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浅析债权出资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公司法》出台后,除明确列举货币、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四种可以出资的财产外,还规定可评估可转让的非货币财产也可以作价出资。从各国商法和公司法律制度来看,非货币出资一般应具备四个要件,即确定性、现存的价值物、评价的可能性、独立转让性。尽管部分学者认为债权符合以上特点,且为国外立法所证实,但债权在以上四个方面确实与其他非货币财产存在差异。特别是在我国目前的法律框架和社会诚信环境下,完全允许以债权出资具有较大的风险。胡振华的《浅析债权出资的几个问题》一文,提出了制定我国债权出资登记办法的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在资产重组中采用债权、股权出资的情况已越来越多,探索一套既切实可行又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债权、股权出资验资程序,已成为我国注册会计师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依据新审计准则和准则指南的规定,结合实践,介绍以债权、股权出资的审验程序和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3.
孙晔 《财会月刊》2008,(4):57-58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在资产重组中采用债权、股权出资的情况已越来越多,探索一套既切实可行又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债权、股权出资验资程序,已成为我国注册会计师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依据新审计准则和准则指南的规定,结合实践,介绍以债权、股权出资的审验程序和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4.
以对第三人的债权出资是债权出资的方式之一,在国外的立法和实务中均有所涉及,但在我国的立法和司法实践中尚属空白。本文对该种出资方式存在的风险和产生的影响及我国的立法现状进行分析,重点从程序机制和保障机制两个方面构建我国对这种出资方式应当具备的法律规制,实现相关各方主体之间的利益平衡。  相似文献   

5.
由于《合同法》条文容量的有限性及实践中当事人对法律的了解甚微或者无知,造成许多的债权转让纠纷。债权转让应把握好以下几个法律问题:分清债权转让与债务转让、向第三人履行债务、第三人代为履行的关系;可转让债权的内容;合同债权的转让协议应通知债务人;债权转让后债权转让人应承担的责任。  相似文献   

6.
张金德  高昆 《活力》2010,(8):72-72
一、国家出资企业应收债权目前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主要原因 (一)国家出资企业应收债权目前存在的问题 相对于几年前国家出资企业应收债权的管理状况.现在国家出资企业对于应收债权的管理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从目前情况来看。有些国家出资企业对于应收债权的管理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是没有及时清收应收债权.致使部分应收债权超过了诉讼时效,导致了国有资产流失。  相似文献   

7.
依据我国公司法的立法原意以及公司法律的基本理论,以其他公司股权作为对另一公司的出资,在法律上应当并无障碍。但是,实践中,投资人如何实现以其在其他公司的股权作为对另一个公司出资,并且使股权成为该项出资的支付手段,尚无明确的法律规定和操作规范。笔者认为,顺利实现股权作为另一个拟投资公司的出资,应当解决哪些财产可以作为出资、  相似文献   

8.
隐名出资是经济领域内普遍存在的现象,它对于活跃市场有积极意义,但也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法律问题.通过阐释隐名出资的起源、成因及分类,分析隐名出资常见的法律问题及其司法实践,提出了立法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公司通过债权转股权方式,可消除资金供需双方的矛盾和担忧,本文详细分析了公司债权和股权的内函及法律地位、公司债权转股权的前提条件。面对公司债权转股权所面临的挑战,初步提出了监管要求及应采取的限制措施,以弥补公司债权转股权过程存在的漏洞和风险。  相似文献   

10.
本文阐述人力资本出资的适格性及其是否有利于债权人利益的保护,以及人力资本评估等问题,并就人力资本出资的法律制度给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知识产权出资的内涵和特征入手,分析了我国现行企业知识产权出资制度存在的法律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相关建议和措施。完善和健全企业知识产权出资制度,有利于加快知识产权资本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地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新公司法第27条改变了我国旧公司法列举方式的出资制度,规定了股东可以用货币出资,也可以用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等出资,这是新公司法资本制度的改革。本文比较分析了新旧公司法出资制度的立法模式,解构了新公司法在出资制度上建立的法律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需进一步完善与出资制度相配套的其它制度。  相似文献   

13.
商业性债转股作为债务重组的新方式涉及诸多法律制度.企业会计准则和所得税法规尊重行为人债转股的动机,共同构建了商业性债转股的法律支持框架,但仍需完善,以使实务工作更加规范.债转股的核心是股权变动,涉及到债权出资合法性、合理性、股权退出等法律问题,亟待在公司法中寻求解决路径.协调健全的法律环境才能促进会计准则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14.
张贵银  陈旭 《电子财会》2005,(12):34-35
企业以应收债权向银行等金融机构(以下通称银行)贴现,在民商法上属于债权转让合同,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交易行为。但是,企业以应收账款等应收债权贴现(以下简称债权贴现),不同于一般的市场交易,必须在法律框架内谨慎操作,否则,将可能引发经济纠纷,给当事人双方或一方造成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5.
抵销策略是化解企业债权法律风险,保证债权得以实现的一种快捷有效方法.本文设计了法定抵销、约定抵销和破产抵销三种途径,并分别阐述了各自的适用条件.最后对抵销策略的禁用情形做了归纳.  相似文献   

16.
贷款担保是指按合同约定,由借款人或第三人提供一种保障债权人实现债权的法律措施,当债务到期未受情偿时,债权人依法行使担保权以清偿债权的法律行为。贷款担保的充足、可靠程度直接影响对贷款质量的判断。特别是借款人第一还款来源无法满足还款需求时,贷款担保往往将次要还款来源变成直接、现实的还款来源。  相似文献   

17.
瑕疵股权转让已成为现代市场经济活动中的一种常态。由瑕疵股权转让而引起的法律纠纷大有增多的趋势。瑕疵股权的产生主要缘于股东身份瑕疵和股东违反出资义务而导致的出资瑕疵。瑕疵股权的转让,涉及多方利益主体,存在一定的法律风险。股权转让不能因为股东身份资格和出资瑕疵就确认无效,关键是建立起有效的法律风险防范措施,这样才能减少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建立公平的交易市场环境。  相似文献   

18.
应收款项的互换(以下简称债权互换),是指一方以自有的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等债权,与另一方的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等债权的财产权、追索权进行互换,双方均按互换后的债权债务关系进行清收的法律行为。债权互换,一般不涉及现金或只涉及少量现金(即补价,补价一般不超过债权的25%),如果补价比例较大(指超过债权的25%),则作为债权转让处理。  相似文献   

19.
江虹 《企业经济》2006,(9):179-181
在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法律结构上存在许多独特的法律设计,如特设机构(SPV)的设立、贷款债权的转让、抵押贷款支撑债券的发行、信用提供的各种方式(如超额担保)以及破产风险隔离,等等。本文将分析当前开展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法律环境,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探讨如何利用法律变革推进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卞云 《企业研究》2012,(18):215+218
隐名出资人又叫隐名股东,是指实际认购出资,却不在公司章程、股东名册或工商登记材料中实际记载为股东的实际出资人。与此对应的,实际未出资,而对外显示为股东的则被称为显名股东或挂名股东。我国《公司法》第33条明确规定:"记载于股东名册的股东,可以依股东名册主张行使股东权利。登记事项发生变更的,应当办理变更登记,未经登记或者变更登记的,不得对抗第三人。"从中可以看出我国立法对隐名出资虽然间接承认其法律地位,但并非持鼓励态度,原因就是在现实生活中存在许多隐名出资来逃避诉讼、规避法院执行的现象。因此,笔者觉得有必要在此理清隐名出资人的法律地位,有效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