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天立 《中国市场》2007,(48):80-81
经过20多年的改革,我国收入分配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改变了过去吃"大锅饭"的平均主义。但也出现了秩序混乱,分配不公等新的社会问题,特别是收入差距逐步拉大。合理调整分配格局,事关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积极性的发挥,也是市场经济体制建立阶段收入分配领域的焦点问题。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的发展,国民生产总值不断提高,2015年国家统计局统计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21966元。在储蓄收益不高、股票风险加大的情况下,国债是人们普遍偏好的理财产品。国债发行量日益扩大,人们更加需要加强对国债风险的认识,合理地规避理财的风险。在此现状下,建议我国应加快金融体制改革的进度,优化收入分配制度和财政分配结构,完善国债风险的防范机制。  相似文献   

3.
我国当前消费需求增长乏力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金美 《消费经济》2007,23(3):46-48
国民收入分配不合理造成政府财政收入和国有企业利润增长较快,个人可支配收入增长较慢,且商品供给结构不能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变动而变化是我国当前消费需求增长乏力的原因。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居民特别是农民的收入水平和改善商品供给结构使之适应城乡居民的需求结构,能较好地解决我国当前消费需求增长乏力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田卫民 《财贸研究》2010,21(1):8-16
基于马克思、恩格斯原著的理解,主体收入分配格局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一直为中国学者所关注。但由于缺乏统一的测算方法,众多的测算结果存在很大差异,由此得出的结论和提出的政策建议截然不同。实际上,依据国民收入分配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中国统计年鉴提供的数据,可以测算出中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1978—2006年完整的时间序列数据。数据表明:1978年以来,中国政府可支配收入份额总体上是下降的,但自1995年以来逐步增长;企业可支配收入份额自1983年以来快速增长;居民可支配收入份额在改革开放初期快速增长,但自1984年之后逐步下降。  相似文献   

5.
2013年,中央政府宣布房地产调控新"国五条"并对二手房转让征收20%个人所得税后,一些大城市住房交易量、交易价格均骤增,但合肥市二手房交易价格平稳,新房交易量增幅较大。通过对合肥市房地产现状分析,合肥市房价主要受房屋供给,住房需求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20%个人的所得税的影响。未来二手房价格不断上升,从而转向新房市场。合肥市应增加保障房供给,加强工地宏观调控,提高人均可支配收入,克服土地财政的弊端,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和居民理性投资。  相似文献   

6.
本文选取2005~2008年中国293个地级市各主体税种税负结构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数据,运用面板回归和截面回归等方法,实证分析了税负结构对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影响和对不同收入阶层居民收入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除个人所得税税收负担对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影响较不显著外,增值税、营业税以及企业所得税税收负担对居民的可支配收入都有很显著的负向影响;(2)我国的税负结构并没有发挥应有的调节收入分配,减缓社会阶层分化的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社会阶层的分化。本文的政策含义是:税负结构合理的关键是责权利的一致性或成本与受益的对称性,应当结合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对税收制度进行相应调整,同时加强对非工薪收入的缴纳。  相似文献   

7.
寇璇  张楠  刘蓉 《财贸经济》2021,42(8):37-52
测算个税-转移支付体系在减少不平等中的效应及效率,从而保证财政工具有助于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缓解相对贫困,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一环.本文基于2016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构造了一种基于年龄调整的基尼系数测度同龄收入不均等,采用"匿名"与"非匿名"评价指标测度了个税、社保缴费和转移支付在再分配中的垂直效应、再排序效应和收入变动轨迹,并通过模拟最优分配方式测算支出效率及配置效率.结果 显示,基于年龄调整的基尼系数测算的收入不平等比基于传统基尼系数测算的收入不平等下降了2%;个税-转移支付体系整体的收入再分配效应达到4.9%左右,而2019年新个税的边际贡献率小于旧个税;转移支付具有显著的减贫效应,保证了相对贫困群体的向上流动;个税和转移支付的支出效率分别为71.27%和45.55%,配置效率分别为70.45%和46.84%.本文认为,政府应重视同龄收入差距过大问题,保障初次分配公平,在设计再分配政策时注重完善个税综合税制,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社会保障分配的公平性.  相似文献   

8.
张凤 《商场现代化》2011,(18):33-35
我国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占比不断下降,而政府和企业收入占比不断上升,收入初次分配出现向政府和企业倾斜的趋势。我国居民获得财产性收入的人数比较少,且收入数量少、范围小、比例低、渠道单一。少数高收入者集中了绝大多数的财产性收入。我们既要正视财产性收入对提高居民收入的正面作用,也要认识和防范其可能加剧贫富差距所产生的负面效应。要充分发挥好政府"创造条件"的职能,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抓紧制定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政策措施,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加大财政、税收在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的调节作用,使更多群众公平合理地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9.
通过收集全国1978年到2012年的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数据,从中国经济发展总体水平、第三产业从业人数、人均可支配收入、财政支出等四个方面出发,找出影响因素并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第三产业就业人员与第三产业产值呈负相关,财政支出、国内生产总值、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第三产业产值呈正相关。而西方的经济史表明了经济发达与否以及居民富裕程度与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呈正相关的关系,虽然这是综合分析得出的一般性规律,对于某个具体的国家和地区并不适用,但人均可支配收入对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应加强人才开发和建设,为第三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制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倾斜政策,积极改善居民的收入分配状况,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提高收入水平。  相似文献   

