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处于第三产业的银行企业,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也必然要树立商品经济观点,以此指导银行企业经济体制改革,认清其经营目标,才不致于违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才能求得银行企业自身建设和社会经济的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 银行企业化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层次问题.也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核心内容之一。随着企业深化改革.转换经营机制,逐渐走上市场,银行相应实现经营机制的转换,实现企业化经营已势在必行。本文拟就此略陈管见,抛砖引玉。一、目前银行企业化改革的难点难点之一,银行缺乏经营自主权。银行企业化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到自主经营、自担风险,就是要使银行作为真正独立的享有经营自主权的企业法人走上市场。但是.在我国目前情况下,银行(特别是国家专业银行)并不是真正企业化经营实体,而是行政机关和经济组织的混合体,银行经营行为受各级政府的行  相似文献   

3.
银行企业化经营的改革,必须遵照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把银行办成真正的银行”的目标,转换银行经营机制,落实银行的经营自主权,从而使银行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求资金平衡、自担风险、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金融企业,充分发挥银行的经济杠杆作用,促进国民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在现实生活中,银行经营自主权并未真正落实,银行企业化实施步履艰难,主要表现是: 1.企业吃银行资金大锅饭。自从1983年银行统管企业流动资金后,财政对企业流动资金增补撒手不管,对企业资产损失该补的不补。银行统管几乎变为银行统包,企业自有资金的比例越来越小。近几年来,银行不但对企业流动资金要包,而且对固定资产投入的资金也要包。企业对银行的依赖越来越重,银行背的资金包袱越来越沉。  相似文献   

4.
一、学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提高对企业借款财务分析的认识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经济实体和市场竞争的主体。企业搞投资,建设项目要进行成本核算,借款也要有负债意识,不能把银行的贷款视同财政拨款。另一方面,随着全国金融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专业银行将逐步商业化,以前那种政企不分、经营没有自主权,经营目标模糊不清、无风险意识的状况必须改变。改革后的商业银行将以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标,独立承担经营风险。因此银行信贷员在贷款业务中,一方面要认真学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努力提高企业借款财务分析的水平;另一方面也要深入钻研业务。  相似文献   

5.
银行实行经济核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从哪些方面着手?我想就这个问题谈点个人的意见。第一,银行要按国家规定的方针、政策、独立自主地经营业务,改变资金供给制的状况。银行实行独立经营,要有一定的资金,坚持贷款的自主权,即贷与不贷,贷多贷少,利率高低(基本利率要经国务院批准),期限长短,基本上由银行确定。银行有了自主权,就必须承担风险,贷款收不回来要自己负责。权、责、利要结合。第二,要用经济的办法办银行。目前有的地方搞地区封锁也要银行“把关”。有的银行顶住了,有的没顶住。当然银行有一定的经济监督责任,但只能保护竞争,不能保护封锁。列宁也讲过,大银行是实现社会主义的“国家  相似文献   

6.
管理会计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是传统会计的扩展。在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扩大企业自主权,企业“转轨变型”的形势下,经营决策的任务愈来愈重。企业领导愈来愈需要运用管理会计来进行经营决策。  相似文献   

7.
基层银行企业化,就是要把现有专业银行的基层机构,办成以经济实体的身份在遵守国家政策法令的前提下,只追求自身利润为目标的,综合经营各种货币信用业务的特殊企业。基层银行企业化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其一,基层银行企业化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市场调节的范围越来越广。既然是商品经济,存在市场调节,那么,首先就必须完善市场。我们知道,商品经  相似文献   

8.
研究和探讨专业银行企业化问题,是金融体制改革的当务之急。金融体制改革要适应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就必须把各专业银行真正按企业对待,实行企业化经营。我们认为,专业银行实行企业化是一种客观的必然。一是,有计划商品经济的需要。银行是经营货币与信用的特殊企业。我国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既然承认是商品经济,就要运用价值规律的作用。专业银行企  相似文献   

9.
盛有云 《中国金融》1989,(12):16-16
近年来,随着经济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以“企业可以选择银行,银行可以选择企业”为主要内容的业务交叉竞争,在金融领域内逐步兴起。这对适应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发展,为扩大企业自主权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促进银行改善经营服务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由于目前专业银行和企业在竞争中缺乏自我约束机制,特别是资金供给制的“大锅饭”体制,还没有从根本上打破,致使这种“双向选择”  相似文献   

10.
国有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变,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所有经济活动包括金融活动都直接或间接地处于市场关系中。所有企业包括经营货币资金的特殊企业——银行,都必须具有商品生产者、经常者所拥有的全部经营自主权,并承担相应的风险和责任,这在客观上要求银行把货币资金作为商品来经营,并建立相应的经营机制,把银行办成真正的商业银行。当然,我国商行的发展还刚起步,包括农行在内的国有专业银行向商行的转化过程尚未最终完成,转轨  相似文献   

11.
经营目标是社会主义企业一切经营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企业是为实现其经营目标而从事各项经营活动的。 农业银行和信用社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是一个经营农村货币信用业务的金融企业,应当确定其经营目标,以便充分合理地组织和运用其人力、财力、物力,发挥其经济杠杆作用,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因为明确经营目标,有利于实现农村金融工作的基本任务,更好地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提高信贷资金的经济效益;同时,也有利于调动银行、信用社内部活力,建立健全科学化的管理体系,加强经济核算,落实经营责任制,提高企业素质,促进农村金融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正> 立足市场经济改革农村金融党的"14大"确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达就明确了金融业特别是农村金融业要面向市场,进入市场。从这种情况出发,我认为一定要按照小平同志讲的,要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同家的一切反映现代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把银行办成真正的银行。银行是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首先要承认除人民银行以外的所有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是企业,同其他企业一样必须具有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机制,也都必须以经济效益为核心。同时,又必须承认,由于银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银行业务的政策性更强(有不少国营大中型企业的生产和经营也具有很强的政策性)。所有银行部必须按  相似文献   

