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23(12):I0001-I0008
科技进步论坛提高区域创新能力是促进中部崛起的突破口胡德龙等(1.5)中部崛起的区域创新战略与政策研究任胜钢等(1.9)科学地搭建“中部崛起”的政策平台陈淑兰等(1.13)中国中部6省市综合经济实力比较研究黄志坚等(1.16)我国中部6省和京、沪、粤区域技术创新绩效比较研究罗亚非等(1.18)中部地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黎苑楚等(2.5)着力自主创新支撑湖北经济社会发展李涛(2.8)建设武汉中部地区科技自主创新基地的方案研究侯仁勇等(2.12)自主研发创新制胜徐啸琼等(2.14)建设创新型中心城市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杨新年等(3.5)关…  相似文献   

2.
中部地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国新时期的主要战略任务,自主创新是推进中部崛起的首要动力。分析了中部地区自主创新的现状和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强中部地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建设武汉创新型城市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自主创新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成为综合实力竞争的关键因素。武汉经济发展正处于一个重要的关键时期,随着资源、环境制约的不断加剧,依靠传统生产要素大量投入来获取经济快速增长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已难以为继。面对新一轮经济竞争的挑战与机遇,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把武汉建成自主创新的密集区,成为中部地区自主创新的重要战略支点,是促进经济增长方式根本转变的重要保证,是实现武汉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4.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自主创新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成为综合实力竞争的关键因素.武汉经济发展正处于一个重要的关键时期,随着资源、环境制约的不断加剧,依靠传统生产要素大量投入来获取经济快速增长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已难以为继.面对新一轮经济竞争的挑战与机遇,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把武汉建成自主创新的密集区,成为中部地区自主创新的重要战略支点,是促进经济增长方式根本转变的重要保证,是实现武汉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5.
国家支持的中部地区老工业基地的界定与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提出了国家政策支持的中部地区老工业基地的界定原则、必要条件、选择标准和量化指标,并对中部31个老工业基地城市进行了综合排序,最后对国家政策支持的中部地区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提出了分批压茬进行等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6.
论"中部崛起"与武汉城市经济圈建设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近年来,在全球化加深的进程中,在国际分工不断加强的情况下,中部地区被逐步"边缘化".随着"中部崛起"逐步上升为国家战略,特别是"科学发展观"的推进以及经济增长方式的变化,中部地区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武汉在中部地区发挥着龙头作用,在武汉城市经济圈中居于核心地位,加快武汉城市经济圈建设,是实现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举措.本文分析了中部地区边缘化的状况以及武汉城市经济圈建设在中部崛起战略中的重要地位,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中部崛起的基础是经济的快速增长,没有这个基础,中部地区的“落后的增长”局面就无法改变。而中部地区经济快速增长的核心是区域自主创新,因为通过区域自主创新可以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背景和区情条件下实现中部地区的跨越式发展。区域自主创新的关键是处理好几个关系,包括处理好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的关系、技术引进与技术创新的关系、人力资本积累和人力资本有效配置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8.
张蕾  恭君卓 《经济师》2006,(8):241-242
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协调发展、“中部崛起”一直以来是中央部署经济战略的重点问题,而发展中部地区经济的重心又在于中心城市武汉的经济发展。因此,文章着重论述了武汉金融业的发展成为促进城市经济增长的核心问题,并分别从建立中部地区资本市场中心和提供高标准金融服务两个方面阐述武汉金融业的发展方向与要求。  相似文献   