10.
1980年以来广东居民消费函数协整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骆祚炎 《消费经济》2008,24(1):84-87
协整检验和ECM模型分析表明,1990年是广东居民消费函数发生结构性变化的分界点。1990年后,居民消费增长指数对收入增长指数的弹性出现下降,边际消费倾向明显下降,ECM对消费短期波动逆向调整的力度加大。该分析的政策涵义是,要增强消费对广东经济的拉动作用,就必须健全社会保障制度,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居民就业,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促进收入合理分配,抑制医疗、住房和教育等消费价格的过快增长,尽量保持改革的连续性。  相似文献   

11.
李吉雄 《现代商业》2013,(35):90-91
调整居民收入分配格局必须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特别是国家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作用。纵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三大职能间的关系,财政资源配置职能和调节经济职能有所强化,而收入分配职能,尤其是其公平性职能有所弱化。在新的历史时期,必须准确定位国家财政职能,协调好财政各职能关系,突出财政收入再分配的地位,才能充分发挥财政在调节居民收入差距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居民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但城乡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却成为制约我国居民消费增长的重要因素。在凯恩斯扩展模型基础上构建城乡收入分配差距和居民总消费模型,求出我国居民总消费对城乡收入分配差距的一阶导数和二阶导数,为我国城乡收入分配差距对消费造成的不利影响提供了佐证。由此提出增加农民可支配收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快城市化进程等措施以减小城乡收入分配差距。  相似文献   

13.
谭永生 《中国物价》2020,(5):15-18,42
适应高质量发展,需要建设适应高质量发展的收入分配体系。近年来,我国居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城乡和区域间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低收入群体分配结构持续改善,居民收入来源格局更趋于合理。但收入分配仍面临宏观分配格局不够完善、分配差距仍处于高位、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任务艰巨、收入分配体制机制有待健全等问题。要建设适应高质量发展的收入分配体系,需要保持经济平稳增长,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加快完善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制度政策等多措并举,实现收入分配合理、社会公平正义、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4.
朱新宇 《现代商业》2014,(15):148-149
本文选取了呼和浩特1997-2012年的有关人身保费收入、地区生产总值、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人均可支配收入、职工工资总额、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人口数量等因素,利用计量经济学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得出地区生产总值、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职工工资是影响保费收入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5.
陈保同 《中国物价》2014,(5):22-24,28
本文使用2002年中国社科院住户调查数据探查了我国居民收入不平等的根源。对市场收入不平等、总收入不平等及可支配收入不平等三个层次上的不平等分别进行了分析和比较。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基尼系数居高不下的主要根源是由于政府向低收入人群的转移支付规模不足。转移支付结构上更加注重向城市居民转移的现状也加重了我国居民人均收入不平等。本文还比较了中美两国以个人所得税和政府转移支付为代表的财政手段的再分配效应的异同,对我国未来政府转移支付及个人所得税的进一步改革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完善以及富有竞争力的金融体系对于合理分配金融资源、缩小收入差距、促进经济增长乃至最终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优化金融市场结构、发展普惠制金融、引导金融企业服务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完善中小企业财政扶持体系与财政风险投资机制、规范民间金融发展以及加强我国金融监管创新等方面,提出了实现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金融对策。  相似文献   

17.
近十几年来,我国经济运行中消费拉动力确实在起作用,但居民消费率呈下降趋势,居民消费需求对GDP增长拉动乏力的态势似乎并没有改观。国民收入分配不合理造成政府财政收入和国有企业利润增长较快,个人可支配收入增长较慢,且商品供给结构不能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变动而变化是我国当前消费需求增长乏力的原因。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居民特别是农民的收入水平,完善市场机制,能较好地解决我国当前消费需求增长乏力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公共收入制度与政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政府筹集公共资金的基本制度,政府公共收入制度是国民收入分配的重要工具和调控手段。建立一个规范、合理的政府公共收入制度和机制,是目前我国促进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的配套条件和保障因素。从现实看,除了要继续调整税制结构,完善税制体系,包括调整流转税税率和结构、改进和完善所得税、开征物业税、改革税收征管体制外,还应当从改革和完善政府非税收入体系,特别是改革地方政府土地出让和土地收入制度,改革和完善资源、环境税费制度,深化政府间财政收入分配体制的改革等方面加大力度,以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促进落实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9.
后金融危机时代,如何扩大内需是政府首要解决的问题之一,但目前国内的需求情况并不能片面的定义为“不足”,最主要的是需求结构不平衡。火爆的投资需求和冷清的消费需求成了两种矛盾现象,再加上收入分配的不平衡导致的消费能力受限等等一系列问题。如果只是单纯的使用货币财政扩张政策来调节需求结构的失衡,结果很难尽如人意。因此应深入探讨目前财政政策中的深层次问题,对存在的城乡差别、收入分配以及社保体系完善等问题针对性地给出解决方案,才能实现内需的扩大和财政策略的稳定实施。  相似文献   

20.
扩大农村消费需求的财政政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农村消费需求理论看,我国农村消费需求不足,农民可支配收入、农村消费环境、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程度、收入分配公平程度、农村信贷成本等是影响农村消费需求的主要因素。从财政角度解读我国农村消费需求不足的原因,增加农民收入提高购买力、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调节社会分配机制纠正社会分配不公、激活农村消费信贷是扩大农村消费需求之良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