可以得出两点结论:从工资支出的性质来看,并非企业实际支付的工资支出都允许在税前扣除,只有影响年度会计利润的工资支出才允许在税前扣除;从工资支出的数额来看,超过税法规定计税工资标准的工资支出也不允许在税前扣除。  相似文献   

10.
对于财务管理的目标究竟是什么这一重大问题,目前存在着不同的认识,主要观点有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等等。这些观点各有优点和不足,我们认为,将未来现金净流量最大化作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是较为合适的。其理由是:1.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计算的现金净流量,更能反映企业的实际支付能力。企业利润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计算得出的,即收入与支出的确认均以权责发生的日期为准,将收入与相关的支出配比,从而得出某一特定期间的利润。而现金净流量则不同,它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计算得出的,即不论该笔现金收入与支出应归属于哪个期间,只要它们是在某个期间实际收到与付出的,就算作这个期间的现金流量。这样我们就可以利用现金净流量指标所具有的综合性和敏感性,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经济效益作出正确的分析与评价。2.现金净流量指标包含的内容更为广泛。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及会计制度的规定,企业的利润主要包括营业利润(还有投资净收益、补贴收入和营业外收支等)。而现金净流量的内容虽然主要也是利润,但它又不限于利润,还包含了其他组成部分。如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出售固定资产、向银行借款等取得现金,就形成企业的现金流入;购买材料、接受劳务、购建固定...  相似文献   

11.
全面收益理论与传统收益确定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收益指标是财务报表使用者特别是投资人最为关心的会计信息。历史成本原则、实现原则、配比原则是传统收益确定模式的重要支柱。全面收益突破了实现原则,更好地体现了权责发生制原则的要求,并在会计确认中坚持了适当稳健的原则,有利于提供与信息使用者决策相关的可靠信息。  相似文献   

12.
目前会计确认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但权责发生制有其固有的缺陷,已无法适应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而现金流动制则通过确认和处理期初与期末的净资产的现金流量,反映企业实际承担的风险与报酬.现金流动制比权责发生制有诸多优越性,如果以现金流动制作为会计确认的基础,不但有利于企业的经营,而且适应整个经济发展的需要,是未来会计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目前人民银行的会计核算采用的是收付实现制原则,由于集中采购业务中具有采购与支付环节相分离,采购过程较长等特点,收付实现制难以准确反映集中采购活动的真实情况.本文试对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进行比较,对目前人民银行集中采购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提出改革集中采购会计核算确认和计量原则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目前高校资金来源渠道的多元化,以及高校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对当前高校采用的收付实现制确认原则提出了挑战。结合高校目前的实际情况,为更好地满足高校财务管理的需要,高校会计应实行部分收付实现制与部分的权责发生制相结合的收支确认原则。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规范企业投资的会计核算和相关信息的披露 ,财政部于1998年6月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投资》(以下简称《投资准则》) ,规定在短期投资持有期间所获得的现金股利或利息 ,在实际收到时 ,应冲减投资的账面价值 ,但收到的、已记入应收项目的现金股利或利息除外。笔者认为 ,这种处理方法存在明显问题。一是不符合权责发生制原则。会计核算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 ,据此 ,企业持有期间获得的现金股利或利息 ,是已经实现了的收益 ,该项收益应作为投资收益处理 ,而不应冲减短期投资原始成本。并且 ,投资成本与持有期间的收益由于性质上的不同 ,也应分别处理。投资成本是指企业初始投资或追加投资时的实际支出 ,表现为企业一定的现金流出 ,而企业持有期间获得的现金股利或利息 ,是企业一定期间内因投资而带来的收益 ,表现为一定的现金流入。二是不符合收入确认原则。《企业会计准则———收入》规定 :利息、现金股利收入 ,应在下列条件均能满足时予以确认 :①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 ;②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企业持有期间所获得的现金股利或利息收入是已实现的投资收益 ,因此它应确认为该期间的投资收益 ,而不应冲减投资成本。况且...  相似文献   

