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既得利益既要自保,也必须要维持民生底线。地产调控能否走出政府与市场、中央与地方循环博弈的怪圈?借钱搞开发、利用高杠杆放大地产商自身财富效应的地产模式,能否因为这次密集调控退出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2.
作为微软公司的CEO,我经常被问到的一个问题就是“微软是什么?”我们是软件公司吗?我们是单纯的Windows公司吗?我们要做什么?我们的目标是什么?我们渴望的是什么?当我们成长以后我们又想变成什么样?  相似文献   

3.
一个月内五调楼市,2010年的楼市俨然成了一部悬疑大片。政策动机与实际效果会否背离?政策既打又扶是中性政策,还是左右为难后的左右逢源?楼市调控剑指一、二线城市的同时,缘何又要放开三、四线城市?政策的真实意图是打压房价,还是虚晃一枪,仅仅确定其调控基调,平衡民意?在影响房价的相关变量中,推高因素强,还是做空因素强……重重疑窦给2010年的房价走势蒙上“诡异”色彩。  相似文献   

4.
袁洪庚 《经营者》2012,(14):166-167
工作与生活是人生两大主题,工作是如何发展的,我们今天是如何工作的?为什么我们要工作?工作给我们带来的是什么?  相似文献   

5.
此轮调控和前几年的调控相比,具有三个特点。一是态度坚决,中央多次强调,调控不动摇,不松动,凡是释放投资性需求的一律叫停,支持刚性需求的则开绿灯,态度很坚决。二是目标明确,这次调控要促使一部分地区的房价有一个合理的回归,要促使房地产行业健康发展。什么叫做房价的合理回归?温家宝总理表示,要使房价和老百姓的收入相适应,房价与投入和合理的利润相匹配。  相似文献   

6.
姜汝祥 《企业文化》2012,(11):50-51
我们一直纠结于企业组织到底是要平凡的人?还是要不平凡的人?  相似文献   

7.
我们对房价目标调控主要有三点意见,一是地方政府的房价调控目标本身应该肯定,没有必要一竿子打死;二是要实现房价目标调控必须考虑激励相容,不能造成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房子是多还是少了?如果中国的房子是少了,那么什么时候能够达到平衡。我认为中国的房子是少了,而且要经过一个比较长的时间才能够大致持续市场平衡。 那么,基于中国房地产未来走势的基本判断,我们在房地产的政策上,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政策呢?去年以来,中央、各地方、各个部委屡屡出台房地产业调控政策,我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来谈个人的看法,仅供参考。[编按]  相似文献   

9.
一、稳定房价目标失控的原因分析 稳定房价能否作为房地产调控的目标呢?在笔者看来,未尝不可。我国房地产市场自2003年以来呈现出三个典型的短周期变化。房价起起伏伏,犹如潮涨潮落.这是市场规律。政府的调控出发点自然是要平滑房价的周期性波动,不至于因房价暴涨暴跌对中国经济社会造成伤害。  相似文献   

10.
《经营者》2008,(1):70-72
彼得·德鲁克认为企业要思考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我们的企业是什么?第二个问题,我们的企业将是什么?第三个问题.我们的企业应该是什么?而这也是思考我们企业贡献力的三个原点。  相似文献   

11.
葛帮宁 《经营者》2010,(1):111-112
“作为一个做运输工具的企业,我们的商业模式是不是要改进?我们能不能创造一种商用车企业没有的商业模式?企业要有本质性改变,一定是商业模式的改变”  相似文献   

12.
我们对房价目标调控主要有三点意见,一是地方政府的房价调控目标本身应该肯定,没有必要"一竿子打死";二是要实现房价目标调控必须考虑激励相容,不能造成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目标对立;三是目标调控中必须做到住房市场信息的充分可流动,以实现动态监控。  相似文献   

13.
易宪容 《英才》2006,(11):22-22
对于国内目前的宏观经济调控,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甚高。但是,人民币升值真的能够缓解中国经济过热吗?经济过热真的仅是外部冲击(如大量外资进入中国市场)的结果吗?如果人民币大幅或加速升值,真的会达到中国经济紧缩结果而让国内经济平稳过渡吗?如果不能,可能出现的结果是什么?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相似文献   

14.
稻盛哲学教会我们什么? 《中外管理》:您认为这次日航危机反映出的实质是什么?我们中国要思考什么?请已经78岁的稻盛出山,是看中他“经营之圣”的威名吗?  相似文献   

15.
管理者是被选出来的还是被培养出来的?毫无疑问,管理者是被培养出来的,那么我们就要思考,什么样的人值得培养?我们企业未来需要的人要具备什么样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在人生的过程中,每天都在发生许多事情,我们会不断地遇到许多障碍、挑战、挫折、失败与问题,这一切都是不可避免的。我们会如何处理呢?逃避?埋怨?沮丧?放弃?让所发生的一切增加我们的痛苦,还是我们会换个角度去看问题?这是我们的机会!我们要把握老天给我们成长的契机!  相似文献   

17.
2012年全国"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在回答《人民日报》记者提问时说:"我最近出于一种责任感,把从2003年开始的房地产调控认真地回顾了一下。为什么调控不见成效?群众也在责怪我们,说房价越调越高,政策不出中南海。我听到了感到十分痛心。"我们同样要问:为什么房价调控不见成效?究其原因,主要是目前的一系列调控政策治标不治本,调控政策并没有对现行的土地批租制对房价  相似文献   

18.
地产微博     
《房地产导刊》2011,(1):19-19
请到《房地产导刊》微博http://t.sina.com.cn/1733482183来找我们,一起与导刊的粉丝互动吧!房地产导刊Ⅴ:11月CPI创年度最高,银行准备金率再度提0.5,房产税即将"尘埃落定"楼市调控愈演愈烈,这是在挤泡沫还是聚集泡沫?买、卖方市场孰强孰弱?拭目以待。  相似文献   

19.
贾可 《经营者》2011,(7):82-87
现在,我们必须停下来真正反思一下中国的汽车工业,问一问自己,我们现在在哪里?我们要往哪里去?我们应该怎么去?  相似文献   

20.
上市本身是好事,为什么大家都这么痛苦?真的是上市无门吗?我们只投成熟企业,春天的时候我们不来,因为骗子太多了。在与融资企业签订合同时,我们就写明,每月要对其一把手进行封闭培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