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民币自2005年7月汇改以来长期处于升值通道,且一个时期以来,人民币的升值问题一直是中国和西方国家博弈的焦点。人民币的升值对经济的各方面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不能简单说"利多"还是"利空"。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人民币升值中国金融市场造成的影响。从人民币升值的内外因素入手,重点对人民币升值对金融行业、经济结构调整以及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的影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人民币汇率升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币汇率一直面临着巨大的升值压力。从汇率变动对经济影响的基本理论入手,根据中国人民币汇率走势,深入分析了人民币升值原因;其次,论述了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最后,针对人民币汇率升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人民币汇率一直以来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特别是以美国和日本为首致力于推动人民币的升值,所以,人民币的汇率波动表现形式主要为升值.日本提出了类似于针对日元的"广场协议"的文件,要求人民币升值;美国也呼吁人民币升值,在美元走势持续走低状况下,部分欧洲国家和东亚国家担心中国出口商品对本国造成竞争冲击也不同程度提出了人民币升值的要求.事实上,人民币升值是否对世界的经济会产生重大影响,是正面影响还是负面影响,本文就人民币升值对世界经济的影响状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在国际上,人民币升值已经变成一个特别严峻的问题。汇率改革以来,中国的对外贸易超过一千亿美元贸易顺差,人民币一直在保持着不断升值的态势。由于不断发展和提升经济实力,中国遭受了内部和外部双重强迫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人民币升值能缓解我国与其他国家紧张的经济关系,有助于我国企业贸易模式的改变。但人民币升值也影响了我国企业的出口,扰乱了整个国际金融市场秩序。剖析人民币汇率现状、引起人民币升值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论述人民币升值对我国企业的出口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并且针对所产生的消极影响提出相对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世界舞台上中美两国是主角,中美经贸关系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但摩擦也一直伴随。近年来,美国又在人民币升值问题上纠缠不休,奥巴马要求人民币升值,目的是想借此抵消掉中国出口增长,减少我国的贸易顺差,遏制中国的崛起。对美国这一举措需要辩证地看待,本文从弹性角度分析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利弊影响。  相似文献   

6.
人民币升值问题一直是近年来中美两国争论的焦点之一.人民币一直在持续升值也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文章从经济和政治角度分析了美国迫使人民币升值的真正目的,揭露了美国力图独霸世界、遏制中国崛起的险恶用心.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人民币汇率一直面临着巨大的升值压力,大多数人普遍认为人民币升值会对中美贸易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本文对人民币汇率政策对中美经贸关系的具体影响进行了概括性分析,继而作者认为应该将人民币汇率政策视为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来看待,提出了中国应该转变经济增长模式的启示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正>人民币币值重估的呼声重新鼓噪起来,以前一直提倡货币自由化的麦金农和蒙代尔却转向呼吁人民币保持稳定。人民币升值将会是一个灾难?人民币汇率变动烽烟再起。4月上旬,美国参议院通过了一份提案:要求中国政府在六个月内允许人民币升值,否则,会对中国出口美国的商品征收惩罚性关税。  相似文献   

9.
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晓光 《经济视角》2006,(12):21-22
2005年7月21日19时,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如此重大举措,引起了国内外金融界乃至整个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人民币为啥要升值?人民币升值以后对中国经济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这也是13亿中国人民所关心和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一、人民币升值是中国经济近年来发展的必然趋势自2002年以来,海外刮起了一股要求人民币升值的风潮,先是日本财相盐川正十郎在一次日本国会会议上,根据购买力评价理论,指出人民币的币值目前被严重低估,公开要求中国政府提高人民币汇率。同时他表示,日本将在西方7国会议上,把人民币汇率问题作为…  相似文献   

10.
走出人民币升值困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段时间以来,人民币升值问题困扰中国.本文通过大量数据,分析了人民币升值内外压力的形成原因、人民币升值困境,并就如何走出人民币升值困境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目前中国外汇储备连年增长、人民币相对美元升值的背景下,运用协整、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等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对外汇储备和人民币对国外主要币种汇率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外汇储备与人民币对国外主要币种汇率之间不具有长期的协整性,但存在从外汇储备到人民币对国外主要币种汇率的单向因果关系.外汇储备的增长会引起人民币对国外主要币种汇率上升,短期内外汇储备的增长会对人民币汇率升值带来一定的压力.中国应考虑对人民币名义汇率的调整,从而缓解人民币的升值压力,抑制外汇储备的增长速度.  相似文献   

