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对侵权与违约竞合下的精神损害,按照现行法律规定,只有通过侵权之诉进行救济,但同时不能获得对履行利益损害的赔偿。只有确立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对责任竞合中的损害才能进行全面救济。附随义务在现代合同关系中的出现是确立该制度的法理基础,它使违约责任的救济范围向侵权责任靠拢。在比较的基础上,就确立中国的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提出了四点构想。认为《合同法》第112条是该制度确立的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2.
根据违约与侵权二元划分的传统理论,合同之诉不得请求精神损害赔偿。这是我国学界的通说。但一些违约行为造成的精神损害是客观存在的,不予赔偿不符合民事权利救济的基本原则。参酌国外的学说和立法、司法实践经验,我国应承认违约的精神赔偿,但应从严把握,避免滥用。  相似文献   

3.
人们在讨论民法上的法律责任时,往往认为因侵权致人损害的损害后果包括财产损害和精神损害,而在违约责任中,认为赔偿损失仅限于财产损失。笔者认为以上观点有失偏颇,因违约而造成的损害同样包括精神损害赔偿,并从理论上,途径上,可预见性规则上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4.
安全保障义务对保护消费者的人身、财产安全具有重大的意义。经营者违反该义务发生消费者人身、财产损害的,一般应承担侵权责任。经营者的安全保障义务的特征、内容以及违反安全保障义务应承担的责任构成。  相似文献   

5.
蒋晓燕 《全国商情》2007,(12):122-124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繁荣,经营者违反安全保障义务侵权案件作为一类特殊的侵权案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探讨如何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完善人身权民法保护体系的建设,无疑已成为法律界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在立法和司法方面对违反安全保障义务侵权案件的保护现状及其不足,提出违反安全保障义务侵权案件的归责原则应当以过错责任原则为主、公平责任原则为补充的理念,并对我国未来民法典中创设"安全保障义务"的相关立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浅议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法律大多将精神损害赔偿限定在侵权领域,在违约中一般不承认有精神损害赔偿存在.而在具体实践中,社会生活的纷繁复杂决定了有些违约行为给对方造成的非财产损失远远大于财产损失,对该非财产损失运用责任竞合原理有时往往无法解决.法律作为调整社会关系的调节器,理应对违约中的精神损害赔偿予以明确规定.从法律的功能角度考虑,我国合同法中应当明确规定对违约造成的精神损害予以赔偿.本文拟从我国有关精神损害赔偿的规定入手,分析了在违约中适用精神损害赔偿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论银行经营者对客户的安全保障义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行经营在其营业场所对客户的人身和财产安全负有保障义务,这是一种法定义务,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的内容。在第三人直接侵害的情况下,银行经营违反该义务发生客户人身、财产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这种侵权责任的性质为侵权补充责任,归责原则为过错推定责任。  相似文献   

8.
我国《侵权责任法》第87条第一次对建筑物抛掷物致人损害中的受害人的救济作出了明确规定.从民法角度分析,该条规定的相关建筑物使用人给予受害人的补偿,本质上是损害分担而非侵权责任;为建筑物使用人设定了难以完成的举证负担,暴露出了立法思维的局限,补偿方式不明确,并且对于真正侵权人的发现无实质性的帮助;从法哲学角度观之,该条缺乏正确的法哲学基础.行为人不明的抛掷物致害案件中受害人的权利救济问题已超出了侵权责任法的保护范围,应拓宽思维,运用社会法的手段对受害人的合法权益进行救济.  相似文献   

9.
一般认为精神损害赔偿仅存在侵权责任中。实际上,当事人也可能因违约而主张精神损害赔偿,对此争议很大。本文试从国内外对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司法实践及学界争鸣入手,分析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在侵权责任领域已经得到立法的认可,但对于违约中的精神损害,《合同法》却持否定态度。人们对精神利益的追求,使得具有精神利益目的的合同逐渐增多,对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建立也引起了更多法律人的关注。在服务型合同中建立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大胆尝试,对推动合同法体制的健全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1.
特许连锁模式有利于旅行社行业的有序发展,但其中存在的一些法律问题需要厘清。首先是总社与加盟社的内部关系,在合作从事出境游、国内游业务时应当遵守强制性规定。同时,总社应当注重对加盟社的指导和管理;其次是特许连锁的对外责任,当加盟社对第三人承担法律责任时,如果该第三人是企业,总社一般没有责任。如果该第三人是旅游者,总社需承担连带责任。加盟社因侵权损害第三人利益时,总社不承担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12.
我国《合同法》已对预期违约制度进行了相关规定,但《合同法》中同时规定了不安抗辩权制度,由于两项制度有着类似的功用,因此有学者对预期违约制度存在的价值产生质疑,甚至主张取消预期违约制度。概括性地介绍了预期违约制度,分别从预期违约制度法律价值、法律基础以及经济分析的理论角度,论述了预期违约制度在《合同法》中存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
英关普通法和大陆民法法系在违约救济措施上存在较大的差异。英美法院选择判决损害赔偿,充分发挥金钱的弥补作用;而大陆法系国家更多地是判令违约方实际履行。在司法实践中对违约损害赔偿的归类上,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采纳的标准不同,但基本上可以划分为实际损害和期待利益的丧失两类。在对违约损害赔偿的目的、违约损害赔偿适用的限制上,两大法系在立法及司法上表现出极大的趋同倾向。  相似文献   

14.
关于对缔约过失责任的法律性质,理论界有三种不同观点:侵权行为说;法律行为说;法律规定说。法律规定说认为,缔约过失责任是一种法律规定的独立的债的关系,不同于侵权责任和违约责任。  相似文献   

15.
我国合同法规定了默示预期违约与不安抗辩权这两种有较多相似之处的制度。对默示预 期违约与不安抗辩权两种制度加以比较,并探讨《合同法》同时规定这两种制度有无必要。  相似文献   

16.
合同法上有两类责任 :违约责任和缔约过失责任 ,这决定了合同法上不可能只有单一的归责原则 ;同时 ,违约责任也必须视具体情况而采取过错责任或严格责任原则 ,这体现了不同的价值取向 ;不可抗力和情事变更原则 ,其实是公平责任思想在合同领域的体现  相似文献   

17.
合同义务的一个重要分类是给付义务与附随义务。附随义务是指法律无明确规定,当事人间也无明确约定的合同当事人应承担的义务。在合同履行过程中,违反了附随义务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18.
法院对违约金数额调整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事人自由约定违约金是合同自由的具体体现,但违约金数额过高或过低,则造成对当事人一方的不公平待遇。大陆法系、英美法系和我国合同法都对违约金条款采取了予以干预的原则,但法律的过度干预又将违背合同自由原则。我国合同法的有关规定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何调整违约金的数额,实有必要借鉴外国法的经验,适当控制法院或仲裁机构的裁量权。  相似文献   

19.
在发生责任竞合时,如何处理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的竞合,如何在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中进行取舍,将影响到对受害人利益的保护和对不法行为人的制裁。在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竞合的情况下,应最大程度地保护当事人的利益,捍卫社会秩序与公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