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新企业文化理论——以道为本的“道本管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这是即将出版的齐善鸿教授的专著《以道为本:中国企业文化纲领》中的部分内容。作者立足于企业文化建设领域,对如何实现“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进行了理性思考,并从方法论的角度,提出了“以道为本”,把企业文化理论研究推到一个新的层次。本刊予以发表,供大家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2.
肖鸿杨  吕金奇 《英才》2003,(12):20-20
由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主办,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共同举办的“第二描(2003)中国企业文化年会”于10月27日、28日在北京举行。400多名企业精英、理论专家就“企业文化与企业健康”的主题会聚京城,进行了一场企业文化论剑。本次年会上,《英才》杂志总编辑宋立新主持了“民营企业与家族企业文化战略”论坛,与会嘉宾讨论的话题从民营企业的文化战略开始,最后集中在“共同利益造就  相似文献   

3.
论企业文化     
王驰 《企业经济》1990,(12):10-16
<正> 一、企业文化的特点和内容“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上意味着一个新的思考方式,标志着一个新的管理时代的到来。“企业文化”论与以往的管理理论和实践不同,它不强调企业经营管理中的成本分析、价格计算,也不推崇对人们进行数量化、机械化的管理;它不注重管理层次与幅度的制度化建  相似文献   

4.
文化集群理论主要说明了跨国公司的行为受到民族文化的影响。该理论中,霍夫斯泰德的研究得到广泛认可自此之后,很多研究者关心民族文化这个领域。在跨国公司多国投资时,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受到当地文化的影响最多。文章从“人力”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资源”的角度,在全球整合和当地反应的框架基础上建立了移植型、适应型、整合型的跨国公司的三个人力资源管理战略模型。  相似文献   

5.
企业文化有一句经典名言,“文化建设、适者是道”。无论是各种企业文化理论和载体,对于一个企业最适合的就是最好的。对于学习型组织创建来说,“适者是道”仍然对我们的学习型组织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吴浩 《活力》2022,(22):118-120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文化下乡”活动是我国长期以来一直坚持实行的文化惠民活动,是乡村文化发展建设的重要途径。本文探讨了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背景和“文化下乡”的发展过程,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研究了“文化下乡”的理论基础,分析了乡村振兴背景下“文化下乡”的建设路径,为我国“文化下乡”、实现乡村振兴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企业文化建设要落地有“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很多企业文化理论研究工作者和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者都纷纷提出“文化落地”的概念,强调企业文化建设不能停留在制定企业文化战略、企业文化理念提炼、评比表彰等这些内容层面上,应该重在文化执行,紧密联系本企业实际情况和需求,把企业文化理念灌输到企业的每个环节。笔者认为,悬浮的企业文化不会发挥作用,只有深入到基层管理部门,根植于每一个员工心中才能起到导向的作用。那么,企业文化应该如何落地?落地之根在哪里?我认为,基层文化建设便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着力点,是企业文化落地之根,企业文化建设应该在基层建设、基层文化建设、企业文化服务于基层建设等方面进行创新实践。  相似文献   

8.
企业师徒制是人力资源开发的有效工具,也是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的重要主题。本文从社会学习、社会认同、社会交换、社会资本等理论视角回顾并分析了企业师徒制的中介机制。并且提出未来研究的三个新视角:第一,运用社会交换、社会资本理论研究师徒制的新趋势。如随着师徒“对子关系”改变和运用领导-成员理论,进一步深入剖析师徒指导网络;在中国文化情境中,以“关系”理论研究师徒二者类亲情交换关系;开始关注认知性社会资本的积极作用。第二,运用行为科学中的烙印效应解释导师对徒弟的积极影响;从积极心理学视角探讨企业师徒制与人文福祉的关系;最后,以社会影响理论解析师徒交互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9.
一、企业文化整合是企业改制的关键环节 企业文化是基于“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人为管理的主体,通过对具有统一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心理特性的企业群体意识的培养,和企业制度文化、物态文化的构建,形成最佳经营管理机制的一门新兴管理理论。企业文化是企业的价值观在企业行为上的具体体现,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认识到企业文化的重要,一个企业的动力及凝聚力都来自于企业的文化,没有一套成熟文化的企业,其生命力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10.
国家文化出口基地的设立既是中华文化“走出去”的一部分,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举措,评估其影响大小并挖掘影响机制具有现实意义。依托异质性企业理论,提出国家文化出口基地推动相关企业“走出去”的完整路径,并利用2012年至2022年国内文化类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国家文化出口基地设立后,基地内文化企业的海外收入显著提高;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对文化企业“走出去”的推动效应不仅在时间上有持续性,在空间上有溢出性,而且还在地区、产权和企业类型上存在异质性;税收减免优惠和人力资本投入发挥了影响机制的作用。研究为实现文化自信目标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自上个世纪80年代企业文化理论引入我国以来,国内各行各业建设企业文化的热潮奔涌激荡。然而,据企业文化网的调研显示:在已经做过文化整理的企业中,依然有76.6%的企业,其员工反映企业文化没有真正落到实处,企业文化与企业的实际相分离的“两张皮”现象有增无减,成为制约企业文化建设深入推进的主要瓶颈。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如何突破这个瓶颈,使企业文化落地生根?笔者结合莱钢的实践,就此谈几点认识和体会。企业文化与企业实际“两张皮”的表现一是“能看不能用”——企业文化与经营管理相分离。企业建立了漂亮的文化体系,“看起来很美”,…  相似文献   

