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邵志高 《企业经济》2005,(8):187-188
在我国现实的二元股权结构下,上市公司的目标发生了分离,形成了代表流通股东利益和非流通股东利益的二元目标。由于非流通股东往往成为控制公司的大股东,而增发新股又能够实现财富由老流通股东向非流通股东的转移,因此,本文认为,现有的二元股权制度安排是我国上市公司频繁增发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2.
MBO后公司管理层可能利用各种方式侵犯外部流通股东利益是许多人反对我国上市公司实施MBO的原因之一。文章对我国上市公司 MBO公告的股价效应和流通股东的长期收益特点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统计分析,发现 MBO公司流通股东虽然没有遭受财富损失,但也没有获得超过市场平均水平的高额回报。总体看来,我国上市公司MBO对流通股东财富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股权分置,即非流通股东以对流通股东进行对价支付和承诺一定的股份禁售期为条件,得到所持股票流通权的一种改革.  相似文献   

4.
后股权分置时代上市公司治理问题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旭伟  唐现杰 《物流科技》2008,31(2):143-145
股权分置改革被称为中国证券市场的第二次制度革命,它通过流通股股东与非流通股东之间的对价制度设计使得非流通股东获取了流通权,从而形成了两者共同的利益目标,改变了上市公司利益冲突的现实状况,是上市公司有效治理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5.
为防止国有企业控股权旁落,我国资本市场建立之初,曾采取了股权分置的持股模式,即上市公司向社会公开发行的股份可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称为流通股;公开发行前的股份暂不上市交易,称为非流通股。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启动,原非流通股东在向流通股东支付补偿性“对价”后,变身为所谓的“大小非”。根据《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管理办法》,持有公司股份比例在5%及以下的非流通股东,  相似文献   

6.
中国证监会近日发布的《关于股权分置改革试点问题的通知》,启动了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目前,首批股权分置改革试点的四家上市公司已公布非流通股东实施股权分置方案;第二批试点公司名单即将公布。因此,讨论股权分置涉及的、国内外尚无准则规范的非流通股东会计处理,具有较强的现实性和创新性。本文拟就此作一探讨。一、“流通权”符合资产的定义流通权,即非流通股东通过向流通股东给付的流动性对价(为获取流动性而付出的成本)而获取非流通股在二级交易市场流通的权利,满足《企业会计制度》对“资产”定义的要求。其理由如下:(1)…  相似文献   

7.
股权分置改革后公司治理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新梅 《财会通讯》2008,(10):92-94
股权分置改革顺利完成后,解决了非流通股东和流通股东之间利益不一致的问题,为改善公司治理奠定了良好基础,但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问题并未因此完全得到解决。本文从公司治理角度出发,通过对我国股权分置改革后公司治理内部、外部现状的分析,提出了完善公司治理的一系列建议。  相似文献   

8.
公司股权结构对管理者操纵应计利润产生影响。本文通过研究公司股权结构与利润操纵的关系,发现:操纵利润和公司股权结构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国有控股、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第一大流通股东持股比例、第二大流通股东持股比例与操纵性应计利润负相关。  相似文献   

9.
近十多年来我国证券市场,尤其是股票市场,得到了飞速发展,然而从股票市场的实际运作来看,尚存在着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上市公司的业绩不好、公司治理效率低下、大股东严重侵害小股东利益、上市公司国有资产流失等等,这不仅严重阻碍了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而且也影响到国民经济的整体运行,形成这些问题的根源,是在于中国转轨经济时期所形成的上市公司特殊的股权结构,即非流通股东和流通股东间的股权分置.  相似文献   

10.
叶檀 《中国企业家》2006,(15):22-22
对于外资的盲目崇拜与盲目抗拒,以及对于“外资内资化”风险有意无意的忽视,这些错误将使改革离真正的市场化之路越来越远深发展的零对价股改方案理所当然遭到否决。既然这是一份让流通股东与自身利益作对的对价方案,流通股东的反对就是维护自身权益,这正是深发展董事长纽曼所说的“理性”的最好表现。对深发展股改案的探讨热到发烫,几近于一场混战,卷入其中的有利益相关者、  相似文献   

11.
股利政策的影响因素一直是国内实证研究的热点。本文从流通股东收入偏好这一新的视角考察了A股上市公司1992 ̄2002年现金股利的政策模式。通过对派现的倾向和水平进行模型分析,本研究发现,公司流通股比例越高,股票二级市场流动性与派现倾向,以及资本性收益与派现水平之间的负相关性越显著。这些结果均表明派现政策发挥了红利与资本利得相互替代的作用。分阶段研究还发现上述结果在1997 ̄2002年度更加明显,表明流通股东收入偏好对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正在逐步提高。  相似文献   