12.
李红雨 《经济师》2004,(8):261-261
自 1 994年汇率并轨以来 ,人民币一直面临着升值压力。文章分析了人民币面临升值的动因及人民币升值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3.
浅议人民币升值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币升值问题引起广泛关注,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更与世界经济发展息息相关.人民币升值标志着汇率制度的改革,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人民币升值对于国际收支状况、企业投资成本、就业与经济增长以及居民收入水平等都产生了广泛且深远影响.本文从人民币升值对国内各行业影响着手,分析人民币升值后我国经济发生的变化及应如何应对人民币升值挑战.  相似文献   

14.
正1.增大人民币升值压力。在中国资本项目管制的背景下,"热钱"对中国的冲击主要表现在汇率上。"热钱"流入使中国外汇储备增加,缺乏弹性的人民币被动升值的压力增大。目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已经创下20年来的最高点,中国已经逐渐陷入"人民币升值——热钱涌入——人民币升值"的恶性循环,中国要维持现有的汇率政策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若选择人民币升值,中国除了要面对持续的资本输入压力  相似文献   

15.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取得了巨大发展,2004年进出口贸易总额突破l万亿美元大关,已经成为世界主要贸易大国。之前我国一直采取事实上盯住美元的汇率政策,但最近几年,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人民币不断升值,并且升值预期增强。本文通过研究人民币升值原因,从正反两个方面分析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人民币汇率升值一直是困扰我国经济内外均衡、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而外商直接投资与特有的加工贸易方式是长期影响人民币汇率波动的两个重要因素。本文首先构建VAR模型,实证检验这两种因素对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影响;其次,通过脉冲影响函数和方差分解,检验这两种因素对人民币升值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比特有的加工贸易方式影响程度大;最后,提出应对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几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我国高达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源源不断的贸易顺差,高度活跃的投机资金,国内经济的结构性调整等,使得人民币有着重估的内外需要.人民币汇率的上调压力意味着数量巨大的人民币升值红利,如何利用这笔国家红利让每一个公民都能获利,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金融创新问题.我们建议通过建立社会保障个人账户分发人民币,通过提高内需来大幅改善国内经济运行,建立和谐社会.在减少国内对国际市场依赖的同时,缩减贫富差距,为央行管理国内金融提供一种新的政策工具.人民币升值压力在可控制条件下的释放将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18.
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亚  周姝婷 《当代经济》2010,(10):60-61
2010年3月1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美国进出口银行年会上发表贸易政策讲话时,要求人民币进一步向"以市场为导向的汇率机制"过渡.无疑,这是国际金融危机过后再一次将人民币升值的呼声推向高潮的表现.面对部分发达国家施压中国汇率政治的意图,人民币汇率将何去何从?本文以理论模型作为初始切入点,探讨在内外部均衡条件下的汇率决定理论以及人民币汇率机制.根据目前中国经济的发展,揭示人民币面临升值压力的现状,重点论证了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旨在为相应措施和政策建议的提出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2008年的金融危机让世界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于中国来说,人民币汇率受到的冲击是十分明显的.人民币汇率自2005年汇改以来到2008年的三年多时间里,一直都是保持着强劲的升值趋势,累计升值幅度超过了20%.然而,由于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使得与世界逐步接轨的中国受到的波及,种种迹象显示,这次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使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放缓、企业利润下滑、通胀压力回落、贸易顺差收窄——这一形式似乎也打断了人民币此前的升值步伐,人民币开始有了贬值的危险.数据显示,自2008年7月中旬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一直维持震荡格局,甚至还出现过连续的小幅度贬值.  相似文献   

20.
人民币汇率一直面临着巨大的升值压力。从汇率变动对经济影响的基本理论入手,根据我国人民币汇率走势,深入分析了人民币升值原因;论述了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针对人民币汇率升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