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商界的一支劲旅,徽商曾在中国商界称雄数百年,生于斯、长于斯的徽商,一个显明的特点是"贾而好儒","贾儒结合",因此,徽商的本质是儒商.据考,徽商中不乏饱学鸿儒之士,他们知识广博,谈吐儒雅,对做生意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2.
徽商作为历史上一支商帮劲旅,曾叱咤商界数百年,一度创造“无徽不成镇”的恢弘气势。许多徽商字号、产品品牌至今还熠熠生辉,如胡庆余、胡开文、王致和、张恒春等。品牌既是古代徽商的文化遗产,也是当代徽商兴盛的必备要素。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洗礼酝酿,新一批徽商产品品牌开始登上时代舞台。  相似文献   

3.
晋商、徽商、粤商是中国明清时代的三大商帮,称雄商界数百年,各领风骚。晋商以“票号”逞威南北;徽商在盐业、典当、茶叶、木材四大行业中历据优势;广东商人以行动果敢,敢为天下先,在外贸买办行业中显赫一时。晋商和徽商,是中国封建时代传统商人的典型,而粤商在通商口岸开埠后逐渐向近代商人转变。比较宁波商帮和这三大商帮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徽商陷阱”今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徽商作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最大商帮在中国商界纵横驰骋400余年,清末在中外势力夹攻下走向衰落,出现了令人遗憾的"徽商陷阱"。当前我国民营经济虽然发展十分迅速,但仍然存在徽商陷阱的隐患,为了预防徽商陷阱,必须借鉴历史经验双管齐下,在优化外部环境和重塑企业伦理方面下工夫。  相似文献   

5.
《安徽省情省力》2007,(2):45-46
徽商崛起于明代成化、弘治年间,其后历经三百余年的辉煌,成为中国商界的奇迹。明朝中叶,社会经济有长足的进展,在我国东南部出现了许多贸易重镇。徽商除了将本地的竹、木、瓷土和生漆、茶叶等土产运销外,也以歙砚、徽墨、澄心堂纸、汪伯立笔等产品,推动了贸易的发展。那时盐的产量不高,成为最紧俏的商品。徽商经营盐业的人愈来愈多,[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徽商来了     
徽商俗称“徽帮”,始于南宋,明代中叶以后至清乾隆末300余年,是徽商发展的黄金时代,无论营业人数、活动范围、经营行业与资本,都居全国商贾之首。徽商曾经的兴盛繁荣史,给予现代安徽商人以自信与力量,鞭策和鼓舞着更多现代徽商去传承徽商精神,也让今天的徽商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未来。  相似文献   

7.
历史上很早就有闽商的提法,明清时期闽商是中国十大商帮之一,与晋商、徽商、粤商、宁波商等商帮齐名。在当今世界上,海外华商是国际商界的劲旅,其中闽商占有很大份量,有海外第一大商帮之称。近几年来,闽商在国内再次崭露头角,成为商界人士谈论的一个话  相似文献   

8.
头条     
《中国报道》2012,(1):9-9
2011年度商界风云人物 2011年可谓多事之秋,从欧元区债务危机,到“占领华尔街”运动,以及美国的失业危机,商界领袖们在这一年中经受了重重考验,商界的传奇故事比比皆是。Facebook在其CEO马克·扎克伯格年届27岁这一年实现了营收翻番,  相似文献   

9.
“诞生于徽商故土,传承微商精神”的徽商银行一出生就注定不平凡,因为它开启了全国城市商业银行联合重组改革之先河,其“6+7=1”模式也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0.
詹剑锋 《中国经贸》2009,(22):32-33
徽商凭借什么能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乃至发展为雄视天下的大商帮?凭的就是“徽骆驼”精神,考察古徽商的经营理念,对我们的启示有筚路蓝缕、艰苦创业,不畏艰难、百折不挠,薄利生财、克勤克俭。  相似文献   

