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鹏 《经济师》2005,(8):59-60
文章重点从2004年到2005年我国金融界和资本市场中发生的一些令人瞩目的新情况出发,探讨投资银行提升并购重组业务竞争力和通过并购业务获得发展的新机遇和新途径。文章认为股权分置试点、拯救“问题券商”以及产业投资基金问题的新发展等将为我国投资银行通过并购重组业务提升竞争力带来三重机遇,对投资银行在现阶段和未来很长的一个时期内开展并购重组业务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资本市场在股权分置改革顺利进行后——基本融资功能的不断恢复、制度性障碍的化解消除,资源配置的功能逐步突显,同时加之上市公司整体质量提高,并购重组空前活跃。在这样的背景下迎来的反转格局,有人将之称为宝贵的“黄金十年”。这  相似文献   

3.
股权分置改革对市场并购效率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股权分置改革前后380家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分析股权分置改革对并购市场的影响。结果表明:股权分置改革能从整体上提升市场并购的效率,能给目标公司股东带来较为显著的财富增长。  相似文献   

4.
忽如一夜春风来,中国资本市场在经历了近五年的阴霾后,全面回暖。回暖的行情使券商行业成为了资本市场的宠儿——银河证券重组过程中中央汇金、中国人寿、中金公司等参与者前后态度的变化就是明证。当下,在全流通改革逐步完成,国家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以及人民币升值带来相应行业资产重估等多种因素的刺激下,中国股市牛市趋势已经基本确立。伴随着这一大势,一批创新类券商和规范类券商浮出水面,而昔日苦心为他人作“嫁衣”的这些优质券商,目前都或筹划或忙碌为自己赶制新嫁衣——证券公司上市已成为当下券商重组收官之际的热点。券商上市,是一…  相似文献   

5.
《资本市场》2006,(9):2-2
<正>并购重组(M&A)是世界证券市场发展过程永恒的亮点。随着中国资本市场股权分置改革的接近尾声,中国并购市场正在发生质的变化,阻碍上市公司并购的障碍正在逐步扫除,非流通股逐步流通使通过二级市场收购有了实现的可能,同时通过全流通的市场化运作,打破了中国一直以来行政垄断的现状,降低了重组并购的交易成本,让产业投资与股权投资和二级市场收购有了结合起来的基础。全流通下M&A成为未来中国资本市场最诱人的投资主题。  相似文献   

6.
我国证券市场的制度性缺陷是造成上市公司并购重组问题的根本原因。由于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不合理,股权分置普遍存在国有股股东产权虚设,流通股股东“股小言微”的问题,市场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股东,上市公司的所有决策实际上主要围绕控股股东代理人的利益最大化展开?资产置换型的并购重组能够在中国大行其道,是以股权分裂和非流通股的非市场化交易即场外协议转让为基础的。  相似文献   

7.
刘亮 《资本市场》2006,(9):47-50
并购的魅力让无数资本市场人士为之折腰,并且很多人已经开始着手准备并购符合条件的目标公司了。然而真正的并购高潮将在股权分置改革完成之后的整合期才会出现,那时候才是多姿多彩的并购年代。  相似文献   

8.
徐丽娟 《经济纵横》2005,(11):73-75
目前,针对股权分置改革成功的标准、股权分置改革后资本市场的发展趋势等问题,我国理论界进行了多方面研究,现将其观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所谓股权分置,是指中国股市由于特殊历史原因和特殊的发展演变中,在A股市场的上市公司内部普遍形成了“两种不同性质的股票”(非流通股和上市流通股),这两类股票形成了“不同股不同价不同权”的市场制度与结构。其产生的根源在于早期大家对股份制和证券市场的功能和定位不统一。随着我国证券市场体系的发展,股权分置已成为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的一个重大障碍,形成国内证券市场的痼疾。“股权分置”问题的解决在历经8年争论之后,终于在去年走上破冰之旅。从目前运行的效果看,共有768家上市公司完成或进入股改程序,已经占到沪深两市1349家应…  相似文献   

10.
对我国资本市场产生重大而持续影响的股权分置改革已基本完成,国内外学者对股权分置改革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本文从股权分置改革的法理基础研究、股权分置改革过程中对价支付问题、股权分置改革与投资者关系、股权分置改革与盈余管理、股权分置改革的市场影响等几个方面对现有关于股权分置改革的具有代表性的研究进行了文献述评。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分析股权分王改革大规模展开和股改完成并进入全流通阶段后我国并购市场可能产生的宏观和微观层面变化的基础上,主要采用内容分析法和对比分析法探讨股权分置改革影响我国上市公司并购财务方式的可能途径和程度,进而思考提高我国并购市场资源配置效率和监管效率的前瞻性和引导性政策措施,促进上市公司切实提高核心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推动国内产业结构的有效调整。  相似文献   

