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微观基础研究——居民消费、储蓄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居民消费、储蓄理论以及货币政策作用机制理论,本文发现我国居民的消费、储蓄行为发生了一系列变化:消费升级出现障碍;消费供需结构不对称,面临不确定性以及流动性约束;受利率变动影响的支出占比不断提高;金融资产组合不断丰富,然而股票市场的参与面仍然有限。面对这一系列的变化,由于中央银行作用于居民消费的货币政策工具不多,致使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程度不高。  相似文献   

2.
在扩大内需的背景下,消费乏力、居民储蓄居高不下,对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直接弱化了货币政策效力.本文从消费储蓄行为的角度分析了居民行为的选择如何使货币政策传导受阻,弱化货币政策效应,就中国的实际情况做出分析,并对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扩大内需的背景下,消费乏力、居民储蓄居高不下,对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直接弱化了货币政策效力。本文从消费储蓄行为的角度分析了居民行为的选择如何使货币政策传导受阻,弱化货币政策效应,就中国的实际情况做出分析,并对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以政策利率来表明货币政策立场、影响市场利率和货币环境,最终影响GDP、就业率及货币稳定。货币环境和利率的波动会改变金融机构的借贷行为及居民和企业的消费、储蓄和投资行为,从而改变总需求和通胀水平。本文将探讨利率的变动如何影响居民、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行为,从而改变总需求和一般价格水平。  相似文献   

5.
利率作为货币政策调节经济发展的重要操作工具,其变动会影响到经济体中诸多的经济变量,进而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最终经济发展产生促成或抑制作用及影响。青海省作为一个经济不发达地区,利率对其经济产生的影响有其特殊性。文章通过利率对青海省GDP、居民储蓄和消费以及投资的效应分析,得出利率变动对青海省相关经济变量的影响甚微,各经济变量对利率的敏感性较低这一结论,认为今后应加强对居民消费预期的引导,促进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紧密结合,完善信贷投资渠道,以此来增强青海省利率政策调控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一、引言 我国利率变动对储蓄的实际影响与古典经济理论不相符合,于是有很多学者试图运用现代经济理论来解释我国经济转轨时期居民储蓄与利率的关系.李维、毛端懿等对1978-1997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认为我国居民储蓄对利率没有敏感性.自钊、魏中许认为利率水平和储蓄余额存在显著负相关,以利率调节为主的货币政策失效.操华波则认为利率对于储蓄率的影响是不确定的,名义利率对储蓄率有微弱的负效应,实际利率对储蓄率则有不显著的正效应.占云生认为我国的利率对储蓄的作用越来越显著.这些研究被解释变量的选择上,往往选用全国居民总储蓄额,忽略了金融机构之间的市场化程度差异;而在解释变量的选择上,也没有考虑贷款利率变动对居民储蓄变化的影响;更为重要的是在数据的选用上常常采用跨度较长的年度数据,使得模型的拟合程度存在一定的同题,模型对现实的解释也就显得有些牵强,因而缺乏指导性.本文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角度,采用季度数据,研究存贷利率变动对居民储蓄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胡剑堂 《西南金融》2008,(11):36-37
本文以全国和贵州省黔东南州储蓄为研究对象,着重考察利率变动对宏观、微观储蓄的影响力,结果显示利率对欠发达地区储蓄仍保持着积极的影响,但由于受居民收支水平、消费意向、投资渠道增多等因素的抵消,其对全国整体储蓄的影响力在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的居民消费内需严重不足,居民普遍出现不敢消费、不愿消费的现象,大部分居民都将金钱存入银行,这样严重制约我国货币政策的推行,影响货币政策作用的发挥。众所周知,国家货币政策的制定受到了我国居民消费行为以及储蓄行为的影响,因此,为了更好地了解居民消费行为和储蓄行为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影响,本文就对此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与分析。  相似文献   

9.
一季度经济加快增长得益于消费和贸易顺差的明显增加,CPI上行压力较大。消费者价格指数走高,使得实际利率为负,带来居民储蓄下降,投资上升,均衡利率上升,而提高存贷款基准利率有利于均衡利率回归。  相似文献   

