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提供了一个微观模拟模型,用于分析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的收入分配效应.模型通过收入调整、收入时化和税收制度实施更新微观个体的收入状态,通过对微观个体收入状态的统计估算税收制度的收入分配效应.应用吉林省城镇居民的微观数据,我们对个人所得税制度的收入分配效应进行了模拟.模拟结果表明:个人所得税制度的谩计基本满足居民之间和地区之间税负公平原则;尽管目前个人所得税制度的实施没有起到明显降低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效果,但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持续增长和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税收制度调控居民收入分配的能力将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2.
代际传递和空间差异共同影响社会不同阶层的晋升渠道,这对经济发展乃至中国梦的实现至关重要。本文研究发现个体出生环境对未来收入的影响由家庭代际传递能力和本地人力资本外部性共同决定。(1)城市人力资本水平和家庭代际传递对个体工资存在长期影响;(2)人口在城市间的流动会弱化出生地城市对个体工资的固化作用。利用相关外生冲击,如计划生育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三线建设等准自然实验,发现个人收入的空间固化特征并未被显著削弱。政府应提升地区间教育资源均等化水平,推动人力资本在城市间的流动。  相似文献   

3.
优化收入分配、促进代际收入流动是推进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本文基于2010—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采用代际收入弹性和代际收入百分位排序关联系数测量代际收入流动,实证检验社会保险对代际收入流动的影响。研究发现,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医保显著抑制代际收入流动,新农合对代际收入流动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这种影响在低收入父代家庭和城镇地区更加显著。采用工具变量法控制内生性后的研究结论依然稳健。作用机制分析表明,社会保险通过人力资本、财富资本和借贷资本三种渠道影响代际收入流动。基于实证结论,本文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增强社会保险的反贫困和收入再分配功能,进而夯实代际收入流动的物质基础,助力共同富裕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4.
前沿文献关注技术进步对劳动收入分配的影响,却普遍忽视人工智能技术对代际层面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基于此,利用2010—2016年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构建父辈和子代收入百分位阶层测度代际收入流动性及流动方向,考察人工智能技术对代际收入不平等问题的作用。结果显示:人工智能技术促进代际收入流动性增强,并进一步促进代际收入向上流动,且对家庭教育程度中等、男性和非农户个体,以及市场化水平较高、知识产权保护程度中高、财政教育支出水平中高地区个体的代际收入向上流动具有更显著促进作用。此外,人工智能技术通过促进代际职业向上流动和劳动力迁移的途径作用于代际收入向上流动。因此,应加大对人工智能技术及相关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通过推进市场化改革和教育公平、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加大财政教育支出水平等,充分释放人工智能技术促进代际收入向上流动的红利。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2011年全国基线调查数据,探讨了中国代际收入流动性及其作用机制。当前中国代际收入弹性在各年龄阶段人群中呈现U型曲线特点,90年代出生的居民面临的代际收入弹性较高,即代际流动性较低。运用阶层线性模型分析了代际间的交互作用机制:父代的收入水平和工作性质会通过影响子代个体特征变量的边际系数对子女的收入产生间接影响。教育是打破阶层固化的重要途径,但实证分析表明,父代的职业对子女的教育收益率存在显著影响,机会的不平等阻碍了代际流动。因此,政策改革应当保障教育机会和就业机会的平等,从而推动社会代际收入流动,促进收入分配结构合理化。  相似文献   

6.
韩中  赵红雨 《金融评论》2023,(4):93-108+125-126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收入不平等和收入差距扩大的问题日益突出,代际收入流动问题备受关注。本文从父代居住模式的全新视角出发,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微观数据,采用对数线性回归模型,引入父代参保状态和再就业状态变量,对我国城镇和农村家庭父代收入对子代收入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发现:(1)父代收入对子代收入的影响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父代收入越高,促进代际收入流动的可能性越大;(2)父代的健康状况、参保状态影响子代收入,父代医疗方面的支出对子代收入有显著的负向影响;(3)城市中的子代代际收入流动性高于农村,更容易保持或高于父代所在的收入阶层;(4)得益于父代提供的代际照料和代际支持,与父代同住的子代有更高的代际收入流动性。人口老龄化加剧了代际收入流动的复杂性,因此研究老龄化背景下代际收入流动有利于探究子代收入的变动原因及其机制,揭示收入不平等的根源,从而实现社会公平、缩小收入差异。  相似文献   

7.
数字普惠金融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推动共同富裕的新契机。本文采用2014年、2016年和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三轮调查数据,以及2012年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相关数据,运用门槛模型实证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对代际收入流动影响的门槛效应,并运用OLS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对代际收入流动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代际收入流动的影响具有门槛效应。在未达到门槛值时,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不利于代际收入流动;在超过门槛值后,数字普惠金融对代际收入流动具有促进作用。机制分析表明,初期阶段数字普惠金融受限于数字鸿沟,增大了代际收入关联性,不利于代际收入流动。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低收入家庭、农业家庭、低受教育水平家庭和西部地区的代际收入流动产生不利影响。本文的研究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决策参考,为促进代际收入流动和推动共同富裕提供了微观证据。  相似文献   

