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研究》2017,(7):79-93
本文基于ISIC四分位产业数据,测算了51个国家出口与内需的结构背离度,在多国研究中发现:虽然发挥比较优势和深度融入产品内分工等自然因素会使结构背离成为合理常态,但制度不完善使得"内需引致出口"功能缺位,导致背离本土需求的扭曲性出口产品结构;而制度引发的结构背离会使一个国家——特别是拥有较大本土市场的大国——出口升级失去国内需求这一重要的外贸优势来源,从而加大被套牢于低端产品结构的风险。据此,通过构建"内需引致出口"的制度环境,矫正严重脱离本土需求的扭曲性出口模式,形成依托国内大市场的内生外贸发展机制,是中国这类发展中大国在新发展阶段重塑外贸升级根本动力应当倚重的特殊途径。  相似文献   

2.
自主品牌车企在过去的三年里通过占领低端SUV市场,纷纷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随着合资品牌车企的战略调整,自主品牌在低端SUV市场上的优势逐渐退去.面临着新时期的机遇与挑战,本文通过分析,权衡利弊,以差异化营销的方式给出了自主品牌车企诸多建议.  相似文献   

3.
经济师应关注智力产业的发展●曹康林当人们发现市场竞争,实质上是脑力竞争、商业心灵竞争的时候,一些不甘清贫的知识分子,大胆地跳进商海,将自己的知识转化为产品,于是“策划、信息、点子及企业诊断”等服务行业从其它产业中独立出来,成为服务其它产业的智力产业。...  相似文献   

4.
在当前充满竞争的国际分工中,我国所谓的比较优势其实是弱者的比较优势,过度迷恋比较优势,长期坚持低端经济会引发诸多生态风险.本文就国际分工中的比较优势陷阱出发,结合我国当前的生态危机情况,提出应在竞争中构建生态安全,走生态安全之路.  相似文献   

5.
从总体结构上看,我国的工业化还处在相对较低的水平上,在技术层面和产业分工上看,也还处在国际产业分工的低端位置,也就是说,中国工业化还是建立在以低成本和扩大规模取胜的基础上。问题在于.我们现在处于低端的位置是否意味着我们会长期固定在低端的基础上,是否意味着按照比较优势理论来推断.我们只能在劳动力密集型产业领域具有比较优势?对此.人们是存在不同看法的。我们认为,尽管我国目前工业主要还处在技术的低端和产业分工的低端位置.但是从长期的发展趋势来看,中国完全可以在世界工业化的领域里,包括从劳动力密集到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广大空间占据竞争优势.寻求大国的新优势就是要在既有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将竞争优势向技术密集的方向开拓。  相似文献   

6.
本文回顾了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阶段,认为目前中国轿车市场已经进入"品牌扩散"时期,并总结了这个时期市场若干方面的产业组织特征.随后以产品差异化理论为基础,分析了品牌扩散策略的优势和劣势.我们的结论表明,领先企业有动机通过品牌扩散进入新的细分市场,并提高企业盈利能力.厂商从低端市场通过品牌扩散进入高端市场,反而有利于高端市场维持高价位;而厂商从高端市场通过品牌扩散进入低端市场,其品牌扩散对高端市场的威胁较大,会引发低端市场新的价格战.  相似文献   

7.
产业升级中的中国劳动成本优势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是我国参与国际产业分工最大的比较优势。我国在产业升级的过程中出现了劳动成本上升和劳动效率下降的趋势,这是产业分工的低端劳动力资源数量过剩和产业分工的高端劳动力资源数量不足的具体表现。在产业分工的低端,劳动成本优势主要体现在劳动力资源的规模优势上;而在产业分工的高端,劳动成本优势主要体现在劳动力资源的素质优势上。劳动力资源在产业分工低端的规模供给,无法替代产业升级中的产业高端的素质需求。我国面对产业分工水平提升的要求,劳动成本优势的发挥应该依靠高效率克服高成本。产业分工知识含量的提高,要求提高产业工人的知识素养。  相似文献   

8.
全球化进程决定了中国经济的高度开放,造就了双重资本积累模式,即内资主导的工业化城市化积累和外资主导的全球低端制造平台积累.这一模式加速了中国经济增长,同时削弱了经济自主.反过来,中国对世界经济造成了多方面影响,包括改变劳资利益格局,推动各国产业重组,改变金融市场结构,加强中美金融依赖等,这些影响随着中国的经济增长和结构升级将日趋显著.因此,中国必须立足内需实现可持续增长,并依靠技术创新来控制资源和环境成本.  相似文献   

9.
“筑巢引凤”是承接产业转移的形象说法,是近些年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承接发达国家或我国发达省区低端产业转移以实现本区发展的重要策略.从全面、整体和动态的比较优势理论看,我国西部贫困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筑巢引凤”发展策略存在一定缺陷,需要不断从局部比较优势向全局比较优势转换,从单一比较优势向综合比较优势转换,从静态比较优势向动态比较优势转换.  相似文献   