11.
马曰琯、马曰璐,微州祁门县人,是兄弟俩,后到扬州经商,人称“扬州二马”,是清朝前期扬州徽商的代表人物。  相似文献   

12.
中古时流传一句民谚:“无徽不成镇”。意思就是说,没有徽商,就没有城镇。清朝大盐商程晋芳就是徽州歙县人。  相似文献   

13.
天下闽商     
《开放潮》2007,(Z3)
闽商历史上很早就有闽商的提法,明清时期闽商是中国十大商帮之一,与晋商、徽商、粤商、宁波商等商帮齐名。当今世界,海外华商是国际商界的劲旅,其中闽商占有很大份量,有海外第一大商帮之称。近几年  相似文献   

14.
历史上的各地商帮,一度呼风唤雨,左右行业经济;他们曾经官商一体,操控国家财源;他们自创流派,成为中国商人精神的载体;他们经历起起伏伏,但始终在延续商业经济血脉有人说这是一个人的成功,也有人说这是一群人的成功,更有人认为,这是一个阶级的成功,他们打造出商业发展的传奇。 安徽人杰地灵,文化灿烂,在这片土地上,诞生了雄霸中国数百年的徽商,创造了世人瞩目的商业奇迹,曾经为皖人赢得了“天下无徽不成镇”的美誉,谱写了流传世人的经济篇章本期“商”系列以多元的历史文化视角,再现了徽商的辉煌历史及其所承我的深厚的徽州文化,并通过今天活跃在世界各地的徽商勾勒出了一幅生动的商业文化图像。[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前一阶段,在上海光大会展中心举办的大型综合人才招聘会上,有人甚至表示可以接受“零薪水”。 “零薪水”是饮鸩止渴,扰乱了正常的人才市场秩序。“零薪水”是一种不正当竞争、恶意竞争,类似于商界的价格战,这种现象的发展,最终将导致应届毕业生们的同惨败。  相似文献   

16.
徽州建筑     
《安徽省情省力》2005,(1):44-45
南宋迁都临安,大兴土木,筑宫殿,建园林,不仅刺激了徽商从事竹、木、漆经营,也培养了大批徽州工匠。徽州是“文化之邦”,徽商致富还乡,也争相在家乡建住宅、园林,修祠堂,立牌坊,兴道观、寺庙,从而开始和形成有徽州特色的建筑风格。  相似文献   

17.
《安徽省情省力》2004,(5):44-45
早在明朝成化年间就有人说:“松民之财多被徽商搬去”。足见那时盛产棉布的松江。已经成了徽人竞趋逐利之场,棉布显然已成为徽商经营的重要商品了。  相似文献   

18.
2006年是国务院批准建立国家高新区十五周年,也是科技部实施“十一五”计划的起始年。在过去的一年里,53个国家高新区(此文数据截止于2006年底,故宁波国家高新区并未统计入内)高举火炬旗帜,按照“四位一体”的战略定位和“五个转变”的要求,积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和产业组织创新,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加快了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的“二次创业”步伐,  相似文献   

19.
多面冯仑     
曹世中 《新财经》2009,(9):18-22
冯仑的经历,可以看做是我们这个时代民营企业家创业、成长、成功的一个缩影:他们白手起家,从无到有,在制度变革的缝隙中找到生存根基,在“野蛮”中顽强生长并一路走来,最后成就了自己的事业。 被人们誉为“商界思想家”的冯仑,在现实生活中,却经常以不同的脸谱示人。本文通过对冯仑足迹的追访,重新解读这个“商界多面人”  相似文献   

20.
<正>中国古代有包括安徽徽商、山西晋商、广东粤商等在内的十大商帮。其中以徽商和晋商规模最大、实力最为雄厚,纵横商界500年,却在清朝末期民国初期被崭露头角的"宁波帮"后来居上。20世纪以来,"宁波帮"日益壮大、生生不息。邓小平同志更是提出"把全世界的‘宁波帮’都动员起来建设宁波"的伟大号召。因此,比较研究"宁波帮"与徽商、晋商相互间的差异,总结其顺逆枯荣、兴衰交替的经验教训,对于当代"宁波帮"的健康发展,无疑是很有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