8.
韩雷  刘芳  侯新烁 《经济地理》2019,39(10):36-42,77
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微观调查数据,采用宏观与微观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省际层面分析幼年迁徙人口分布的空间特征,同时,比较了人口幼年迁徙对成年收入影响的区域差异。主要结论包括:①幼年迁徙人口分布整体情况为:西部地区中部地区东部地区,其中上海、辽宁和广东省在总数上占比最高。②幼年迁徙人口不断集聚于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分布占比不断缩小,存在"中部凹陷"状况。③在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影响下,只有向"好"环境迁徙,对成年收入才具有正向推动作用。其中东部地区的人力资本投资回报率比中西部地区高3.7个百分点;城市地区的人力资本投资回报率比农村地区高2.9个百分点。通过机制分析发现幼年迁徙对人力资本投资的正向效应是影响成年收入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9.
选取江苏省苏南、苏中、苏北2002—2011年人均居民收入、人均居民存、贷款款余额数据,运用面板单位根检验、面板协整分析和时刻个体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发现长期内,苏南地区和苏中地区的金融发展水平对居民收入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而苏北地区的金融发展对居民收入增长的正向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一份来自中国的长跨期微观非血亲父子(女)配对数据,在剔除基因遗传影响基础上,实证检验了政府公共服务政策对个体代际职业流动的影响。为了弱化家户选择能力上的内生性,我们侧重从政府公共设施布局的角度来刻画公共服务机会。研究结果表明:(1)覆盖有学校、医疗卫生及公共设施等公共品的社区中,子女在代际间职业向上流动上具有显著优势;(2)在考虑居民主动选择政策及估计方法等进一步检验中,结论保持稳健;(3)平均而言,享受着更好的公共服务机会的居民,在受教育年限上显著地高于其他条件相同的非公共政策恩惠地区居民,这最终使他们在代际职业地位提升中具有更高的概率。本研究对中国政府在社会公平目标下,公共服务政策实施及布局优化具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移民教育代际流动性视角探讨了非自愿搬迁对移民教育公平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移民教育代际梯次流动与跨越式流动的模式,并利用三峡库区非自愿搬迁移民调研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非自愿搬迁显著提高了移民教育代际流动性,有利于促进教育代际公平发展。异质性与机制分析发现,相比市内安置和后靠安置,市外安置和非后靠安置更有利于改善移民教育代际流动性;宏观受教育机会环境、家庭社会交往环境以及个体同伴相处环境在非自愿搬迁改善移民教育代际流动性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强化作用。此外,在不同教育层级上非自愿搬迁对移民教育代际流动性的影响呈现非对称性特征,非自愿搬迁对移民教育代际流动性的改善主要发生在较低教育层级,且在该层级上移民教育有明显的代际跨越式向上流动,但移民并未明显由较高教育层级代际梯次流向更高教育层级。本文的研究发现对基于教育代际流动规模和质量双重视角保障移民教育公平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2.
数字普惠金融的普惠性,在于其促进机会平等和收入分配公平.本文基于2011-2017年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数、企业工商注册信息和居民收入差距的匹配数据,从城乡差异的视角考察了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结果 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居民收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对农村居民的收入效应更大,从而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本文发现,激发农村居民创业是数字普惠金融改善收入分配的重要机制,并且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居民创业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小微或劳动密集型创业.本文的结果揭示了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益贫性"特征,即无论是收入效应还是创业活动,农村居民均从中获得了更多的发展红利.  相似文献   

13.
基于平等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公平观,本文指出公平应包括机会公平和结果公平两大维度。公平视角下个人所得税也应该致力于对机会公平的维护和对收入再分配结果公平的正向调节。为分析2018年个税改革的公平效应,本文采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的微观调研数据(CHFS2017),通过微观模拟的方式进行了测度。结果表明,新一轮个税改革弱化了个税的再分配效应,这是由于免征额的提高在增进个税累进性的同时减弱了个税的平均税率。但是,从机会公平的角度来看,免征额的提高和专项附加扣除的引入强化了个人所得税对机会公平的维护。因此,应该更加理性地看待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公平效应,在此基础上可对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进行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4.
李辉  王良健 《经济地理》2019,39(6):86-96
近年来房价迅速上涨,对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提出新挑战。文章从理论上探讨房价对流动人口长期居留意愿的影响机理,然后将2015、2016年31 403个流动人员样本与177个地级以上城市房价数据进行匹配,采用含内生变量的Probit两步估计模型检验房价和房价收入比对流动人口长期居留意愿的影响,并加入相关变量的交叉项进一步检验影响效应的个体差异和城市差异。结果表明:①房价对流动人口长期居留意愿影响不显著,房价收入比对流动人口长期居留意愿存在显著负影响。②附着在房价之上的城市公共服务有助于减弱房价收入比上涨对流动人口长期居留意愿的负效应。③房价收入比上涨对未打算在城市购房的流动人口的长期居留意愿的消极效应大于打算在城市购房的流动人口。此外,房价收入比上涨对流动人口长期居留的影响效应还存在显著的代际差异、流动距离差异。  相似文献   

