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用科学发展观思考上海房地产业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正超 《上海房地》2004,(7):18-20,22
上海房地产业经过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十多年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2003年,上海房地产业的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为7.4%,已成为上海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与此同时,上海房地产业发展中的结构性矛盾也在日益凸现,如土地供应问题、投资结构问题、房价过高问题等等。对此,业内外存在着一种困惑上海房地产业的发展怎么了?其含义是上海房地产业的发展究竟健康与否?今后怎么发展?不久前召开的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概念,为我们重新思考上海房地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2.
一、引言 近年来,房地产业已经对上海宏观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为上海市国民经济系统中主导产业之一。但却出现了一个奇怪的局面.一边是高比例的空置率.一边却是无力承担飞涨房价的居民。2008年后半年,在全球性金融海啸的宏观经济局势下,上海的房价开始掉头向下,但却有欲跌还休的势态。促成这一市场走势现状的深层原因是什么?目前房价是否已经下调到合理的位置?以及如何使得上海房地产市场更加健康发展?是本文意欲探讨和解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房价变动规律性及调控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房价的变动既是经济问题,更是政治和社会问题的体现.我国房地产业已经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金融危机爆发后,房价的大幅波动引起了世界各主要国家的高度关注.本丈结合我国房地产业发展的实际,对房价的变动情况、变动规律性及调控对策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本文提出影响房价变动的十大要素,对各要素与房价这一变量变动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研究,以实现前瞻性的指导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王鹏丽  吴萍 《经济界》2008,(1):78-81
自2003年以来,住房价格快速上涨的态势逐步从以上海为代表的长三角洲扩散到全国其他地区,并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热门话题。从2004年起,中央开始对房地产业实施宏观调控。仅在3年时间内,就颁布了专门针对房地产业进行调控的5个国字号文件,为历史罕见,而房价上涨过快正是宏观调控旨在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在此背景下,理解当前房价过快上涨的成因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就房地产价格上涨的真正原因、房地产业的暴利的消除、物业税的开征是否会降低房价、政府调控房价的着力点等问题提出了个人的看法,指出房价上涨的真正原因在于快速增长的巨大的需求与缓慢增长的供给之间的矛盾,房地产业存在暴利的原因在于垄断,物业税的开征并不一定会降低房价,调节房价需要政府的干预,政府干预的重点应放在增加供给上,尤其是对房地产业垄断的干预上。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恐怕没有哪个行业会像房地产业这样吸引如此多的社会关注,种种乐观或悲观的论调每天都会通过各种媒体向我们扑面而来。面对这些纷繁复杂的论争,人们如何才能辨识其中的是与非?为此,编者力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生产投资价格处房价研究课题组,根据多种权威监测数据,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别从市场发展、房产政策影响及房价问题三个角度,全面解析北京市房地产业的整体发展。期待关心北京房价的读者能从冷静客观的数据分析中,形成属于自己的判断。北京市房地产业价格专题研究从本期开始将分三期连续刊出。  相似文献   

7.
房价不断上涨,房地产开发热度持续不退,这个行业泡沫破裂的可能性与日俱增。当前畸形发展的房地产业该如何朝健康方向扭转,是本文研究、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房价上涨与调控政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房价、房地产业、房地产市场一直是困扰我国理论界、管理层、普通百姓的一个热点、难点问题。由于房价快速上扬老百姓住房难的矛盾日益凸现,管理层调控的压力也越来越大。然而,无论政府如何出台政策调控,无论老百姓如何诟病,房价仍如脱缰之野马越涨越高。显然就房价论房价已经无法解决问题.必须通过分析诱发房价上涨的背后因素,来说明这一经济现象存在的合理性。笔者认为,作为正在加速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转型国家,房价上涨是有其客观性。  相似文献   