9.
中部崛起与武汉区域物流中心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结合我国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分析了中部地区物流体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区域性物流中心在区域经济中的地位,中部区域物流中心建立的必要性,中部地区物流体系的定位及武汉市建立区域物流中心的可行性,提出了建设武汉区域物流中心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科技企业孵化器是培育和扶植高新技术中小企业的新型组织,是区域创新体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强地区自主创新能力的助推器。本文从武汉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的现状出发,通过比较分析,找出其存在的差距和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力图从根本上进一步完善武汉的科技创新体系,进而提高地区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1.
赵杨 《当代经济》2007,(17):106-107
科技企业孵化器是培育和扶植高新技术中小企业的新型组织,是区域创新体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强地区自主创新能力的助推器.本文从武汉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的现状出发,通过比较分析,找出其存在的差距和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力图从根本上进一步完善武汉的科技创新体系,进而提高地区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2.
赵杨 《当代经济》2007,(9S):106-107
科技企业孵化器是培育和扶植高新技术中小企业的新型组织,是区域创新体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强地区自主创新能力的助推器。本文从武汉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的现状出发,通过比较分析,找出其存在的差距和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力图从根本上进一步完善武汉的科技创新体系,进而提高地区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3.
刘俊 《经济问题》2008,(10):120-122
中部地区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和综合资源优势,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基地、能源基地和重要的原材料基地。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顺利实施须有赖于作为以人为本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两大基本要素之一——自然资源的有序开发。基于中部地区自然资源现状及其有序开发的环境约束,针对各类自然资源提出相应的化解策略。  相似文献   

14.
李嘉琳 《经济师》2015,(5):85-86
2009年国家批准实施的《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有利于发挥中部地区综合优势,有利于进一步完善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政策体系,有利于优化区域开发结构,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武汉作为中部地区中心城市,承担着中部崛起的重任。法制建设要为武汉的社会经济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5.
继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东部开放、西部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之后,中部崛起战略的提出,唤起了中部地区超越发展的希望,完善了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格局。至此,我国各地区经济都有了明确的发展战略导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又向前推进一步。然而,中部崛起是一项长期、系统、复杂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立足于中部地区的实际,从中部地区特点和优势出发,制定具有地方特色的发展战略,形成不同的区域发展格局,才能真正实现中部崛起,解决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的问题。老工业基地和传统的粮食主产区众多,所有制结构不…  相似文献   

16.
从金融中心理论看武汉金融中心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兵兵 《经济论坛》2009,(23):85-88
本文将金融中心理论总结为六大理论,这些理论从不同侧面揭示了金融中心的形成与发展。国内研究表明,中部地区金融弱化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部地区经济增长。武汉具有成为中部地区金融中心的领先优势,建设武汉金融中心应注重提升功能,推进创新,进一步提高金融集聚与辐射力。  相似文献   

17.
文章构建了包含投入能力、产出能力、转化能力、基础能力的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中部地区六省的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中部六省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呈现出明显的省域特征。湖北和安徽两省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强,河南和湖南两省次之,江西和山西两省相对滞后,影响各省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因素各具特色。应分类指导、区别对待,实施更加具有针对性的区域政策与产业政策,促使中部各省高技术产业根据自身特点特色发展、重点突破。  相似文献   

18.
目前,武汉东湖自主创新示范区内的产业集群还处在初级阶段,自主创新能力和内在联系有待提高。本文介绍了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特殊性,分析了武汉东湖自主创新示范区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及问题,并从三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从研发投入和规模以上工业行业集中度两个方面分析了山西省大中型工业企业自主创新的现状及特点;并通过中部六省自主创新能力的比较研究,从潜在技术资源、技术创新活动评价、技术创新产出能力、技术创新活动环境四个方面分析了山西省大中型工业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在中部的地位以及与中部其他省份的差距,找出了山西省自主创新能力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一带一路”战略为中部地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提供了新机遇。为制定和优化中部地区跨域技术扩散政策,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以2015年度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实施许可备案数据为样本,分析了专利许可整体网络、跨区域专利许可网络、四大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节点城市专利许可网络结构特征和技术类型。研究发现存在如下问题:中部六省在整体网络中处于次边缘层向次中心层过渡位置、地域结构与“一带一路”战略目标不匹配、自主创新示范区节点城市的技术扩散引领辐射作用不足。据此,提出了构建中部六省技术帮扶联盟增强科技扶贫力度、发挥区位优势搭建跨域技术扩散中介桥梁、优化示范区技术扩散评估和激励政策以及发挥技术比较优势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