15.
居民受教育水平与收入能力有着密切的关联,教育差距与收入差距具有循环作用效应.致力于教育公平,可以实现收入起点上的公平,打破贫穷落后的代际传递.建立教育调节居民收入差距的长效机制,可以实现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双赢.要发挥教育调节居民收入差距的作用,就必须大力解决教育不公问题.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1989—2015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在县市、年份和出生队列三个维度构建了三重差分模型,评估了中国九年义务教育政策实施对居民收入的长期影响效应,并检验了其背后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九年义务教育政策对居民未来进入劳动力市场后的工资收入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即九年义务教育对个体长期收入提升具有促进作用;(2)异质性分析发现,女性群体、政策受益时间长、农村及中西部地区居民从该政策中受益更多,与此同时,该政策早期和中期实施效果较好,而政策实施后期未达到预期效果;(3)九年义务教育政策显著增加了个体受教育年限,并提高了初中及后续教育的毕业率,最终增加了个体的长期收入。本文的研究对于全面评估中国九年义务教育政策实施效果、推动中国教育改革以及实现社会效率和公平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改革就是要让人民群众能有更多获得感,提升民众获得感业已成为检验改革成效的"试金石"。从获得感生成基础的实际获得与诱导路径的公平认知角度探究获得感的生成机制,采用定序Logistic模型对CGSS2010数据检验发现:收入仅是触发获得感产生的必要但非充分条件。获得感对于收入的响应服从边际效应递减规律,印证了现实困境中获得感的"钝化"效应;社会地位流动通过双重渠道作用于获得感;公平认知框架对于获得感的生成存在诱导效应。当个体对自我获得处境存在公平认知时,将显著地提升获得感。当个体对社会抱有公平信念时,对获得感的生成也存在正向驱动作用;基础触发路径与认知诱导路径下实际获得与公平信念的交互作用,形成获得感的叠加效应。  相似文献   

18.
居民受教育水平与收入能力有着密切的关联,教育差距与收入差距具有循环作用效应。致力于教育公平,可以实现收入起点上的公平,打破贫穷落后的代际传递。建立教育调节居民收入差距的长效机制,可以实现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双赢。要发挥教育调节居民收入差距的作用,就必须大力解决教育不公问题。  相似文献   

19.
《经济研究》2017,(9):165-181
本文以两个相互独立的具有全国代表性的微观家庭调查数据库为数据基础,在采用多重估计方法对流动性趋势进行估计的基础上,引入流动性分解方法对代际流动性趋势的构成进行分解。估计结果显示,我国代际流动性呈现的"倒U型"趋势,在城镇人口和农村人口中都同时存在;约20世纪60年代前出生的子代,代际教育流动性呈现上升趋势,对于在60年代中期后出生的一代人,其代际教育流动性呈现下降趋势。对代际流动性趋势构成的分解结果显示我国的代际流动,主要来源于增长效应,即由社会阶层分布在时间维度上的变化所引起的流动,是社会总量发展的结果;排序效应所引起的流动性水平次之;离散流动对总体流动性贡献不大。增长效应的变化趋势是总体代际流动性变化趋势的主导因素;将增长效应从总体流动中剔除后,代际流动性的变化趋势变得较为平稳。  相似文献   

20.
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硬件基础,数字基础设施对经济效率的促进作用已得到广泛论证。那么,数字基础设施能否促进社会公平,尤其是能否促进以代际流动为代表的、更能体现发展机会的公平性与开放性的纵向公平?本文主要研究数字基础设施对农村人口代际收入向上流动的影响。首先,在新古典增长模型和代际收入流动分析框架基础上,从理论上探讨了数字基础设施对代际收入向上流动的影响以及作用机制,然后将“宽带中国”政策外生冲击与CFPS数据相结合,利用DID模型以及包括工具变量法在内的多种内生性分析方法从实证角度检验了这一影响,并探讨了其中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从劳动力供给侧来看,数字基础设施有助于提高父代对农村户籍子代人力资本投资的回报,减少农村户籍子代对父代社会资本的继承,即能够通过破解教育资源以及高水平社会资本对农村户籍子代的约束,实现对劳动力供给侧的数字化赋能。从劳动力需求侧来看,数字基础设施通过促进产业创新,提高市场化水平,增强社会监督,促进公平与法治,可以为农村户籍子代收入向上流动提供良好的“市场运气”,实现对劳动力需求侧的数字化赋能。本文为更好地理解新发展阶段的特征事实对代际向上流动的影响以及更全面地评价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