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凯恩斯主义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理论是目前西方经济学分析经济问题的主要工具之一,随机性、动态性以及一般均衡性是其三大鲜明特点,具体体现在理论模型的构造、求解、估计以及模拟过程中。动态随机一般均衡理论虽然形式构造、数量分析上非常严谨,但由于缺乏现实基础而对现实问题的解释乏力。马克思经济学对经济的随机性、动态性以及一般均衡性也有论述,其内容深入制度层面,从抽象到一般,逻辑严谨。但由于历史条件的变化,最初的理论不能完全解释现实问题,因此,需要加强对动态随机一般均衡理论与马克思经济学相关理论的比较,在把握马克思经济学基本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加强理论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2.
以“技术关系”分析为核心的新古典一般均衡和以“社会关系”分析为核心的凯恩斯动态货币均衡在假定条件、货币的性质、均衡的条件及分析方法上都存在着根本差异。通过比较这两种均衡理论,可以看出新古典货币理论存在逻辑矛盾,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应当是凯恩斯货币均衡理论。用马克思的方法而不是新古典的方法来改造凯恩斯经济学,是发展凯恩斯理论的科学路径。 相似文献
3.
4.
本文通过对马克思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关于沉淀成本的比较与综合,确立了广义沉淀成本的内涵,体现了动态调整的经济绩效.笔者不仅将沉淀成本与资本市场、折旧、产品市场价值以及政府经济政策等联系起来,还充分分析产生沉淀成本的原因,为动态经济绩效的政策或制度创新提供一种新的指导原则,即加强沉淀成本和风险管理,处理好自由市场与政府干预关系,对于深化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预防非自愿性失业和经济危机等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从古典、新古典到马克思:制度安排与收入分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在交易成本为正的条件下,不同的制度安排有不同的交易费用,从而对资源配置效率产生不同的影响,但是不同的制度安排在对资源配置效率产生影响的同时也规定或影响了收入分配问题。本文将从古典、新古典和马克思等三个方面来深入探讨制度安排对收入分配的影响问题。 相似文献
6.
瓦尔拉斯把资本形成方程引入一般均衡体系后出现了内在的不一致性,从而在异质资本品的假设下,一般均衡体系只存在“差别利润率”。在斯拉法体系中,不同的资本品部门却拥有“统一利润率”。两种类型的利润率体现了两种均衡体系的对立。与“差别利润率”相联系的一般均衡体系只研究一般生产过程中的资源配置,体现技术关系;而与“统一利润率”相对应的斯拉法体系则涉及特定市场经济关系下的总量分配,体现社会关系。而后者才可以更好地解释市场经济中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7.
由于忽略了时间、知识与企业家等重要现实因素,一般均衡理论存在致命缺陷.一般均衡理论的现代发展,包括新制度经济学和信息经济学边际意义上的努力,仍然没有突破原有框架的根本局限.新制度经济学不过是一般均衡理论的现代制度版本,方法上仍然继承了新古典的衣钵.信息经济学将信息理解为一种商品的方法,忽略了无知的知识问题,同样无法为理解真实世界的许多现象提供合适解释. 相似文献
8.
资本市场均衡理论与新古典均衡分析的渊源关系及其新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资本市场均衡理论均衡分析方法是新古典均衡分析方法在金融领域里的运用,其理论体系的分析框架、分析逻辑与分析方法与新古典均衡理论体系有着血脉上的传承关系,这有着两层含义:首先,资本市场均衡机制及其资产定价的研究工具和分析框架仍是在主流经济学的一般均衡分析框架之内,其理论体系建构是一致的,以理性选择为起点到市场均衡结束,有着思想和哲学方法论上的同源性;其次,由于分析对象与分析对象所处环境的不同,资本市场均衡理论相对于新古典均衡理论又有着子体脱离母体的新特点,诸如不确定性因素、预期因素、无套利均衡分析等成为资本市场理论建立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前国外有关银行结构的讨论大多从银行集中度对经济发展与增长的影响与作用出发,讨论银行体系的集中度、监管、所有权和制度的发展对银行利差、金融稳定以及企业获得资金的难易程度的影响。一些经济学家运用局部均衡模型或一般均衡模型的方法,比较研究不同银行体系结构的经济状况。他们发现,银行的市场结构通过影响储蓄结构、信用配给的范围、甄别借款者以及资本的积累从而对经济产生重要影响。Guzman(2000)将类似讨论内容划分为两类:局部均衡模型和一般均衡模型。 相似文献
10.
