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分布式光纤传感周界安防系统的振动信号识别技术.光纤传感具有高灵敏度、易于布设、抗电磁干扰、耐高温和腐蚀、监控距离长等优点.在分布式光纤周界安防系统对距离长、范围广、环境复杂多样的区域进行监测时,需要系统对光缆沿线发生的事件进行识别,以降低误报警率.本文利用模式识别技术,结合神经网络集成和概率统计的思想,构建基于神经网络的信号分类器,可以对分布式光纤周界安防系统信号进行有效识别,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系统的误报警率.  相似文献   

2.
新形势下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应用优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覃金库 《广西电业》2009,(10):92-95
一、引言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是将变电站二次设备(包括测量仪表、信号系统、继电保护、自动装置和远动装置等)经过功能的组合和优化设计,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现代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实现对全变电站主要设备和输、配电线路的自动监控、测量、自动控制和微机保护,以及与调度通信等综合性的自动化功能.  相似文献   

3.
文章简要阐述了基于小型机载激光雷达测量技术的三维输电线路路径选择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该系统由小型机载激光雷达测量、后台数据自动三维处理及线路路径计算机辅助设计三大系统组成。通过工程应用实践,该系统测量精度满足线路工程选线设计要求,设计人员可在计算机上以三维数据仿真图"亲临"现场并通过线路路径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实现路径优化设计选线。该系统具有效率高、数据准确、使用方便等特点,将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4.
一、引言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是将变电站二次设备(包括测量仪表、信号系统、继电保护、自动装置和远动装置等)经过功能的组合和优化设计,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现代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实现对全变电站的主要设备和输、配电线路的自动监控、测量、自动控制和微机保护,以及与调度通信等综合性的自动化功能.  相似文献   

5.
基于离合器系统温升特性模型,结合液压及箱体两种集总参数法,构建综合传动装置直驶热特性模型,依据不同地区车辆行驶工况分析了综合传动装置各主要元件热特性及影响因素,为其冷却润滑系统参数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模型基础。研究表明,利用综合传动装置直驶热特性模型模拟和探究系统在动态行驶下的热平衡过程,可为局部高温元件温度控制及冷却润滑系统参数设计提供科学性依据。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光纤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电力通信网络的主干线路及各个支线已经基本实现了光纤化。本文通过对电力通信光缆典型故障进行分析,并深入研究出一套应对措施,为电力通信光纤的正常运行提供保障。电力通信网络与电力网络运行中通信业务数据及调度数据等专业业务之间具有较为密切的联系,电力通信光缆典型故障的出现,会给通信网络的正常运行带来不利的影响,对电力通信光缆的典型故障与应对措施进行分析,可以为电力通信光纤的正常运行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7.
设计一个智能化的远程可视化系统,用以满足配电线路,尤其是重点线路日常维护工作的需要,从而提供一种直观、方便、可靠的配电线路维护操作的辅助工具,对于提高配电线路维护工作的劳动生产率,满足实现三集五大对配电线路维护工作提出的新的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设计的系统已经成功的投运。文章介绍了该系统的设计思想,并就该系统设计中的有关问题,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8.
为减少特高压输电线路电磁对环境的影响,针对特高压输电线路电磁环境的特性,探讨其原理及计算方法,并利用matlab编制软件,与其它计算方法结果对比,验证了本文计算方法的正确性,该计算方法为输电线路精细化设计提供有利的辅助支撑。  相似文献   

9.
由于智能电网PMU测量系统中一方面有大量的数据需要传输,另一方面远距离数据通信的速率通常比较慢,制约了广域信息的利用以及广域控制和保护技术的发展测量,针对该问题,提出利用Huffman压缩算法对测量数据进行压缩的方案,实现测量数据的实时快速上传,进而对全网进行分析和控制。  相似文献   

10.
ACCR导线在重庆220kV水双南北线路改造中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黄钰刚 《电力技术经济》2009,21(1):49-53,60
导线发热温升过大是限制线路传输能力的主要因素之一,在电网改造中为提高输电能力需要对输电线路进行技术改造。以重庆220kV水双南北线路改造工程为例,对以采用钢芯铝绞线(ACSR)与铝基陶瓷纤维芯铝绞线(ACCR)导线的2套方案,从技术特性、相关经济指标以及工程项目管理等方面进行比较,为城市超高压输电线路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