13.
今年初召开的全国银行行长、保险公司经理会议,明确提出要深化金融改革,国家专业银行要向国有商业银行迈进的目标。商业银行一个重要的特征是讲求自身效益,以实现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标。农业银行作为国家专业银行,如何向商业银行迈进呢?笔者认为必须实现八个转变。一、在观念上,必须由不敢提自身效益转变为以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标长期以来,不少同志认为银行的收入是对企业利润的分割,追求银行自身效益必须会损害企业的利益,因而是违背社会主义原则的。由于这种观念的存在,我们在经营过程中往往忽视了自身效益的提高,把所谓的“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片面地把发放多少贷款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作为我们的“政绩”,而这种所谓的“社会效益”,往往是银行在丧失经营自主权,牺牲自身效益换来的。例如在  相似文献   

14.
首先,把信用社推向市场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指出:“社会主义也有市场。”我国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就是市场经济,有商品,必有市场。在市场经济中,企业是市场的主体,是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而信用社是集体所有制的合作金融组织,经营货币的企业特殊,这就决定了它必然要走上市场,开展经营活动。  相似文献   

15.
现代企业的典型特征是经营权和所有权的分离 ,股权人、债权人、消费者等都是与企业有关的利益主体。因此 ,企业必须协调各方面的利益 ,以达到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目的 ,而股东财富最大化是通过企业的合理经营和最优财务决策实现的。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内容是强调了企业法人财产权和经营自主权 ,而筹资与投资是企业经营自主权的两项重要内容 ,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企业应对此予以高度重视。筹资 :财务风险不可忽视在商品经济条件下 ,企业持续的生产经营活动 ,不断地产生对资金的需求 ,需要筹措和集中资金 ;同时 ,企业开展对外投资活动和调整…  相似文献   

16.
在商品经济条件下,银行是企业,必须讲求利润,这是毫无疑义的。但是,以此简单的得出结论,说利润是银行的经营目标,显然是不够的。相反,如果从银行的某一职能作用,如调节经济、管理经济出发,从而得出相反的结论,也是片面的。我认为,探讨银行经营目标,必须用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辩证方法分析,才能得出比较科学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于洪春 《金融研究》1991,(10):46-48
工商银行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是'统一规划,分级经营,逐级核算'。按照这一目标,工商银行省级分行也要进行自身经营,办成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对此,我们认为作为工商银行省级分行,其改革的目标不能放在自身经营上,而应放在系统调控上。一、省级分行为什么不宜进行自身经营工商银行省级分行能否进行自身经营,关系到工商银行改革和业务发展的方向,目前对此问题有不同的看法。我们认为,省一级分行不宜进行自身经营的主要依据是:1.省级分行自身经营是与实现经济体制对银行的要求相悖的。目前我国工商银行仍然是政策性银行与企业性银行二者的统一,按照有计划商品经济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杨玉明 《新金融》1995,(4):42-43
建立现代商业银行制度,就是要改变传统银行的 “机关”性质,实现企业化经营,把银行办成“真 正的银行”。我认为,建立现代商业银行制度从大的方 面来讲,应该做到以下两点:一是实行独立自主经营。 这是建立现代银行制度的前提。所谓独立自主经营是 指商业银行拥有独立的经营自主权,包括广泛吸收存 款,组织资金来源;独立运用资金,发放贷款;独立组织 转帐结算、参与银行间清算;在国家规定的利率浮动范 围内,实行浮动利率;根据经济发展的要求,广泛开拓 银行各项新业务等。各级政府不能用行政手段干预银行的业务活动。  相似文献   

19.
一、“一切向钱看”从理论上歪曲了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理论家说:“商品经济必然要向钱看,哪有不向钱看的商品经济?”是的,商品经济都是为了交换而进行生产的经济,都必须按照价值规律要求进行等价交换,必须研究市场,讲究效益。没有市场、排除竞争,不讲效率和效益,是违反商品经济客观规律的。没有价值观念的商品经济从来没有,从这个意义上说,“钱”作为一般等价物普遍地存在于商品经济之中。社会主义社会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企业按照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实行等价交换,树立和增强商品价值观念,利用“钱”来衡量和检查他们的生产经营活动成果,这是完全应该  相似文献   

20.
十四年的改革开放,为把企业推向市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由于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和束缚,目前银行与企业的关系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相差甚远。其一是银企各自生产经营缺乏自主权。银行仍然主要起着国家机关作用,经营不讲核算,资金不讲风险,逐利欲望极低,这就形成了银企双方、乃至全社会的市场观念、风险观念都较差,都在吃银行的大锅饭。企业亏了,银行垫;工资、奖金发不出去,银行贷;财政税收完不成任务也找银行。在这种情况下,银行与企业的关系形成了资金上的供给关系,根本无法以市场为导向,把资金资源优化配置到产业上来。其二,在银行与企业的选择上,双方不是“自由恋爱”自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