在经济分析发展史上,价值与分配理论一直是经济学纯理论争论的核心。不论是强调社会关系的古典剩余传统,还是专注于技术分析的新古典供求传统,不同派别都对这一基础理论提出了完全不同的观点。新古典理论一系列逻辑悖论产生的原因,正是在于其完全回避了特定资本主义制度及其经济关系所致;相反,古典和马克思经济学则强调了现实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以剩余概念来表述资本与劳动对立关系的经济本质。从而表明,只有引入社会关系的古典剩余经济传统的分析方法,才能够得出对现实问题更有说服力的解释。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对古典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认识究竟是如何转变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马克思的经济学理论创立过程中,马克思对古典经济学及劳动价值论的认识是逐步深化的。这一过程本身究竟是如何发生和发展的,国内外学术界存在着不同看法。本文拟对马克思的这一理论认识和发展过程进行新的解读。 相似文献
12.
13.
新古典市场价格理论的缺陷与马克思市场价格理论基础的构建(下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上篇说明,目前,两个新古典理论缺陷使得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的推导缺乏坚实的科学基础,从而使得新古典市场价格理论这个庞然大物成为一个泥足巨人;并在变量劳动价值理论基础上推导出供给曲线,推进了对市场价格理论科学基础的构建。下篇,将从社会效用劳动均衡推导出需求曲线;在此基础上,构建马克思基础的市场价格理论,并且说明:短期市场均衡价格是边际劳动耗费的表现形式。长期市场均衡价格是部门平均劳动耗费的货币表现形式,即,是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4.
均衡问题是经济学的核心。供求双方达成均衡状态是经济社会运行的理想目标。据西方经济学解释,经济均衡是这样一种状态,即听任供给力量与需求力量充分起作用,当它们在市场上各自达到某种位置时,便出现了稳定并在一段时间内不再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5.
一般均衡理论的价值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中的一般均衡理论缺乏应有的价值基础。近年来试图建立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均衡理论的努力也一直未能成功。然而,根据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可以证明,在假定社会总产品的价格总量等于价值总量、平均利润总量等于剩余价值总量的条件下,必然有且仅有一个恰好等于相应价值向量的一般均衡价格向量。这意味着,一般均衡理论完全可以建立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之上。本文首先根据马克思关于两大部类社会总产品构成的理论,建立包括技术关系在内的价值体系和相应的价格体系,其次说明在价格体系中存在有无穷多的一般均衡价格向量,最后从无穷多的一般均衡价格向量中确定一个"标准"的价格向量,并证明这个标准价格向量必然等于相应的价值向量。 相似文献
16.
新古典经济学与进化经济学方法论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首先从认识论的角度对进化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进行了比较分析,并指出了由于对经济世界认识的不同导致了两种经济学理论在经济理性,多样性以及时间和过程等基本问题的理解上的显著差异,本文认为,进化经济学坚持以动态演化观点来理解社会经济过程的思想具有重大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关于分工、专业化和产权制度的一般均衡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布坎南和巴泽尔分别利用宪政经济学和政府经济学解释了宪政制度产生及演进的原因。巴泽尔认为,私人产权的产生和演进,合法的、垄断的、惩罚侵占行为的国家暴力是所必需的。本文利用内生的侵占行为(endogenous theft)和内生的网络分工(endogenous network division of labor)模型来阐述宪政经济学和国家经济学的一些主要原理,并且探讨新型宪政体制是如何产生和演进的。 相似文献
18.
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DSGE)能够为宏观经济分析提供微观基础条件,采用一般均衡方法将理性预期纳入基础方程之中,并以不完全竞争市场价格和工资粘性为假设前提。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DSGE模型暴露出一些问题:对微观主体人纯理性预期假设与实际情况不符;标准模型没有考虑金融因素;在处理外部冲击因素时存在不合理性。因此,DSGE模型应做以下几方面的改进:在模型假设前提方面将异质性假设纳入DSGE模型;纳入内生性金融因素;在方法上通过构建复合型模型来提高其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交易成本和专业化的视角,通过构建瓦尔拉斯一般均衡分析模型来讨论全球化条件下竞争性市场中“企业家精神(Entrepreneurship)”的演化和角色.研究指出,如果全球化条件下竞争性市场中的企业家精神是有效的,那么当从劳动分工中获得的收益超过具有固定学习成本的不同专业模式个体之间的交易成本时,劳动分工的网络效应就会被充分利用.因此,全球化条件下竞争性市场中的企业家精神可以通过扩大范围来提升总生产率,并且权衡劳动分工对总生产率的网络效应与交易成本.文章认为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对商业参与者而言,企业家精神是经济发展和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除此之外,全球化水平和变动系数以及总交易效率系数的提高会促进劳动分工水平、参与者的人均实际收入水平和福利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20.
本文首先分析新古典贸易理论的基本理论体系与扩展,之后运用实例分析基于一般均衡分析角度上的新古典贸易理论,从而说明新古典贸易理论的贸易模式与贸易得利,这样能够使学生较好地掌握国际贸易理论中的新古典自由贸易理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