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正>2015年,我国粮食总产量6.21亿吨,国内粮食供需在总体上可以保证基本平衡。但是,受到经济发展以及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等因素的影响,粮食生产重心逐渐向东北、华北等种植资源禀赋富集的地区集中,粮食消费继续集中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人口稠密地区,国内粮食流通呈现出"北粮南运"的态势,粮食流通作为国家粮食安  相似文献   

2.
纵横录     
《粮食科技与经济》2007,32(1):55-57
农业部副部长张宝文2006年12月15日回答新华社记者的提问时指出,今后,中国粮食供求格局变化将表现出3个特点:一是国内粮食供需关系偏紧的态势将长期存在目前中国的产需自给率大体在97%左右。但从分品种看,玉米产需基本平衡,小麦、水稻供求偏紧,大豆存在较大缺口,薯类生产增长较快。从消费用途看,口粮消费有所下降,饲料用粮、工业用粮明显增加。从长远看,粮食生产受资源、气候、技术、市场制约和种粮比较效益影响,产量大幅度增长的难度很大。而随着人口增长,畜牧业和粮食加工业的快速发展,粮食消费量继续增加的趋势不可逆转。因而紧平衡将是中长期中国粮食供求的常态。  相似文献   

3.
前几年,粮食供求的主要矛盾是产量下降,库存减少,逐渐呈现供不应求之势。2004年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扶持粮食生产的政策,才使粮食生产出现重要转机。全国粮食总产量虽然比上年增产387.5亿公斤,但仍与历史最高水平相差甚远,粮食产需仍存在较大缺口。  相似文献   

4.
<正>当前,我国粮食库存充足,供应有保障,市场基本稳定。根据国家统计局的信息,2014年全国粮食总产量60709.9万吨,比2013年增长0.9%。这是继2004年以来取得的粮食生产"十一连增"。总体上国内粮食供给比较宽裕,表明我国在新的形势下,有保障国家口粮安全的物质基础。用不到世界10%的耕地,生产世界1/4的粮食,养活世界1/5的人口,这不仅是对中国,也是对世界粮食安全的重大贡献,用实际行动回答了"谁来养活中国人"的问题。但我国粮食增产  相似文献   

5.
1 2004年国内稻米市场回顾,1.1受政策支持,2004年国内粮食大幅增产。3大谷物产量同时增加。1.1.1 全国粮食总产激增 经国家统计局初步核算,2004年粮食总产量达4695亿公斤,比上年增产388亿公斤,增长9.0%,扭转了1999年以来连续5年下降的局面;粮食单产每667平方米308公斤,比上年增长6.6%:粮食单产和当年粮食增产量均创历史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6.
粮食转化是新形势下面临的新任务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在农村取得了巨大成就,使农业连年丰收,粮食棉花和其他经济作物产量大幅度增长。全国粮食年总产量1979—1982年四年平均达到6,017亿斤。在此基础上,1983年猛增到7,750亿斤,比前四年年均总产量增长28.8%。1984年全国粮食达到8,000亿斤,又比1983年增产250亿斤。全国粮食总产量的逐年大幅度增产。  相似文献   

7.
基于中国农产品区域市场均衡模型(CARMEM)基础上,本文分别利用两种方案,对2010年全国及不同区域大米、小麦、玉米的生产和消费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在更加开放的国内外环境下,中国可以保证粮食市场的稳定发展。正如世界银行(2003)的预计,国际市场价格对国内市场的传导作用,将导致中国粮食生产进入长期的恢复性增长阶段。预计2010年,水稻、小麦和玉米的总产量将由2002年的3.86亿吨增长到4.2亿多吨。但由于需求的增长,2010年的粮食自给率只能达到92%,明显低于中国政府的目标,相应的粮食供需缺口为3500万吨,而在拥有大量库存的2002年,供需缺口为3850万吨。根据预测,粮食缺口的3/5是小麦。中国还将成为玉米的净进口国。区域研究结果表明,东南地区的粮食缺口将进一步增加;东北、华北地区,得益于玉米生产快速增长的带动,粮食生产整体上也将实现较快增长;中南地区粮食生产量的增长将超过消费量的增长;西南和西北地区则继续维持现有的供需缺口。本文在最后还讨论了这一结果对于中国未来粮食政策的含义。  相似文献   

8.
建国以来,我国粮食生产的增产一直高于人口增长,七十年代末以来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与价格改革,更加推动了粮食生产的发展,虽然在改革开放的后几年(自1984年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出现了一段时间的徘徊,但粮食总产量仍有可观的增长。不过这时粮食生产的增长,在耕地面积不断闰少的情况下,主要是依赖于单产的增加,但这方面并不乐观。1977-1984年单产年增幅为71.9%,1984-1990年年均为1.8%,而1990-1996年只有0.7%。粮食生产出现了增长绥慢甚至徘徊的状况。加之经济转轨,物价上涨,加重了粮食生产徘徊的局面。为此,我们应该从粮食生产经济学的角度剖析粮食生产增长与智力徘徊的原因,为我国粮食生产实现持续稳定增产,再上一个新台阶,在理论和实践上找到一条可行的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9.
l粮食生产、市场变化趋势 1.1粮食产量继续增长存在不确定因素 由于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实施,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2007年粮食总产量达到50150万吨,比上年增产350万吨,增长0.7%,成为历史上第4个高产年。  相似文献   

10.
现阶段我国粮食宏观调控的目标仍然是努力保持粮食供求的紧平衡。从2004年起,在中央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的支持下,我国粮食生产出现了恢复性增长,连续三年实现了粮食增产、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