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增强企业活力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煤炭企业长期以来由于经济体制同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企业的手脚被捆绑得死死的,想“活”也活不起来。实行煤炭总承包以后,扩大了企业的经营自主权,为搞活煤炭企业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但是,能不能活起来,还要靠各个企业的努力,  相似文献   

2.
搞活煤矿需要一定的外部条件。平心而论,现在的环境比刚开始总承包时已有所改善,但仍有不少问题。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搞活统配煤矿少说有“三难”。不放权难,放亦难过去企业没有自主权,办事难就不必说了。总承包后扩大了统配煤矿的自主权,按说办事该容易了,实际上不尽然。有些宣布给企业的权力并没有真正放下来,有的已经放了的权又被上级有关部门通过一些  相似文献   

3.
统配煤炭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从承包层次来讲,有企业对煤炭部的企业同国家的承包,有企业同所属相对独立单位的承包,也有企业内部的层层承包。从承包形式来讲,有企业领导集团承包、全员现金抵押承包、全民所有集体承包经营以及个人承包等,并且在确定企业承包领导人时开始引入了竞争机制。实践证明,各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在扩大企业自主权,改善企业经营机  相似文献   

4.
几年来的实践证明,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的方向是正确的,效果是显著的。为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总结近几年承包经营的经验,我认为必须正确处理好以下四个关系。一、承包与内部配套改革的关系企业对国家承包,明确了责、权、利关系,为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搞活企业提供了条件。但是,增强企业活力的关键在企业内部,只有建立起与承包相适应的内部经营管理机制,承包制的效能才能充分发挥,真正搞活企业。实行总承包以来,我们从强化  相似文献   

5.
搞活国有煤炭企业的思路与对策探讨肥城矿务局公茂泉一、企业改革的效果和存在问题十几年来改革的不断深化,对增强企业活力,转换经营机制,打破原有企业制度的框框,提高经济效益,起到了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是企业经营自主权有了新的扩大。国家取消了煤炭指令性计...  相似文献   

6.
企业是独立的经济实体和市场竞争的主体,应有自主的经营权。在企业改革的进程中,从扩权让利、利润承包到推行经营承包责任制,从税利分流到《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的思想贯彻始终。随着企业自主权的不断扩大,出现了另一种值得注意的现象,有些掌握了企业  相似文献   

7.
“增强企业活力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煤炭企业由于长期以来经济体制同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企业的手脚被捆的死死的,想活也活不起来,使得煤炭生产供不应求,成为发展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1985年煤炭实行总承包以后,扩大了企业自主权,为搞活煤炭企业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我国煤炭产量去年达到八亿五千万吨,煤炭供求关系长期紧张的局面开始趋向缓和.  相似文献   

8.
一、要充分认识搞活大中企业是城市改革的重点和难点1.“七五”计划提出改革的三项任务:搞活企业,完善市场体系,加强宏观控制。从目前情况看,重点是搞活企业,这是基础。企业经营机制不解决,其它问题都不好办。困难也在于搞活企业,主要是搞活大中型企业。近几年来,我们在扩大企业自主权,变革宏观调节手段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一些小企业也确实比较活了,但国营大中型  相似文献   

9.
煤矿施工企业在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中,许多工程处扩大了工区的自主权。工程处只要得到一定比例的管理费和盈利分成,对工区实行“以包代管”的办法。这种做法产生了降低施工速度、不能按劳分配、削弱管理功能的不良影响。为此,笔者提出如下改进建议。改工区经济全面承包为进尺工资加单项奖惩办法;简化工区核算办法,使工区把主要精力集中于加快施工速度,提高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10.
在搞活经济方针下,我国小企业有了较多的经营自主权,也就是说小企业已经比较活了。但是大企业却仍然感到动转不灵,手脚被捆得很死。不能设想:大批小企业活了,而作为国民经济骨干的大企业活不起来,搞活经济的方针能够全面落实。所以大企业也要搞活。周叔莲同志以此为题为本刊写了这篇文章,列举了一些大企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从理论上阐述了搞活大企业的必要性,并对一些不同意搞活大企业的理由进行了分析。结论是解除对大企业的各种束缚,才能使骨干企业具有充分的活力,承担起骨干企业的使命。  相似文献   

