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晓丽 《魅力中国》2011,(8):125-125
随着人肉搜索事件的频繁多发,网络“人肉搜索”逐渐演化成网络暴力,公民个人信息遭到泄露,其中名誉权、隐私权日益成为保护的重点,徐州立法“毁灭性”禁止人肉搜索,且侵权责任法公布确立隐私权的独立地位,刑法修正案七也增加新罪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对人肉搜索禁止或放开,是否对其进行刑法规制引发学者的讨论。本文通过对人肉搜索的基本介绍,引出对其是否入刑的争论,之后笔者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试图构建公民个人信息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2.
"人肉搜索"作为一种网络新生事物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对于"人肉搜索"的罪与非罪的定性是正确分析处理"人肉搜索"问题的关键步骤。本文从"人肉搜索"的产生和起源以及概念谈起,论述了"人肉搜索"不应纳入刑法规制范围内的几点理由,探讨了"人肉搜索"不被刑法规制后的其他规制和救济手段,以期达到既保护公民言论自由权和监督权,又合理规制"人肉搜索"这一行为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人肉搜索”事件频发不断,扮演的角色亦正亦邪,由此引发轩然大波,引起社会高度关注。为何“人肉搜索”屡遭质疑?  相似文献   

4.
石恺 《魅力中国》2010,(29):67-67
近年来,在信息社会互联网领域出现的“人肉搜索”现象,已经受到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人肉搜索”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人肉搜索”具有发掘真相与发挥舆论监督作用的正面意义;另一方面,由于网络的隐匿性以及责任追究的不明确性,使得人们的言论随便而肆意,也使“人肉搜索”有了多数人的暴政之嫌。因此,在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同时,如何引导“人肉搜索”发挥正面作用,抑制其负面作用,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针对人肉搜索第一案,主流观点认为该案的判决体现了法律对公民网络隐私权的保护。然而,本文运用法经济学原理对该案所作的实证分析表明:考虑到网络服务提供者的营利性和受害人对保持沉默的偏好,在网络侵权案件中法律没有对当事人的隐私权提供有效保护。人肉搜索第一案的判决结果意味着将来不会再有人因人肉搜索而诉诸司法途径来保护自己的隐私权,该案将同时成为人肉搜索"最后一案"。为了有效保护公民的隐私权,一方面,《侵权责任法》草案的相关条款必须得到修正,应当对营利性网络服务提供者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另一方面,主管机关对于故意发布侵权信息的营利性网络服务提供者要实施行政处罚。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在互联网领域出现的"人肉搜索"现象,已经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一方面,"人肉搜索"具有一定的社会舆论监督意义,另一方面,其通常是一个群体针对某个人进行所谓的道德审判,往往会涉及侵害个人的隐私权以及侵犯公民的其他正当权益.因此,在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同时,发挥"人肉搜索"的正面作用,并对其加以理性的约束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曹若瑶 《魅力中国》2010,(6):122-123
“人肉搜索”一直备受争议。其与我国宪法赋予公民的三项基本权利有着不可分的关系,值得思考。  相似文献   

8.
赵书荣 《魅力中国》2011,(21):161-161
“人肉搜索”在发挥社会舆论监督的同时,往往会涉及侵害个人的隐私权以及侵犯公民的其他正当权益。因此,如何发挥“人肉搜索”的正面作用,约束不当言论和行为,给“人肉搜索”一个适度合理的法治框架,让“人肉搜索”在法律的框架内进行,从而发挥越来越多的正面效应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朱晓征 《魅力中国》2010,(32):127-127
从“虐猫事件”到“华南虎照事件”,从“史上最牛的小三”到北京市朝阳法院审理的“网络暴力第一案”,网络人肉搜索时时吸引着公众的眼球。人们既对“人肉搜索”的网络力量惊叹不已,也对它的狂轰滥炸退避三舍。本文将从刑事立法的角度展开对“人肉搜索”行为的分析,并对其应否追究“人肉搜索”者的刑事责任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0.
自进入21世纪以来,人肉搜索在互联网上成为一个颇受争议的新事物,并对人们的现实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一方面人肉搜索弘扬了正义,弘扬了真善美,另一方面"人肉搜索"在弘扬道德追求的同时,也进行了"反道德"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侵犯了名誉权、隐私权等。本研究提出了解决"人肉搜索"弊端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网络社区人肉搜索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人们对其日益关注,褒贬不一。本文试图从道德层面对"人肉搜索"进行全面分析,理清其利弊,并探讨对其发展方向的引导和管理方法,促使人肉搜索扬长避短,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2.
近日,一项调查显示,近五成(47.3%)公众认为人肉搜索是不是网络暴力要“视情况而定”,近八成(79.9%)公众认为应该更好地规范人肉搜索。维护正义还是网络暴力?去年年末,因为在接受采访时说了一句网页“很黄很暴力”,北京市13岁女生张某的视频、图片、恶搞漫画、帖子一夜之间泛滥成灾,更有甚者将她的出生年月、出生医院、所在学校、平时成绩以及所获奖励悉数搜索出来。  相似文献   

