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企业的生产经营离不开资源。企业资源指的是企业在向社会提供产品的过程中所拥有的能够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各种要素集合。这些要素有的看得见、摸得着,我们称之为有形资源,有的看不见、摸不着,我们称之为无形资源。企业有形资源较易为竞争对手获得,而无形资源则较难被竞争对手了解、购买和替代,所以,无形资源在当今社会已逐渐成为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核心竞争力基础。但由于企业无形资源是无形的,很容易被企业所忽视,因此提高企业对无形资源的认识,管理和使用好企业的无形资源是非常重要的。 一、企业人才资源及使用  相似文献   

2.
企业的生产经营离不开资源。企业资源指的是企业在向社会提供产品的过程中所拥有的能够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各种要素集合。这些要素有的看得见、摸得着,我们称之为有形资源,有的看不见、摸不着,我们称之为无形资源。企业有形资源较易为竞争对手获得,而无形资源则较难被竞争对手了解、购买和替代,所以,无形  相似文献   

3.
客户信息资源是一种无形资源。有形和无形的资源构成了一家企业的所有资源。根据这些资源来发展核心竞争力,展现出来的就是企业的竞争优势。反过来说,竞争优势,就是核心竞争力所反映的方面,也就是企业所具备的资源。  相似文献   

4.
自创商誉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自身创立和积累起来的各种优越条件和无形资源,这些优越条件和无形资源使其能较其他的同类企业取得更高的收益。  相似文献   

5.
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源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大量的管理学学者对无形资源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文章从企业无形资源内涵、外延的界定,无形资源与企业价值的相关性以及无形资源对竞争优势的驱动机制几个方面对国内外已有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评述,以期为后来研究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无形资源优势日益显示出其强大的力量,已经成为企业竞争制胜的关键,并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竞争对手可以很快拥有实物和资金等有形资源,但长期形成的无形资源优势却是很难超越的。有关资料表明,目前工业发达国家的知名企业,其无形资源价值一般要超过有形资源的价值,甚至是有形资源价值的数倍。成为这些企业进行技术贸易及占领国际市场和扩大社会影响的重要武器。同时。随着经济网络化、知识化的发展,物质生产、货物配送所创造的价值不断降低,一些企业便将自己的核心业务逐渐转向研究与开发、品牌经营、资产重组、产权经营等价值增值高、利润高的业务领域,而将那些需要大量有形资源和重复性劳动的物质产品生产、物流配送业务外包或委托出去,交给那些专业化公司完成。重视企业无形资源的开发、运用与管理,已经是新形势下企业管理发展的基本趋势。  相似文献   

7.
当前国企改革进入了攻坚阶段,需要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很多,其中一个基础性问题,就是树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的资源观。树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的资源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市场竞争的主体。企业资源即企业的生产力要素,包括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有形资源包括企业的现金流量、负债能力等财力资源,原材料、厂房设施、机械设备等物力资源,经营管理者、技术人员、岗位工人等人力资源,应用、开发和储备的技术资源等。无形资源包括技术信息、市场信息、企业的信用、商标、品牌、管理模式等等。这些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的总和,构成了企…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中国企业通过海外并购获取优势无形资源的战略动机已引起了业界与学术界的高度关注。在自身无形资源并不具备优势的情况下,通过海外并购的方式实现优势无形资源数量的增加并促进无形资源的优化升级,可以说是中国企业尽快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有效途径。然而,在企业的无形资源体系中,企业文化资本、企际关系资本与人力资本这三大构成要素对无形资源其他要素功能作用的发挥、跨国转移扩散以及无形资源整体的优化升级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文章基于这三大关键无形资源构成要素,从区位选择、行业拓展以及人力资本的培育与储备等方面,为中国企业通过海外并购走向国际化设计了动态推进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9.
祝波 《上海企业》2007,(11):56-58
一、资源配置与员工绩效现代企业能力理论认为企业是拥有一组特定资源和能力的结合体,企业的竞争能力主要是对企业竞争优势有重要贡献的资源,这里的资源包括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企业资源理论认为能成为企业资源的必须具有四个特点.即价值性、稀缺性、不完全模仿性和不可替代性.而人力资源同时具备这四个特点:巴尼(Jay Barney)将  相似文献   