11.
目前作为电力基层企业的发电厂,经营机制没有得到转变,基本上仍是省电力局行政机构的附属物,省电力公司的一个发电车间,收支两条线没有打破,远没有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主要是扩大和落实企业的经营自主权。这是转换经营机制的关键所在,而转换经营机制实质就是调整国家与企业的责、权、利关系。要不要落实发电厂作为一个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通过什么形式去落实?这是当前我们企业管理协会工作者研讨的课题。本文就实行投入产出内部承包落实发电厂经营自主权谈谈看法并提出承包的构思。  相似文献   

12.
企业法已明确了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具体规定。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是企业搞活经营的关键。企业的承包经营责任制要从根本上解决承包经营者责、权、利不能统一的问题,承包经营的最终结果是要能够在企业内部形成“千斤重担众人挑,公司目标万人保”的局面,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提高企业鼓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政企分开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也是当前深化企业改革的关键。实现政企分开既是十分重要也是非常艰巨的任务,应该引起社会各界高度重视。一、要对政企不分的现状有正确的估计这几年在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上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成绩。有的同志据此认为,“政府职能转换取得了很大成效”,似乎政企不分的现状不严重了,不必强调政企公开的任务了。我认为,扩大企业自主权的成绩是应该肯定的,但是不能高估了政府职能转变的成效,更不能认为政企不分的现状不严重了,对实现政企分开的任务还不能有丝毫懈怠,这里涉及这样一个问题:从企业…  相似文献   

14.
青海省公路桥梁工程公司1989年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以来,积极转换经营机制,主动走向市场,先后完成了由扩大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逐渐向全面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过渡;从单纯的生产型向多种经营型转变;从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移;由过去的粗放经营转向集约经营的几个改革阶段,使企业在改革中不断发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四大确立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我们的改革目标更为明确和具体——即市场化。对于实现市场化,小型企业、集体企业、乡镇企业及私营企业问题不是很大,关键在于国有大中型企业这一大块。改革以来,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一直是一个“永恒”的课题。所以怎样搞活大中型企业,使之更快地向市场迈进是我们急待解决的问题。我们的观点是应允许国有大中型企业从实际出发,自由选择改革方式走向市场。 一、国有大中型企业已经不同程度地形成了向市场化迈进的内部力量 改革十六年来,国有大中型企业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已经朝市场化方向一步一步地迈进了。从改革初期的为扩权让利而实行的扩大企业自主权和实行经济责任制,到实现政企职责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的各种类型承包经营责任制的推行;从把企业推向市场为中心的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到以理顺产权关系、实行政企分开为核心,深化企业产权制度的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已不再是昔日模样,市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增强企业活力为中心环节的企业改革,取得了较大进展.回顾总结企业改革的实践,有几个问题要进一步总结经验,进行认真思考.一、企业改革的基本实践企业改革是从1979年以利润分成为主要内容的扩权试点开始的.大体经历了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推行厂长负责制、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三个主要阶段.  相似文献   

17.
随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企业经营自主权的相对扩大,各种经济组织之间、企业之间的横向联系加强,各种经济手段的运用,集资入股经营也随之开始出现。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如何看待这种经济现象,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与企业会计制度创新王君彩(一)十几年来,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从扩大企业自主权到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一直到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经过了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在增强企业活力,提高经济效益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企业改革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只靠政府减...  相似文献   

19.
北京长峰机电技术研究设计院的企业改革主要经历了几个大的标志性阶段:企业升级、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厂长负责制承包经营责任制、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军民品分线、调整结构、学邯钢和IS09000认证、全员劳动合同制等。20年的改革实践,转变了企业经营理念,增强了企业的管理基础工作,促进了企业运行机制的转换。  相似文献   

20.
在深化企业内部改革中,建立和完善企业的经营机制,关键是要通过一定的经营方式,把经营责任、经营权力、经营利益结合起来,全面配套落实到经营者和职工中去。实践表明,目前实行的承包经营责任制,有利于健全、完善企业内部的多种经营机制,不失为搞活全民所有制企业的一种好形式。然而,细加考察发现,有些企业的承包机制引入却步履蹒跚,把“包”公冷落在大门之外,或者承包指标没有落到实处,经营者“奉命承包”,工段、班组乃至个人缺乏动力,这是企业经营机制不完善的表现。本文就如何完善企业内部承包机制的几个问题谈点管见。 要放水养鱼而不能竭泽而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