9.
当福利分房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后,商品房便成为了众所瞩目的焦点,房价的上升牵引着许多老百姓的目光,它已成为普通百姓消费支出的重点。对于一个企业而言,经济效益是它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于是,利润最大化势必成为企业经营的主要目标。如何在不影响国家税收前提下有效控制房价的攀升,创造房地产业良性循环的运行机制,已成为房地产业规范发展的一个迫切问题。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房地产业飞速发展,房价节节攀升,国家不断出台宏观政策来调控抑制房价,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加大税收杠杆的调节力度,通过税收政策的改革和创新来引导我国住房的理性消费势在必行。本文从税收角度分析了房价上涨的原因,对现行的税收政策提出了改革建议,以期稳定房价,促进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国内大部分城市近年来房价持续上涨,如杭州、上海等城市房价上涨之快、涨幅之高令人惊异。海内外的学术界和房地产界以及社会各界均对中国房价极为关注,笔者也就如下几个问题略抒己见。一、是房价决定地价,还是地价推动房价?这是学术界和房地产业长期争论的问题。笔者认为:此问题的答案要从宏观、长远的角度和具体案例的角度分析。一是从宏观、长远的角度分析,也就是从中国国情、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国城市化等方面分析,中国房地产市场是地价推动房价,而且这种推动是全面的、长期的、不可逆转的。首先,人多地少。土地是中国不可再生的稀缺…  相似文献   

12.
寒霜笼罩下的房地产业 宏观调控影响房地产业 2007年第四季度以来,深圳、广州出现住宅销量萎缩、房价下跌的情况,北京、上海虽然价格继续上涨,但销量同样出现下降现象,二线城市也整体表现低迷,房地产运行的指标已经明确显示出行业正处于阶段性的调整之中.  相似文献   

13.
汪文忠 《上海房地》2014,(10):54-55
近年来,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影响下,房地产市场虽然得到了一定的"降温",但是刚性需求的存在仍然决定了房地产业的发展趋势与前景。房地产业受到房价调控及各类成本上涨的影响,如何摆脱困境、有效提高项目经济利润,是目前房地产开发企业面临的首要问题。一、关于商品住宅项目成本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14.
影响房价的相关性因素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照国家的产业政策,房地产作为支柱产业而得到优先发展。西部大开发进入实施阶段,以及对申奥成功、上海“世博”效用、中国加入WTO的良好预期,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房地产业的发展。房地产对GDP的贡献率可以达到1~2个百分点,居各行业之首,而且,房地产与其他产业有很强的关联效应。近几年,上海、北京、杭州、深圳等城市的房价飙升,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忧虑。房价的上涨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还是一个社会问题,因为居住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生活需要,房价的高低与普通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那么,影响房价的因素究竟有哪些?从成本角度分析,有地价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宁波市的楼市正进入一个市场急速升温的阶段。百姓购房的需求高度膨胀,群体的非理性消费行为明显,房价上涨过快,商品住宅供应结构失衡。如何解决房地产业所面临的问题,并扬长避短,使房地产业纳入稳健发展的轨道?笔认为可以采取以下若干措施: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房地产业飞速发展,房价节节攀升,国家不断出台宏观政策来调控抑制房价,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加大税收杠杆的调节力度,通过税收政策的改革和创新来引导我国住房的理性消费势在必行。本文从税收角度分析了房价上涨的原因,对现行的税收政策提出了改革建议,以期稳定房价,促进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自2005年开始加强对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以来,已整整5年了。回顾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一个关键问题是,调控房地产市场如何实现既要促进经济增长,又要确保房价基本稳定的双重目标。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突出矛盾是.在强调压抑房价时,房地产业就萎缩低迷,影响其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而在强调发挥其促进经济增长作用时.房地产业就繁荣,房价又必然快速上升。  相似文献   

18.
《东南置业》2007,(10):14-14
08年后房价不仅会涨 而且可能涨得更快,住房保障新政已考虑到中等收入群体,房产泡沫迹象明显 建议不要到上海买房,房价过高 让所有人租房是推卸责任,提高首付是对房地产行业的最后警告,港股直通车可以减轻国内房地产业压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李奎基 《民营科技》2011,(3):153-153
近几年来,我国的房价收入比持续升高,使得买房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房价失控,不仅是重大的社会民生问题,而且严重影响了我国的经济发展。稳住房价,解决群众的住房难题,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任务,是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体现,对引导房地产业健康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对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有着重大意义。因此,如何控制房价收入比,实现胡锦涛同志提出的"住有所居",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相似文献   

20.
上海楼市再次出现成交"井喷"的行情,购房人加速买房的背后,是对未来房价继续上涨的担忧和对优惠政策的误读近期,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上海考察保障性住房工程进展情况时表示,要把保障性住房建设放在房地产业发展的重要位置,在财政、金融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