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从山西省精准扶贫工作的现状出发,探讨金融支持精准扶贫取得的成就和不足.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选取山西省11个地级市的相关数据,运用DEA2.1软件从金融投入产出的角度研究金融支持精准扶贫的效率问题;运用Eview s7.2软件以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为被解释变量,探究金融对精准扶贫的贡献问题.最后从加大金融产品创新、把控信贷风险、完善金融扶贫法律等方面为山西省金融更好地支持精准扶贫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产业+金融"扶贫模式,可把贫困户吸纳到农业产业化链条上,并解决实体经济发展面临的资金瓶颈制约难题,实现企业增效、群众增收的脱贫成效。潢川县"产业+金融"扶贫模式的发展动力是以国家政策、县域特色产业及现实需求为实施动力,通过"政府+银行+企业+担保+贫困户"五方联动,采取"四精"组织形式和防范风险的贷前、贷中、贷后保障措施等,共同致力于群众脱贫攻坚,取得了明显效果。"产业+金融"扶贫模式的可持续性发展还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3.
文章主要研究了河南省农村金融对扶贫的影响。从目前农村金融机构覆盖率持续扩大,信贷投放量不断增多的现状来看,发现农村金融对扶贫的效应不明显,既没有带来居民收入的显著增加,也没有缩小地区间、城乡间以及行业间的收入差距。另外,不健全的产权制度、保险制度、信用制度以及激励约束机制制约了农村金融服务的普及。因此,为使贫困群体充分享受到金融服务,笔者建议全面推进农村综合产权市场建设、促进农业保险质量提高、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从而使农村金融扶贫有成效。  相似文献   

4.
农户是最主要的农村金融需求主体,其金融行为对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具有较强的主导性。本文在对浙江部分县市农户融资状况进行抽样调查的基础上,分析研究农户融资行为,并针对农户融资行为的特点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武川县以普惠金融为关键点,紧紧围绕"准"、"实"、"活"、"细"四字诀,大力推广基础金融服务,不断探索适应地方特点的精准扶贫模式,在县域创新金融精准扶贫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积累了一定经验;但客观地看,也存在一定问题,尤其是在当前扶贫开发时间紧、任务重以及贫困程度深等大背景下,亟需在今后扶贫工作中予以进一步完善,以确保在服务武川县全面脱贫中取得更大成效.  相似文献   

6.
旅游产业扶贫是贫困地区扶贫开发的重要途径。以怀化市旅游产业精准扶贫为对象的研究表明,贫困地区的旅游产业扶贫依然在产业扶贫规划、品牌宣传、龙头旅游产品培育以及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要进一步推动贫困地区旅游产业精准扶贫需要转变思路、完善交通网络、激发内生动力和理顺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佛山市问卷调研数据为基础,对战略性新兴企业获得的金融支持与成长阶段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战略性新兴企业信贷资金的可获得性和存在的外部融资约束与所处成长阶段存在相关性,越是处于早期成长阶段的企业,获得信贷资金供给的可能性越小,存在的外部融资约束越严重。经验分析所蕴涵的启示是,金融支持政策应向早期成长阶段的战略性新兴企业倾斜。  相似文献   

8.
尤利平 《魅力中国》2014,(16):50-50
区域经济与区域金融发展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区城金融资源的多寡及配置效率制约着地方经济的发展速度。文中分析了驻马店市金融支持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结果表明:驻马店市的金融支持对地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较低,资金的利用率不高;加强金融扶持力度与金融市场结构的调整,提高区域间金融合作程度等是今后驻马店市地方经济协调、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采用实地考察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对前锋区8镇3乡3街道下14个行政村进行抽样调查。得出以下结论:精准扶贫政策下农村经济产业链正在逐步形成;小额无息贷款为百姓产业发展保驾护航;国家对贫困人口住房改建提供大力支持,改善了人民的居住环境;敬老爱幼、帮扶弱残,是对华夏文化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延续;饮水渠道多样化满足了百姓夏季干枯季节生活用水的需求;乡村文化建设缓慢,缺乏文化活力。根据现有问题提以如下建议:其一,国家政策应大力引导,严格把关;其二,未来新农村建设中乡村文化建设是重点之一,助力于坚定文化自信,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  相似文献   