10.
商誉作为企业的一项特殊经济资源,对企业的现实收益与未来发展均产生重要影响,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内部资源结构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无形资源在其中所占比重日益增大,重要性也在不断提升。商誉作为无形资源的一种,在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商誉、自创商誉及信息披露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一、企业战略管理重点是无形资产规划 无形资源顾名思义是指不具备物质形态的资源,它们看不见、摸不着,但却具有巨大的价值创造效用,实际上,企业无形资源就是一种以“知识”为主要内容的资源。换言之,在企业现有的无形资源系统中,除土地使用权外,几乎都是属于知识资源的范畴,它包括人力资源、制度资源、文化资源、技术资源、关系资源、网络信息资源,等等。  相似文献   

12.
关于商誉的构成要素,学界对此众说不一,本文以企业清算为研究背景,对企业清算中未予评估处理的无形资本进行了分析介绍,认为企业清算中损耗的无形资本包括:依附于企业的人力资本、企业的组织资本和企业的社会资本,并认为这些无形资本是构成企业商誉的要素,为理解商誉的价值源泉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  相似文献   

13.
无形资产向无形资本转化:无形资产经营扩张的方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形资产作为新的生产力要素,除了作为特殊的商品进行交易以外。还可以作为“资本”对外投资。与其他个人、组织合作组建新的经济实体或参资入股或进行资产重组。这是将无形资产直接转化为无形资本的主要形式。无形资产在经济增长中比重日益增大。经济社会的细胞——企业的“资本结构”也在发生变化。正由过去的单一有形资本结构向有形资本与无形资本并存发展。且还出现了以无形资本为主的企业。即无形资产控股公司。这是人类社会对资本认识的进步。无形资产与无形资本都是对专利权、商标权、厂商名称、技术秘密、经营秘密、特许经营权等智力资源而言。从表述资源的范围角度来看。两者是紧密相连的。但从价值的角度讲。无形资产与无形资本又是不完全相同的两个概念。智力资源作为经济实体的一种投资形式。则成为无形资本。它是无形资产的所有者以无形资产出资而形成的资本性权益。  相似文献   

14.
任何企业都存在着两种资源:一种是好计量的资源,如人、财、物、土地等,企业界称之为“有形资源”;另一种是不好计量的资源,如员工的精神风貌、智慧、知识、经验以及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等,企业界称之为“无形资源”。开发“有形资源”需要有形的力,如机械、设备、厂房、资金等,即“有形资产”。开发“无形资源”需要无形的力,如团体力、精神力、文化力、感情力等,即“无形资产”。开发“无形资源”有两种途径,即组织管理行为和思想政治工作。 本文试从理论、功能和实践三个方面分析与探索,确认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的重…  相似文献   

15.
一、随着市场的规范化,企业将在公平的条件下获取社会资源,企业要想建立绝对的经营资源优势已十分困难.同样的条件下,最终将取决于企业的经营理念及策略.企业竞争将从有形资源的竞争转变为无形资源即理念的竞争,塑造企业自己的经营理论、理念将是未来竞争成功的关键.理念具体由企业家理念、组织理念所组成的.下文将就能兴房地产公司(以下简称"能兴公司")的经营理念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6.
在传统财务资源观下企业财务活动的内容主要涉及到物质资本的投入、筹集、收回与分配等,而在新经济条件下,软财务资源(以智力为基础的无形资源)将在企业资本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因而对其投入、筹集、收回与分配等将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本文将结合新经济时代泛财务资源的内容及特点对可持续发展下的企业主要财务活动的创新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7.
企业文化的建设是企业发展的无形资源,企业文化一旦深入人心,就会在企业的全体员工之间形成凝聚力和向心力,因此,将企业文化的建设引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之中,能够发挥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从而推动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管理是将企业内外部各种有形无形的资源进行及时、有效、系统地配置,确保组织利益最大化。管理的优劣决定企业生死存亡,只有管得科学才能事半功倍。那么,怎样才能实现科学管理呢?本文从集团、子公司两级组织、四个层级的管理人员特质谈谈科学管理。  相似文献   

19.
未来,企业经营的盛与败,将取决于“无形的企业文化”,因而“企业文化”已成为韩国各财团注意的中心议题.“无形的企业文化”是由美国的NCR、GE、IBM、PLG、3M等几家有名的大企业首先提出来的.中心内容包括:经营分析,资源的利用效率,企业运营方法,企业运行的环境,企业经营、管理、发展与社会的因素等.  相似文献   

20.
为什么有些企业可以长青不老,而有些企业却似昙花一现?决定企业成败的真正竞争力是什么?从80年代起,管理学们就忙着构建各种竞争力策略,有的强调外在环境,有的注重内部组织。哈佛企管教授科里斯和蒙哥马利认为,企业的有形和无形的“资源”,是企业制胜的关键,企业主管的要务是认知、保护并提升这些资源,以超越市场上的竞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