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国金融危机发生后,金融界对公允价值计量基础上编报的财务报表大为不满.认为公允价值计量成了其金融资产减值的原罪。公允价值计量,在经济衰退时不停减计资产,加速恶性循环;在经济高涨时,持续增加公司资产账面金额,形成不断膨胀的资产泡沫。本文通过对公允价值的定义以及计量模式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2.
秦志刚 《中国经贸》2009,(24):215-216
一.公允价值的含义 我国会计准则委员会在2006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中对公允价值的定义是“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  相似文献   

3.
新会计准则下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利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文彬 《发展》2012,(3):96-97
公允价值不仅能够反映资产作为主体带来的经济利益,体现资产最新的市场价值,而且能够提供最为相关的信息,为投资者决策提供有效服务。但是,公允价值同样被认为是一把双刃剑,在实务中同样会碰到诸多问题。本文从公允价值的含义入手,分析了公允价值的特征及公允计量模式对资本市场的意义,剖析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存在的一些弊端。  相似文献   

4.
袁丽 《中国经贸》2012,(22):155-156
自从历史成本计量属性面临经济环境巨大变化而日益呈现出其局限性,会计界发展了多种不同的计量属性,如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可变现净值、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公允价值等。在这些计量属性中最为引入注目的是公允价值,它被认为是金融工具最具相关性的计量属性,成为一种仅次于历史成本的重要计量属性。百年不遇的金融风暴袭卷全球,使世界经济陷入了自二战以来最为严重的衰退,人们纷纷指责房地产、金融资产泡沫破灭的同时,也在认真反思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存在的弊端,本文对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适用性进行了初步研究,分析了公允价值的内涵及特征,并指出其适用的不确定性,建议进一步完善公允价值计量方法,真实的反映出企业资产价值和经营成果,从而保证会计信息质量。  相似文献   

5.
侯秀丽 《魅力中国》2010,(27):28-29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基本准则》把公允价值定义为: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上述定义有两个方面:其一,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公平、自愿地交易或交换;其二.交易计量的方式是金额.到底公允价值是不是价值呢?笔者认为,公允价值不是价值,而是价格.  相似文献   

6.
财政部2006年2月颁发的新的会计准则中,全面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并且给予了企业更大的自主权来调整其会计政策。这项重大变化,引起了业界人士的广泛热评,伴随有不同声音的争论。本文试想就什么是公允价值、它与其它计量属性的关系、现实意义及推广前景谈一些粗浅看法。一、公允价值内涵及与其它计量属性的比较分析1.公允价值的内涵。在新会计准则中,对公允价值所下的定义是:“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据此看来,公允价值的本质是一种基于市场信息的评…  相似文献   

7.
公允价值计量模式逐渐被推广运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所下的定义为:"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文章拟从探索公允价值的内涵入手,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资产价值计量中的运用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8.
肖翾珍 《发展》2009,(4):111-111
本文就新会计准则中引入的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展开讨论,从公允价值计量的概念入手,将公允价值在金融资产、投资性房地产、非货币性交换、债务重组业务中有关资产的具体引用,对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进行账务处理,就公允价值的计量技术问题引发思考,期望不久的将来就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或负债有更为具体的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9.
财政部2006年2月15日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在公平的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转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在公平的交易中,双方应该是持续经营的企业,不打算或不愿进行清算、重大缩减经营规模或在不利情况下仍进行交易。财政部在金融工具、投资眭房地产、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等方面中谨慎地采用了公允价值。笔者通过分析公允价值的计量形式,对公允价值与其它计量属性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2014年初新企业会计准则颁布,增加了《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阐明了公允价值的新定义,并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的相关概念、规范及应用问题。这使得我国企业在对公允价值进行计量时有了更加直接的依据,也有利于统一和规范公允价值的计量问题。文章在概括总结新准则基本框架的基础上,分析举例公允价值计量的实际应用问题,并对新准则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2014年年初,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新准则中对计量单元进行了明确的定义,对公允价值计量的方法和级次做出了具体的规定,同时,进一步明确了公允价值计量相关信息的披露要求,为当前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进一步推广创造有利条件。当前,公允价值计量与会计稳健性的不一致性逐渐凸显出来,在会计处理过程中应如何对公允价值计量和会计稳健性进行权衡成为国内外会计界争论的焦点问题之一。文章旨在探究公允价值计量、会计稳健性二者间的不一致性,并在此基础上对如何协调这种不一致性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蒯浠语 《中国经贸》2023,(21):142-144
公允价值是会计准则中的一种重要计量属性,它在近年来的会计准则制定和实施中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公允价值是指在市场上能够获得的价格,它反映了资产和负债的当前价值。与传统的历史成本计量相比,公允价值计量更加动态和实时,可以提供更准确的财务信息。本文将探讨公允价值会计计量属性的适用性问题,为深入理解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应用提供思考。  相似文献   