10.
面向内需与新丝绸之路 ——环渤海经济发展新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的环渤海经济发展战略仍沿袭着过去20多年通过承接发达国家产业转移并从低端加入全球价值链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战略。这种战略存在着严重的内在缺陷,与发达国家成功崛起的历史经验背道而驰。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内需主导和南南贸易的快速发展正在推动着世界经济新格局的逐步形成,环渤海经济应该把更多的注意力转向内需和“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在建立以中国企业为龙头的全球价值链的新战略和新模式上先行先试,率先取得突破,成为我国经济增长、转型升级和世界经济发展强有力的新引擎。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出现的"民工荒与大学生就业难"并存现象,从表面上体现了我国就业市场上供求结构的失衡,但从本质上反映了我国产业结构不合理、制造业处于全球价值链低端环节、增值能力不强的困境.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并以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和制造业转型升级"双轮驱动",优化就业市场结构,是解决"民工荒与大学生就业难"悖论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高校图书馆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内涵以及高校图书馆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所具有的优势.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图书馆应当充分发挥其优势,通过多种途径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从需求角度考察国际贸易理论,需求模式的变动会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来影响贸易模式的发展和变化,因此,贸易格局的最终动因要到需求结构中去找。一国的竞争优势取决于市场规模,更取决于市场特征,内需在竞争优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我国的外贸结构存在非持续性的弊端,实施绿色贸易战略,应该在注重外需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内需在培育绿色竞争优势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随着全球化的渗透,国际贸易发展出现两种趋势:一是货物贸易额不断减少,服务贸易额稳步增加;二是发达国家的外贸结构中,高附加值的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越来越高,这都说明服务贸易对一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性.本文从规模、结构、方式和市场四个方面,结合竞争力评价指标分析我国服务贸易现状,发现我国服务贸易存在“低端徘徊”问题,提出加大人才培养及技术创新,实现服务贸易由低端向高端升级,以形成我国服务竞争新优势.  相似文献   

15.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产业升级,必须深化国际合作,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当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基于低级要素禀赋的比较优势,嵌入全球价值链的低端加工制造环节。未来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升级的重点是,突破比较优势陷阱,由全球价值链低端向高端延伸。在操作上,可对不同类别的产业分别采取升级对策,并从政府层面和企业层面进行具体规划。  相似文献   

16.
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制造"国际竞争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金融危机下,"中国制造"正处于竞争优势的转型期,研发滞后、工业设计低端、品牌弱化、国际营销渠道不畅及专业性人力资本薄弱等因素严重影响着中国制造国际竞争力的提升.为此,可采取锻造中国竞争动态优势、创新工业设计、发展营销体系、提升人力资本和强化"中国规模"市场优势等措施,以创造一个"中国因素"的国际生产体系和市场体系.  相似文献   

17.
在产品价值链全球化过程中,各国生产技术、要素禀赋结构和产业发展环境等方面的差异造成了各国比较优势产品结构的不同,而比较优势产品处于低端的国家获得较少的贸易利益。为了提高对外贸易利益,以低端产品为比较优势的国家应不断提升比较优势产品附加值水平,转变比较优势结构。比较优势结构的变动内生于技术进步和要素禀赋结构的转变,所以应通过加强边干边学、技术创新和对技术扩散的吸收促进技术进步;通过促进资本积累转变要素禀赋结构,特别应注重教育与职业培训,提高人力资本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同时,政府对当前并不具有比较优势但附加值较高的产业进行政策支持,则能够使动态比较优势结构发生逆转,有效促进比较优势产品向高端过渡。  相似文献   

18.
中国地方产业集群大多面临着区位低端锁定的风险,因而结合地方特色探索产业集群优化升级模式意义深远。以河北省钢铁产业集群为研究对象,针对其发展中的问题提出:充分利用河北省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通过构建以内部价值链治理为主体、积极嵌入全球价值链+政府支持为助力的"一体两翼"模式,不断提升地方产业集群创新能力,实现价值链层级从低端向高端飞跃。  相似文献   

19.
培育内生优势转变外贸增长方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外贸的迅速发展和商品出口结构不断升级与外商大量投资相关,贸易优势一直体现在劳动力成本上,为了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创新与发展能力,避免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出现“产业技术陷阱“的现象,就必须积极地培育内生要素优势,充分利用跨国公司的技术外溢效应,完成贸易增长从总量型到结构优化型、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从低端加工型到中高端增值型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以劳动力、自然资源禀赋优势,承接了大量从发达国家转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迅速成为“世界工厂”,并形成了以国际代工为主要形式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代工企业的发展对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劳动就业、学习国外先进管理技术具有积极作用。但是,中国代工企业被跨国公司锁定在全球价值链低端的加工、组装等低附加值环节,成为世界“血汗工厂”。中国代工企业如何突破全球价值链“低端锁定”,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基于此,首先阐述了中国代工企业全球价值链“低端锁定”现状,然后分析了中国代工企业“低端锁定”形成的深层次原因,最后提出中国代工企业突破全球价值链“低端锁定”策略,以期为中国代工企业突破全球价值“低端锁定”,实现转型升级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