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高职院校法治教育的主要渠道是《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这门课程,其中法治教育内容仅占1/3左右。法治教育没有自己完全独立的地位,从属于德育和思想品德教育。高职院校法治教育现状不容乐观,重视程度不够、师资队伍薄弱、法治教育形式单一等问题亟待解决。高校法治教育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师资队伍的专业化水平,组织专家编写专门的大学生法律基础教材、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法治教育的实践性。  相似文献   

2.
王志新 《商》2014,(1):267-267
礼治和法治是两种管理社会的模式,中国古代以礼入法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法律儒家化的过程。现代社会中人们更注重的是法的强制性、程序性和公正性,但是以礼入法既可以确保法外在的强制性和威慑力,又可以从道德的层面对执法主体进行内在的约束。  相似文献   

3.
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下,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方面教育、道德方面教育和法治方面教育的重任。伟大抗疫精神蕴含着诸多鲜活的思政元素,抗疫精神与培育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道德品格和法治素养有机融合,不仅能引发大学生的情感共鸣,还能增强他们对中华民族的自豪感。  相似文献   

4.
本科与后本科:法学教育的转轨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的法律教育现在面临一个很严重的困境,即发展过头,攻读法律专业的人太多。据说法律院校已经超过了五百所,什么学校都设置法律系或者法学院。如此这般,最后的结果——民国的时候就发生过——将会很可怕,法律教育界自己不懂得节制,一味地只是扩大招生规模,名义上是多培养人才,实际上心中有着明显的经济动机,所谓教育产业化,想方设法把教育视为一种赚钱的途径,法律教育的品质逐渐下降,并危及法治建设本身,导致整个社会的巨大危机。如何改变这样的局面?我认为出路之一在于必须整合我们的法律教育模式,那就是,必须大规模压缩法学本科生以及法学研究生的招生规模,将法律硕士做成法律教育的主渠道。在这个基础上,强化法律教育的职业化倾向,把法律专业的学生培养成具有良好法治意识和扎实职业技能的人才。  相似文献   

5.
何妙 《商场现代化》2010,(19):180-181
高校法学教育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但是,随着法学专业的发展,其课程设置、教学模式与就业现状反映出诸多问题,反映了法律教学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那么如何利用在教育的课堂上将法学教育的理论课程和实践相结合,既能提高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又能活跃学生的思维,强化学生的学习意识,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能力是法学教育非常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何妙 《商业科技》2010,(19):180-181
高校法学教育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但是,随着法学专业的发展,其课程设置、教学模式与就业现状反映出诸多问题,反映了法律教学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那么如何利用在教育的课堂上将法学教育的理论课程和实践相结合,既能提高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又能活跃学生的思维,强化学生的学习意识,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能力是法学教育非常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商》2016,(5):233-234
法律意识是实现法治的重要内驱力。随着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求的提出,农民法律意识的培育和增强的现实意义重大。当前广大农民的法律意识虽然有所提高但依然存在法律知识匮乏、基本权利意识薄弱、轻法畏法意识严重、法律信仰度低等问题。本文分别从法治教育主体、农民主动性、法治教育内容以及法治教育环境分析探讨了增强农民法律意识的方法策略。  相似文献   

8.
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法治和德治,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德治与法治相结合的思想,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鄣品 《中国电子商务》2014,(11):151-151,153
感恩教育是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题中之义,正受到越来越多高校的广泛重视。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家庭不求回报,感恩教育缺位;学校德育弱化,缺乏感恩教育;社会环境影响,道德荒漠化严重。高校在开展大学生感恩教育中面临的现实挑战,主要来自于德育体系设置不合理、对当代“90”后一代大学生特点把握不足、教育实效性不足等三个方面。在实践对策方面,可以在三个方面展开: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渗透感恩教育;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渗透感恩教育;利用好网络新媒体开展感恩教育。  相似文献   