13.
张瑶 《发展》2013,(3):98-100
"如果你爱他,把他放到人肉搜索引擎上去,你很快就会知道他的一切;如果你恨他,把他放到人肉搜索引擎上去,因为那里是地狱。""人肉搜索"从它出现时起,便已然游走在法律与道德的灰色地带。一、人肉搜索概述  相似文献   

14.
人肉搜索作为一个新出现的网络名词出现在越来越多人的视野里,这一现象带来了一系列较大社会影响,同时也引起了刑法层面上的思考,本文从人肉搜索的相关概念入手,在类比了刑法中个别犯罪定义后,从学理和现实上思考了人肉搜索入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吕武 《魅力中国》2010,(3X):146-146
在人肉搜索所引发的各类网络事件中,对当事人隐私权的肆意侵犯,使人们开始质疑,打着伸张公平正义大旗的人肉搜索,是否有权利扮演道德警察的角色,它的出现对新型网络社会的成熟发展将发挥着怎样的作用。为了更加全面和客观地认识人肉搜索现象,我们需要多维度、多视角地对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网络社区人内搜索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人们对其日益关注,褒贬不一.本文试图从道德层面对"人肉搜索"进行全面分析,理清其利弊,并探讨对其发展方向的引导和管理方法,促使人肉搜索扬长避短,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7.
不要跟我说什么——这个信息化时代,人肉搜索、个人信息倒卖等等手法可以当众扒光任何一个被锁定的人,从而让隐私曝光,毫无安全感可言.我倒要反问一句——与隐私被迫外泄同等比重的,难道不是全民的主动爱现、集体共患的暴露癖? 过气明星周彦宏不仅爱自暴隐私,还经常有意无意透露圈内秘密,比如很多演员为了上镜好看用尽各种方法,甚至采用吃摇头丸的方法减肥.周还向记者透露娱乐圈吸毒人员名单,几乎个个都是国内一线演员.可能这些艺人自己都没有想到,昨天的朋友反倒让自己成了"被迫暴露"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18.
"人肉搜索"逐渐成为一个热门的社会问题,人们不仅惊叹它强大的威力,也感慨于它带来的对隐私权以及名誉权的侵犯,以及在"人肉搜索"背后的网站扮演着一种什么样的角色,这些都是双刃剑之另一端.要解决这些问题,不仅应该从法律上明确界定网络中的隐私权名誉权,建立完善、统一的保护制度,更应该对网站的责任作出明确的划分,同时,大众的自律道德亦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晚近的"人肉搜索"现象已然成为网络和现实生活中的热门议题,众多人士常运用此种方式以获取特定的真实信息。然而,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对此却没有作出明确规定,侵犯公民隐私权的现象时有发生,言论自由与隐私权冲突明显。对此,在厘清人肉搜索基本内涵的基础上,适用相关法学理论进行剖析,在立法、执法和司法等各方面对人肉搜索进行有效规制,以期可以遏制网络行为的暴力化,重构互联网领域的良好秩序。  相似文献   

20.
拍案说法     
“人肉搜索第一案” “人肉搜索第一案”又被称为“网络暴力第一案”。该案中的北京女白领姜某在自杀之前,她写下“死亡博客”,记载了她自杀前的心路历程,并提及丈夫的姓名、工作单位地址等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