16.
稳健性原则与配比原则是会计核算中所遵循的两条重要原则。稳健性原则要求企业做到:①尽可能预计可能发生的费用损失,不计或少计任何可能获得的收益;②资产的计价只要有一定的依据则“宁低毋高”;③对于难以具体确定其有效期限的支出,即使明知其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也一次计入当期费用而不作递延项目处理;④某些长期资产的折旧或摊销期宁可缩短,也不作毫无根据的延长。配比原则则要求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收入与其成本、费用应当相互配比。包括两层含义:①内容配比。通常体现在主营业务收入及主营业务成本的配比、其他业务收入与其他业务支出的配比等大类性的对象配比上;②期间配比。即同一期间的收入与相应的成本费用的配比。从两项原则的目标及制定的出发点来看两者基本上是一致的,旨在提高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质量,客观真实地反映企业的收益情况。然而,两者并非总是协调一致,在2001年新颁布的会计准则中也能看到两者背离的地方。本文将对两者的背离之处以及如何协调两者之间的冲突作一些探讨。一、两项原则之间的背离1、无形资产准则规定,自行开发并依法申请取得的无形资产,其入账价值应按依法取得时发生的注册费、律师费等费用确定,依法申请取得前发生的研究与开发费用...  相似文献   

17.
企业年金会计是养老金会计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近几年我国会计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筹集阶段,企业年金会计的会计主体仍然是企业;运营阶段,以企业年金基金作为会计主体。企业年金费用的计量需要在一定的精算假设之上运用保险统计估价法确定;企业年金基金资产的初始确认与计量和一般企业资产基本相同,但企业年金基金资产的再确认一般选择市场价值。企业年金会计应遵循权责发生制、配比、实质重于形式等原则。  相似文献   

18.
企业年金会计是养老金会计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近几年我国会计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筹集阶段,企业年金会计的会计主体仍然是企业;运营阶段,以企业年金基金作为会计主体.企业年金费用的计量需要在一定的精算假设之上运用保险统计估价法确定;企业年金基金资产的初始确认与计量和一般企业资产基本相同,但企业年金基金资产的再确认一般选择市场价值.企业年金会计应遵循权责发生制、配比、实质重于形式等原则.  相似文献   

19.
我国金融衍生工具的会计准则建设起步较晚,而且由于我国自身的特点,金融衍生工具在我国还不是很普及,制定完善的有关金融衍生工具的会计准则还缺乏成熟的经济背景。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金融市场的逐步完善,金融衍生工具在我国必将逐渐发展起来。一、改良传统会计理论,化解传统会计理论与金融衍生工具理论的冲突1.修订会计要素概念及其确认原则。传统会计在确认资产和负债时,以交易发生的时间为确认标准,即已实现原则。传统会计对收入和费用的确认是以权责发生制原则为基础的,要求所确认的收入是已实现的,所确认的费用是已经实际发生和应负担的。而金融衍生工具的权利和责任并未实际发生,收入亦没有实现,但它却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合约从订立到履行,其价值不断变化,若待合约履行时再行确认其损益,就不能反映合约的巨大风险性,不能满足投资者决策需要和监管部门管理监督需要。同时,金融衍生工具作为不可任意撤销的合约,从订立生效时起,其债权、债务即宣告成立,其风险和报酬意味着实质转移。为在表内和表外充分揭示金融衍生工具相关信息,必须修订会计要素中资产、负债、收入、费用的概念及其确认标准。2.补充会计计量模式。传统会计是以单一历史成本为计量基础的,但金融衍生...  相似文献   

20.
针对实行“收付实现制”的工勘单位的财务不能全面、正确地反映报告期内所属公司的实际经营状况等问题,提出了配备专业会计;增加相应的会计科目和明细科目;按“权责发生制”的核算方法计算收入和成本;建立定期对账、核查制度等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