12.
东北 《企业文化》2010,(7):26-27
在这些落马的富豪当中,黄光裕可以说是资本最为显赫的一个,2004、2005、2008三年位于胡润百富榜的榜首,身家达到430亿。与此前落马的富豪相同,黄光裕也是不甘于老老实实干家电连锁,三联商社、ST金泰这些妖股都跟他有关,更传多家上市公司十大流通股东当中的神秘人“散户刘芳”,其实就是黄光裕。  相似文献   

13.
股东是资本市场的主要参与主体,然而其权益无法受到及时保护,主要表现在控股股东滥用关联交易、利益分配、融资、IPO形式、增发新股等手段,侵害股东利益,而股东自身维权意识淡泊,缺席股东大会,董事会与监事会形同虚设。遏制控股股东侵害流通股东的权益最好的策略,就是增强股东的维权意识,均衡公司的权力,让公司最高权力机构股东大会,充分发挥其作用,成为流通股东权益的代言人,让董事会与监事会独立起来脱离控股股东的掌控,完善法律法规、完善证券监管、加大违规的处罚成本等股东权益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14.
当“有所为,有所不为”的调整国民经济布局的战略方针在去年9月中旬的中共中央全会上确立之后不久,有关减持国有股的相关政策亦相继出台,这就是:国有股减持将通过配售方式实现。从而开始了涉及产权制度的中国股市股本结构的大调整。根据中国证监会的方案,1999年底之前,在10家候选企业中,选择两家企业试点。配售金额合计在5亿元左右。具体作法为:将一定比例的国有股优先配售给该公司原有流通股东,如有余额再配售给证券投资基金。原流通股东获配的国有股可立即上市流通,向基金配售的国有股须两年内逐步上市。配售价格将在净…  相似文献   

15.
股东是资本市场的主要参与主体,然而其权益无法受到及时保护,主要表现在控股股东滥用关联交易、利益分配、融资、IPO形式、增发新股等手段,侵害股东利益,而股东自身维权意识淡泊,缺席股东大会,董事会与监事会形同虚设。遏制控股股东侵害流通股东的权益最好的策略,就是增强股东的维权意识,均衡公司的权力,让公司最高权力机构股东大会,充分发挥其作用,成为流通股东权益的代言人,让董事会与监事会独立起来脱离控股股东的掌控,完善法律法规、完善证券监管、加大违规的处罚成本等股东权益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16.
我国上市公司的监管体系不能说不全面,从证监会和交易所的综合监管、刚刚实行的保荐人制度,到独立审计制度、独立董事制度以至公司监事会,没有一项制度不是为了保障上市公司在信息透明、合法经营上的真实性。然而,这样的多重监督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监督作用,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例如大股东)损害中小股东特别是流通股东权益的事例仍然频繁见诸于报端,信息披露不全或虚假称述、通过关联交易转移资产或虚增利润、违规担保、操纵股  相似文献   

17.
刘宏 《会计之友》2006,(4):24-26
笔者在本文中提出配股利益和配股利益无差别点两个新概念,并根据非流通股股东因配股产生的配股利益,找到一个全额参加配股和全部放弃配股权所产生的配股利益均相同的配股利益无差别点,据此解释非流通股东放弃配股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笔者在本文中提出配股利益和配股利益无差别点两个新概念,并根据非流通股股东因配股产生的配股利益,找到一个全额参加配股和全部放弃配股权所产生的配股利益均相同的配股利益无差别点,据此解释非流通股东放弃配股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本文的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股权融资偏好的现象,在股权分置改革前,上市公司比较热衷于配股融资,由于"同股不同权不同利"的现状导致非流通股东和流通股东的利益目标分离,非流通股股东利用其控制权通过配股融资侵占流通股股东的利益达到"圈钱"的目的,从而导致两类股东财富失衡。股权分置改革以后,定向增发由于其门槛低优势已成为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主要工具。虽然股改后上市公司的股票从本质上都变为全流通股份,股东利益按原则趋于一致,但是定向增发的使用在我国尚处于初始阶段,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一些地方还存在漏洞,大股东可能利用这些漏洞侵害小股东利益。  相似文献   

20.
(一)改革实践使得国有股股东进一步增强了对国有资本流动价值的认识。对价是非流通股东为获取流通权而付出的代价和成本。对价安排,是股权分置改革中流通股股东与非流通股股东.尤其是国有股股东利益博弈过程中的核心问题,也是股权分置改革中遇到的主要难题。事实上,对国有资产流失的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