10.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区域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要依靠合理的产业结构。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转化离不开金融的支持与协同发展。在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各个区域的产业升级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本文基于对河北产业升级制约因素的分析,探索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与制约区域产业升级摩擦之处,并提出了助推产业升级的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对策。虽然,本文主要针对河北产业升级制约因素进行分析,但是,这些因素却是制约中国产业升级的普遍现象,因此,助推产业升级的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对策也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教育在扶贫脱贫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连续性作用。近年来,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为经济发展、科技创新、文化繁荣、民生改善、社会和谐、对外开放提供了有力支撑。作为辽宁省所属的国家级贫困县,康平的教育事业已越来越滞后,教育支持康平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弱。在义务教育方面,康平县的教师个人素质城乡差距大,应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在职业教育方面,存在学校基础设施薄弱等问题,应精准宣传推动区域合作办学。本文研究了康平县教育现状及其对策,对康平县精准扶贫和脱贫攻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金融支持产业转移对策研究——以皖江城市带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转移是实现区域间梯度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区域间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的重要手段.金融支持在产业转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国家级产业转移基地,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面临的金融支持问题主要有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金融生态环境质量不高、产业链融资研发薄弱、区域性融资平台亟待加强及地方政府与金融机构合作不够密切等方面,对此,应采取的金融支持措施有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拓宽融资渠道等.  相似文献   

13.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金融支持密不可分。本文运用产业结构优化率、金融相关比率,人均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指标衡量了1996—2011年间河南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支持作用。协整分析得出结论:河南整体的金融发展并未对河南产业结构调整起到应有的支持作用,银行信贷投放对产业结构调整具有一定的支持作用,但是非常有限,河南应从多方面加快金融发展以更好的支持河南产业结构的调整。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湘西州金融发展的现状调查,发现湘西州农村金融在支持新农村建设中已经取得明显成效,但也存在着金融发展不畅、结构矛盾突出、激励机制不健全、不能满足农民需求等问题。为此,应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完善体系、提升服务水平,使民族地区的金融更好地服务本地的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5.
文章基于金融支持对农地流转效率影响的理论分析,以陕西省杨凌示范区为例,利用DEA-Tobit模型对普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农地流转效率进行测算,同时分析财政补贴、正规借贷和民间借贷对农地流转效率的影响程度。主要结论是:样本区域内农地流转效率普遍较低,但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流转效率高于传统农户;不同类型的金融支持对农地流转效率的影响程度不同,其中财政补贴的影响系数最大。据此提出根据经营主体特征实行差别化的金融支持策略。  相似文献   

16.
开展大中型工业企业景气状况定期调查活动是中央银行判断、分析和预测经济运行情况,研究金融宏观对策的重要手段之一.文章通过对工业景气企业的生产经营、重组改革等情况实证分析,全面查找金融支持景气调查企业发展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具有操作性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以湖南湘西1 200个贫困村为研究对象,利用GIS建立地理空间数据库,采用空间统计学工具将贫困村集聚与分散的位置、形状、大小通过密度图直观地表现出来,得到湘西州贫困村整体空间分布格局为西聚东散、花垣县和凤凰县的贫困村最集中等结论.据此提出在国家、省、市级层面,应考虑将扶贫资源更多地投入到湘西州西线以及重点解决此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欠账问题,合理规划扶贫资源投入分配,形成区域扶贫协同聚力效应.  相似文献   

18.
为揭示与山西省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关联的其他行业污染物对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效益的影响,克服EKC假说只分析收入对环境单向影响的缺陷,研究各变量的内生性;通过协整检验、脉冲响应等检验手段研究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效益对环境污染的内生性影响,环境污染对收益的反作用,得出其长短期均衡关系和影响力度;从排废水、排废气、排废渣的与煤相关行业和煤炭市场入手,提出了山西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9.
董俊 《特区经济》2006,(1):353-354
近年来,赣州市围绕“对接长珠闽,建设新赣州”的发展战略,紧紧抓住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产业梯度转移的有利时机,着力培植工业园区产业。文章首先根据调查资料对园区经济发展的现状及特点进行了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对制约园区经济发展的障碍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突破工业园发展瓶颈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明确提出了攻克重点贫困地区的精准脱贫攻坚工作的总体任务,解决区域性的农村整体贫困,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本文以义县碾盘沟村为例,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与实地调研,对碾盘沟村乡村旅游脱贫现状进行了分析,发现了碾盘沟村存在基础设施薄弱、特色产品单一、贫困村民参与度低、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进而提出了完善基础设施、开发特色旅游产品、提高本地村民参与度、构建人才引进与培训体系等相关的对策建议,以期为辽宁省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