13.
一、引言 我国于1997年开始研究和探索公允价值,在此期间公允价值在我国经历了“先用后弃,禁而又用”几个阶段,直到2006年2月才将其真正作为计量属性写入《企业会计准则》中。在全球性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再度成为理论界与实务界关注的焦点。由于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中没有明确要求估值工作由谁来完成,为了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相关性与准确性,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中,已产生了对第三方专业评估的需求。为此,我们以资产评估业与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关系为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14.
曲绍明 《辽宁经济》2007,(12):49-49
会计计量的主要内容是计量基础(亦称会计计量属性)的确定。我国在《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提出了五种会计计量属性,它们是: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并分别给出了各自的定义:一是历史成本。资产按  相似文献   

15.
一、我国新会计准则中关于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的规定 2006年我国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第七条规定,投资性房地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同时第十条规定,“有确凿证据表明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的,可以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条件是投资性房地产所在地有活跃的房地产交易市场;企业能够从房地产交易市场上取得同类或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及其他相关信息,从而对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作出合理的估计”。可以看出,企业使用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在我国是被积极鼓励和倡导的。  相似文献   

16.
美国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应用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允价值定义的演变 20世纪70年代,美国公认会计原则已有"公允价值"这个术语,但即使是1984年FASB发布的专门论述会计计量的第5辑财务会计概念公告(SFAC 5)--企业财务报表项目的确认与计量,依然没有使用公允价值这一概念.  相似文献   

17.
我国财政部于2006年2月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在计量属性中增加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定义如下:"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负债清偿的金额计量。"从公允价值概念可知,需同时满足以下四个条件:  相似文献   

18.
郭冰 《中国经贸》2009,(14):155-156
新会计准则的发布与实施,是我国会计界的里程碑。新准则中的一大亮点就是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等方面采用了公允价值计量。同时为了防止公允价值被滥用出现利润操纵,准则又“人为”谨慎地规定了公允价值的使用前提,也就是公允价值应当能够“可靠取得与计量”。本文将探讨公允价值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产生的影响,并给出一些相关性的建议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金融事业的不断发展发展以及《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的颁布,历史成本计量的局限性不断显露出来.公允价值计量具有相关性与可靠性质量的特征,不仅能够及时准确、公允地反映出企业的财务状况,还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出企业的整体经营成果,使得公允价值计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应用.本篇文章通过对公允价值计量的作用意义进行分析,针对目前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企业运行中出现的一系列的问题,进而就如何完善公允价值计量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够完善公允价值计量,使公允价值能够真实、可靠地反映企业的财务信息,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论公允价值和计量属性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从有了会计计量,人们就在追求计量的公允性,也就是说会计计量中一开始就在采用公允价值,公允价值和会计计量是同时产生的。只有随客观环境的变化,公允价值的表现形式在不断的发展;公允价值不是指某一特定的计量属性,只是选择计量属性时应追求的目标,充其量只能说是在一定意义上的广义的计量属性或计量属性的统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