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经济货币是特定时点货币化经济量占经济总量的比例,M2/GDP则是衡量一个国家金融广化和深化的重要指标,但我国货币供应量远高于经济发展,M2/GDP趋势呈现与理论不符的畸高现象。其原因大体可分为内部货币化传导和外部经济体系两方面,主要从货币面层次出发,对我国"高货币化之谜"进行探索,并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2.
汪颖 《致富时代》2011,(6):21-21,27
口汪颖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摘要:货币化率即M2/GDP,是衡量一国经济货币化程度的重要指标。近年来我国的货币化率不断上升。该文从货币供给的角度探讨我国高货币化率的原因,建立计量经济模型进行实证分析,验证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和外汇占款确实对货币化率有正影响。  相似文献   

3.
近十几年,中国的M2/GDP水平持续攀升,且无明显减缓的迹象。该文从收入分配差距角度解析我国M2/GDP畸高的现象。经过研究发现,收入差距增大从消费角度和超额货币供给两个方面影响着M2/GDP比率,收入差距拉大的确是导致高M2/GDP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陈梅 《致富时代》2011,(6):13-1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货币化程度不断加深,M2/GDP已在2009年超过关日等发达国家,经济学者对我国高货币化现象的解释纷多。外汇顺差的加大、投资环境的恶化、政策银行的存在以及居民投资偏好的变化等因素的存在,加大了我国银行的存差,而我国的银行存差的不断扩大是导致我国M2/GDP不断攀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M2/GDP作为衡量货币化与金融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近年来在我国急剧上升,其隐含的体制问题及金融风险受到理论界和决策部门的广泛关注。试图依据M2/GDP的增长趋势,解释其快速上升的原因,并就M2中所包含的越来越多的居民与企业储蓄成为导致货币增速高于GDP增速,并形成通货膨胀压力的最重要因素出发,从商业银行控制流动性的角度,探寻控制M2/GDP上升趋势,确保经济金融的稳定运行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6.
文章分别以货币化程度(M2/GDP)和证券化程度(S/GDP)以及人均GDP增长率作为衡量金融发展以及经济增长的指标,并运用协整分析和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对江苏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江苏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协整关系,证券化程度是江苏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且货币化程度对江苏经济增长的贡献是很有限的。  相似文献   

7.
从我国经济货币化的现实出发,用广义货币(M2)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值来衡量经济货币化和金融深化的程度,从纵向对比和横向对比两个角度,描述了经济货币化的阶段变化及与主要经济体的差异。随后从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经济结构失衡、金融制度等角度分析造成我国经济高货币化的原因,并提出要深化改革,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培育创新驱动战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多层次金融体系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当今,货币供应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这一课题倍受研究学者关注。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吸收和借鉴相关研究方法,选取了1995年~2014年我国年度货币供应量(M1、M2)和国内生产总值(GDP)作为分析的样本数据进行的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长期来看,货币供应量对经济增长有着正向影响效应。货币供应量M1和M2均为GDP的Grange原因,货币供应量M1和M2对国内生产总值GDP实施冲击,短期时间里略有波动,但长期是趋于平稳,为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叶葳 《现代商贸工业》2010,22(1):157-15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M2/GDP一直呈现上升趋势。从1978年的0.32增长到2005年的1.98,这样的增长态势在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对于M2/GDP比率居高不下的原因,经济学家从各种角度给出了自己的解释。通过分析发现,是我国的经济的货币化、货币流通速度的下降、金融机构结构不合理、社会收入分配不均、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等迫使人们偏好储蓄,而且储蓄资金主要集中在银行业机构、迅猛增长的外汇储备等原因导致M2与GDP比率偏高。而且,中国的高货币化现象在一段时间内还将继续持续。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M2/GDP水平不断升高,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奇特现象。M2/GDP的持续上升是多方面因素共同发挥作用的结果,将从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中的货币交易需求、预防需求和投机需求三方面分别考察经济因素变化对M2/GDP比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一、引言"货币超发"是当前金融领域讨论较多的话题之一。部分学者认为,广义货币供应量M2或M2/GDP过高是"货币超发"的重要表征。中国人民银行的统计数据表明,2013年3月的M2已突破100万亿,M2和2012年全年GDP之比更是突破了200%。尽管从绝对数的角度来看,M2和M2/GDP确实过高,但要回答货币是否超发  相似文献   