12.
以人为本思想与企业文化理论概述 以人为本思想在西方社会起源于对宗教哲学“神本”思想的对抗,即把人从神的枷锁中解放出来,尊重个人自由、独立,侧重于个体意识,宣扬个体间的竞争取向和道德心理上的罪感取向。早期的人本思想强调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和爱护人。为此,对人的理解由泰勒与麦格雷戈理论代表的“经济人”过渡到梅奥、马斯洛及麦格雷戈理论代表的“社会人”。此后.随着管理理论的不断深入发展.人的因素在管理理论中变得越来越重要.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现代企业管理应该是对人的管理,是对人的价值观的管理。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唯物史观一个重要理论“生产方式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出发 ,进一步阐述生产力的主导作用 ,而江总书记提出的“先进生产力”,则把生产力提升到一个新的“先进”目标上 ,这是与时俱进 ,是一个新发展 ,新突破 ;唯物史观提出 ,在社会大系统结构中 ,除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政治结构外 ,还包括社会的文化结构。江总书记提出的“先进文化”,用先进文化教育人 ,把先进文化发展要求提高到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巨大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的高度 ,是对唯物史观“文化结构”理论的创新 ;江总书记提出“必须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最重要的是必须首先考虑满足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就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唯物史观的一个重大突破 ,是对唯物史观理论的新贡献。总之 ,“三个代表”是唯物史观理论发展的新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4.
上期我们在“理论”栏目中发表了王成荣先生的文章《从“海尔定律”论文化与制度的关系》,作者在论述到制度与文化对人调节方式有差异这个问题时,谈到了“体力劳动者对制度管理的强度敏感度较低。”“脑力劳动者因为创造性强,要求自由度较高,对较低层次的条条框框则反感,需要较多的文化管理。这是超Y理论的研究结果。”那么什么是超Y理论,我们把专家的研究介绍给您。  相似文献   

15.
企业文化作为企业“软实力”的核心要素,已经成为很多人熟悉的管理理论。但有些人提及“企业”和“文化”,仍感觉格格不入。企业追求利润,而文化追求价值;企业以成败论英雄,而文化则探讨较为永恒的意义……其实,当我们透过表象的差异来深究本质时,“企业”与“文化”则具有一致的内涵。  相似文献   

16.
企业廉洁文化建设将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反腐倡廉工作结合在一起,是企业文化理论在反腐倡廉工作实践中的创造性运用。所谓企业廉洁文化,就是企业反腐倡廉的文化,是由企业所倡导、全体人员所认同并自觉遵守的廉洁理念和从业行为准则,它由廉洁理念与廉洁思想、行为规范与廉洁制度、廉洁形象与廉洁氛围等构成。“廉洁”是企业廉洁文化建设的内核所在,而“文化”则反映了其属性。国有企业廉洁文化建设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加强国有企业廉洁文化建设需要从政治、制度、文化、国际四个属性去系统认识和把握。  相似文献   

17.
当前企业文化研究有这样两种现象:在一些地方,这一理论被人们诠释得很“玄”,尤其是使企业基层管理者感到离他们的现实很远,难以接近;在另一些地方,这一理论又被演绎得很“俗”,“企业文化是个筐,什么都往里边装”,甚至在许多人眼里,企业文化几乎就等同于企业的文化生活了。  相似文献   

18.
案例研究是企业文化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客观需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加入WTO以及企业改革的深入,特别是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将我国企业文化建设推向了一个新阶段。在我国企业文化建设蓬勃发展的同时,企业文化理论研究也空前繁荣,各种  相似文献   

19.
按照传统的会计信息揭示理论,企业提供会计信息的目的在于“受托经济责任”或“为决策提供服务”,会计界并依据会计信息揭示理论形成“受托经济责任”学派和“决策有用学派”。事实上,这两种理论并无本质上的区别。受托经济责任学派主要从委托代理理论和契约理论的视角去解释会计信息的揭示,侧重点在企业的经营者;决策有用学派主要从经营理论和信息的利用角度解释会计信息的揭示,侧重点在于会计信息的利用者。按产权的理论,企业是若干个“契约”的集合体,其本质是各种“权利”的集合。会计信息揭示的真正原因是围绕着企业的利害关系集团的种种“权利”,这些种种权利又以“财产所有权”,即人们所称的“产权”为中心。产权是以财产所有权为基础的权利的集合体,这个权利集合体由一组权利组成,包括产权主体对财产享有的所有、占有、使用、处置等权利。  相似文献   

20.
中国有句古话:“命轻鸿毛,责重泰山!”自古以来,人们就把责任看得比生命还重要。企业责任研究在现代企业理论中的地位,历来与企业目的和企业权力研究的地位相当。人们通常的理解是,企业权力是实现企业目的的“双手”,企业责任则是实现目的的“双腿”。不负责任的企业,在实现企业目的的道路上,要么不能动弹,要么会走错方向。这些年来,理论界研究企业权力的热情颇高,先是大讲“搞活放权”,后来又是“明晰产权”,最近热点又转到“保护私有产权”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