10.
孔鹏 《消费导刊》2009,(4):191-191
法律与论理历来是人们谈论的话题,可以说法律主要规定的是人类道德的底限,而伦理主要涉及的是人类道德的上限,因此我国现在倡导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关于环境教育方面,在我国中小学教育体系中有必要在培育学生环境道德情感的同时,让其了解一些环境法律的基本知识。本文就我国中小学的环境法教育的必要性、目标以及相关实施途径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胡丽敏 《商》2013,(1):155-155,151
法治理念决定了法律具有普遍性与确定性的特点,然其特点又致法律具有了诸多弊端,导致法之作用在现实生活中难以如预期的效果。纵然法律带有这些弊端,但法治社会依旧是迄今为止最为优越的社会制度。故应在发现弊端后予以弥补,以使法之作用达到最好的发挥,进而有效保障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12.
论隐性教育与大学生心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观念的显性教育效果似乎很显著,但事实上,显性教育却存在着施教者与受教者之间缺乏互动,教育内容缺乏真实的感受性,教育方法缺乏针对性。大学生心理的特殊性决定了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道德教育要符合其心理特征;而隐性教育以其间接、侧面的教育方式弥补了显性教育中的不足,与显性教育形成互补。契合大学生心理特点,成为教育过程中重要的内容。  相似文献   

13.
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观念的显性教育效果似乎很显著,但事实上,显性教育却存在着施教者与受教者之间缺乏互动,教育内容缺乏真实的感受性,教育方法缺乏针对性。大学生心理的特殊性决定了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道德教育要符合其心理特征;而隐性教育以其间接、侧面的教育方式弥补了显性教育中的不足,与显性教育形成互补,契合大学生心理特点,成为教育过程中重要的内容。  相似文献   

14.
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的教育和培养,对于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推动我国法治国家建设具有现实意义.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和培养,应注重校园环境的制约及营造;利用课堂、实践活动等载体,落实公民意识教育.  相似文献   

15.
加强工程领域课程思政教育,既是强化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需要,也是提高工程质量、降低建筑领域违纪违规事件发生重大举措。目前各建筑领域的思政教育重点是停留在法治教育层面,较少涉及职业道德教育及伦理教育。建筑领域违法犯罪事件具有一定隐蔽性,加之法治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导致围标串标、资质挂靠、工程质量问题等违法事件频繁发生。应以培养学生规则意识为切入点继续强化普法教育。同时,应由权威机构尽快出台建筑领域工程伦理章程,指导职业道德建设,建立健全职业道德考核机制。以期从法治、伦理、道德3个方面建立国家、社会、个人3个维度的思政教育体系及工程质量管控方法。  相似文献   

16.
《商》2015,(34)
董必武的守法教育观根据教育对象主要分为培养群众的守法思想、培养政法干部的守法思想和培养法律工作者三个方面。目前,我国法治建设中仍然存在人民的守法思想水平落后于社会对人民守法的要求之间的矛盾,因此进行守法教育非常有必要,但是守法教育中仍存在许多问题。董必武关于守法教育的思想能为解决这个矛盾的方法即客观完善法和主观教育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加强契约意识的培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由平等意识、权利义务观念和民主法治理念,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主体地位,促进良好教育秩序的建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学生契约意识的培养,可以通过建立教学标准体系,师生形成关于教学活动的契约;在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和学校后勤服务中体现契约治理精神;营造具有法治文化和契约精神的校园文化氛围等.  相似文献   

18.
范琳琳 《消费导刊》2009,(20):95-95
从某种意义上说,法律是调整利益关系的工具,是克服会计信息失真,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最为有效的手段和工具。但现实中的法律也有其自身的能力界限,法治不能解决一切问题,但问题总得解决,道德通过对人们内心的信念和思想动机的调整,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法律的缺陷,对克服会计信息失真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健康的道德人格对高职大学生顺利融入社会,拥有和谐的人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职院校开设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是培养学生健康道德人格的核心课程。本文论述了高职大学生道德人格的内涵、标准及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中高职大学生道德人格培养的内容。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中国梦"重要思想,"中国梦"说到底是人民的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国家的复兴,大学生承担着重要的历史使命,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特别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引作用,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通过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融入"中国梦"教育进行探讨,以期构建思政类课程特别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新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