12.
王玉 《黑龙江对外经贸》2010,(12):105-107,150
利用协整理论和误差修正模型估计我国静态和动态货币需求函数。结果显示:狭义货币(M1)、广义货币(M2)与收入、利率、汇率、货币化程度、通货膨胀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我国可以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且M1比M2更适合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相似文献   

13.
M2/GDP作为衡量货币化与金融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近年来数据的偏高受到理论界和决策部门的广泛关注。首先通过数据比较分析,得出我国M2/GDP的特点,并着重从金融体系中的主体构成、资产结构和运行效率的角度对M2/GDP偏高成因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4.
向松祚 《中国市场》2013,(19):16-19
中国高货币化现象与全球的高货币化密切相关。全球经济的三大核心失衡是虚拟经济恶性膨胀,全球的制造中心和货币金融中心相背离,各国的货币金融政策丧失独立性、受到国际金融市场的冲击。基于全球高货币化的衡量指标分析,指出货币体系崩溃是全球高货币化的核心根源。分析中国高货币化的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中国经济的根本性失衡。对策是从"管理和促进增长"向"管理和促进转型"转变;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获取全球金融的话语权;要使企业金融深化。  相似文献   

15.
靠投资和出口拉动经济的增长模式,加速了经济货币化趋势,降低M2占GDP比重,根本就是要实现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中国人民银行最新数据显示,截至3月末,中国广义货币M2达103.61万亿元,首次突破百万亿元大关(4月11日央行网站)。关于我国货币是否超发再次成为争论焦点,高物价、高房价的真凶是不是货币超发也成为关注点。先从近十几年M2增长速度分析看,2000年M2约为13万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存量资产对我国税收超GDP增长的影响,发现GDP是一个增量概念,仅计量当年商品和劳务增加值,而税收不仅要对当年商品和劳务增加值征税,也要对历年存量资产征税,狭义货币M1和广义货币M2供应量与税收的同步增长证实了这一观点.我国虚拟经济的迅猛增长推动了存量资产交易需求,指数分解的结果显示虚拟经济对我国税收超GDP增长部分的贡献率达到35%左右,而双主体税制中针对存量资产的税收体系推高了我国存量资产税收的增长,这两点是造成我国税收超常增长的根源.本文的意义在于解释了制度不变情况下的税收超GDP增长现象,而且论证了税收超GDP增长有其必然性,为揭示我国税收增长机制内在规律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1993年以来名义货币供给量M2在绝对量和增长率两方面均远远超过名义GDP,金融机构储蓄余额稳步增长。人们更多地选择以货币的形式保持收入和财富,而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似乎并不。明显,这种状况与人们的经济行为和心理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8.
对21个国家(地区)的数据进行计量分析得到的基本结论是外汇储备率与货币化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外汇储备的增加是中国货币化率快速提升的一个重要原因。M2/MI比率与货币化率呈正相关关系,部分解释了不同国家的货币化率的差异。提出建立合理的外汇管理体制和外汇政策,促进我国货币化率趋于合理的水平,促使我国经济体系平稳发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摆脱外部因素的制约,促进经济平衡发展;扩展外汇投资渠道,提高外汇投资收益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用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对2003—2007年间我国长期静态和短期动态的货币需求函数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货币需求与GDP、通货膨胀率、股票流通市值、汇率和利率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货币需求函数表现出高GDP弹性和低利率弹性,并表现出一定的股市流通市值弹性和汇率弹性;M2短期动态方程的稳定性与M1相比较差。基于上述分析,作者认为货币供应量不再适合做为货币政策的中介变量。  相似文献   

20.
中国高货币化之谜一直是国内外主流经济学家关注的问题,然而相关文献表明在这方面的研究并没有获得实质性的进展。通过向量自回归模型与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研究M2对消费、投资、政府支出、进出口之间的动态影响与产出效应,相关的结果一致支持货币供给是消费、投资、出口增长的原因,并得出了我国货币供给外生性的结论,这与我国货币供给内生性的传统观点相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