10.
到底我国利率对居民储蓄的影响如何?本文采用居民一年期储蓄增加额、年均收入水平、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数据,对传统货币需求模型进行调整,运用Johansen协整检验方法对储蓄与名义利率、实际利率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并运用时差相关系数分析法对储蓄与利率之间的滞后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短期.名义利率对储蓄具有正向影响且存在显著的滞后一期效应,但实际利率对储蓄没有显著影响.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随着近年来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推进,利率在货币政策的执行和传导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本文使用1996年至2013年的月度数据,采用LSTVAR模型分析了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利率和货币供应量对产出和通货膨胀的影响效果和差异以及货币政策传导中的非对称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的经济增长状态下我国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具有非对称性。在经济增速较高的状态下,货币供应量调控的短期效果较为明显,而利率调控则具有长期的调控效果;对于产出和通货膨胀而言,相同的货币政策在不同的经济增速状态下存在明显的非对称性;相比在经济高增速状态下,利率冲击的通货膨胀效应在经济增速放缓状态下的效应相对较弱,而货币供应量的负向冲击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对通货膨胀产生影响。因此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利用利率手段对通货膨胀进行调控,效果将更好。  相似文献   

12.
近些年随着我国不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各家商业银行都出现了资金紧缺的情况,纷纷展开了拉存款大战,研究储蓄存款的波动规律,分析各类影响因素,也就成为在竞争中制胜的关键。而储蓄存款利率是影响居民储蓄市场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利率的波动,会对城乡居民的储蓄意愿产生影响,加之近年来央行频繁使用利率工具进行宏观调控,其重要性日益突出。利率调整对对居民储蓄的影响有多大,如何预测调控结果,成为当前商业银行普遍关注的课题。笔者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了利率影响的变动规律,本文将以"利率效应"为入手点,提供一种分析、预测利率水平变动对居民储蓄影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中国的储蓄利率弹性低,中国居民的消费支出决策与国家利率政策相关性不大.究其原因是由于缺乏发达的金融市场和实行管制性利率.中国传统的文化和习惯,也是造成利率变动对居民投资、消费活动影响小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在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整、退出QE在即的背景下,研究美联储货币政策如何影响我国股票市场具有较强现实意义。本文运用时变VAR模型,分析美国货币政策在不同阶段对我国股票市场的影响和溢出效应。研究结果显示:美联储货币政策工具(利率调整和公开市场操作)与我国主要股指有较高的关联性;在不同时期,美联储利率调整和公开市场操作均对我国股票市场产生负面冲击,且利率调整的冲击效应更强;在美联储重启QE初期(2020年7月),美联储公开市场操作对我国股市整体的冲击效应最大,而利率调整对我国房地产股指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5.
本分析了银行七次利率下调、居民储蓄仍居高不下的原因,并评价了七次降息的作用和效果。指出应采取积极的利率政策,加大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的配合力度,尽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消费热点,才能使经济走出通货紧缩的困境。  相似文献   

16.
一、投资与扩大消费的关系 根据经济学原理,降低银行利率是可以扩大投资和提高消费需求的.但经济学提出这个"定理",是将居民储蓄目的建立追求利率回报上,如果居民储蓄目的不是获利,则降低利率在扩大消费需求方面,就基本不起作用.根据近年来多次居民储蓄意愿调查,说明我国居民储蓄目的,获利性愿望所占比例很小.  相似文献   

17.
利率是一项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通过利率能调控储蓄与消费比例,从而达到抑制通货膨胀、优化经济结构、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将流动性约束条件纳入Dynan(1993)模型对其进行扩展,构建出包含流动性约束、不确定性、实际利率变量的新预防性储蓄模型。理论与实证结果表明:该模型更能体现我国收入等级不同城镇居民的储蓄行为特征;在不确定性存在条件下,新引入的流动性约束变量会对面临流动性约束不同居民的储蓄行为产生不同程度、甚至不同方向的影响,其影响程度随居民面临流动性约束的不同而变化。同时发现转轨时期仍然偏紧的流动性约束和日益增强的不确定性是抑制我国消费需求增长,加大居民预防性储蓄动机的根源。  相似文献   

19.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在出口市场不景气的背景下,鼓励居民减少储蓄大胆消费成了国家一项重要的政策.我国政府采取了利率政策,希望通过调整存贷款利率变化来影响居民的储蓄和消费行为,结果却不令人满意.为进一步分析影响我国居民储蓄的各种因素并确定各因素影响的程度,本文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研究相关理论,利用1981年以来我国部分统计指标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建立起了我国居民储蓄的模型,得出了影响居民储蓄的主要因素并量化了各因素对居民储蓄的影响程度,其结果可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作为利率市场化的关键一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的改革有助于提高利率传导效率,并以市场化手段推动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这同样会对居民部门消费需求产生影响。特别是在居民杠杆率增长快、资产流动性不足、信贷渠道发挥的作用相对有限的背景下,以LPR为基础的贷款定价方式改革不仅有助于优化跨期消费决策,缓解偿债压力,强化直接利率效应,还可以通过提升企业经营效率以及居民收入,加强间接收入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