12.
自2005年4月29日启动的股权分置改革目前已进入尾声,目前股指也创出了历史新高,已基本取得了成功。但股权分置改革不是万能的,只是健全中国资本市场最为急需和关键的基础性制度变革,随着"后股改时代"的到来,困扰我国资本市场的其他体制性、机制性问题和矛盾也将随之凸显,如资本市场的定位和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及市场制度建设等问题会不断提上议事日程,还需要相应的配套改革。为此,本文提出了股改后进一步完善中国资本市场的一些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3.
股权分置已成为影响我国资本市场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我国的股权分置改革正全面铺开,以期实现资本市场的全流通。本文首先建立了考虑全流通预期的我国证券市场交易者策略模型,通过对波动性因素的分析得出了若干假设,从理论上推导出全流通对市场质量所可能产生的影响。然后以目前股权分置改革期中已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435家公司为样本对理论假设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全流通对市场波动性产生了一些影响。  相似文献   

14.
股权分置改革后完善中国资本市场的思路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松 《当代经济》2007,(2):94-96
自2005年4月29日启动的股权分置改革目前已进入尾声,目前股指也创出了历史新高,已基本取得了成功.但股权分置改革不是万能的,只是健全中国资本市场最为急需和关键的基础性制度变革,随着"后股改时代"的到来,困扰我国资本市场的其他体制性、机制性问题和矛盾也将随之凸显,如资本市场的定位和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及市场制度建设等问题会不断提上议事日程,还需要相应的配套改革.为此,本文提出了股改后进一步完善中国资本市场的一些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5.
股权分置已成为影响我国资本市场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我国的股权分置改革正全面铺开,以期实现资本市场的全流通。本文首先建立了考虑全流通预期的我国证券市场交易者策略模型,通过对波动性因素的分析得出了若干假设,从理论上推导出全流通对市场质量所可能产生的影响。然后以目前股权分置改革期中已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435家公司为样本对理论假设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全流通对市场波动性产生了一些影响。  相似文献   

16.
单纯从证券市场运行的表层看,由于股权分置改革是在市场底部实现的,改革的市场成本较低,加上多数市场主体采用一些市场化手段进行权益保值增值的处理,股权分置改革不仅没有造成股指像之前一些人担心的那样出现连续下滑而且成为市场反转的一个最佳切入点。由于股权分置改革获得成功已成定局,市场运行处在拐点状态,在国内产业升级、培育核心竞争力压力较大的背景下,已经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上市公司,其行为模式对市场下一步的发展趋势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表现在:(1)上市公司能否通过并购重组,发挥公司内部股权定价机制一致、利益实现机制协调…  相似文献   

17.
股权分置改革:突破中国证券市场的基础性制度障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历史原因、中国证券市场存在流通股与非流通股对立的“股权分置”问题,严重影响证券市场的发展。2004年2月,国务院颁布《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积极妥解决股权分置问题”,2005年4月,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正式启动。股权分置问题因何而来,影响何在?改革的目标和途径是什么?改革中市场各方又将如何展开博弈寻找新的利益均衡点?本文试图运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并结合实际。对股权分置改革的若干基本问题作一初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8.
股权分置改革后的中国上市公司并购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股权分置改革解决了中国上市公司非流通股与流通股并存的股权分置问题,使得上市公司股票全流通.首先分析了股票全流通后中国上市公司并购的显著特征,然后提出了上市公司并购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9.
股权分置改革是我国资本市场的根本性制度变革,它对完善我国公司控制权市场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首先分析股权分置情况下我国公司控制权市场在转移动机、转移方式、转移价格和支付方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其次分析股权分置改革对公司控制权市场的影响,最后对完善我国公司的控制权市场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彭代武  高燕 《技术经济》2009,28(1):85-91
我国股权分置改革中上市公司非流通股股东对流通股股东的对价支付是为了解决股权分置问题、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一种制度安排。本文以截至2007年12月31日完成股权分置改革并复牌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对股权分置改革方案的市场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股权分置改革显著提升了上市公司的市场绩效,客观上将上市公司与非流通股和流通股的利益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上市公司股改对价支付的各种方案中,送股方式的市场效应最显著,派现与其他对价支付方式的市场效应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