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众所周知,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既是打破传统的二元经济结构,活跃农村市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也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规律。而我国的农村剩余劳动  相似文献   

2.
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的思考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荣东  于多 《活力》2005,(7):70-70
一、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的含义、原因及特点 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是指超过农业需要的劳动力相对于劳动力市场条件的变化,在职业间、产业间和地区间的运动。其主要特征是:他们的流动没有割断与土地的联系,只是劳动力与家人的分离,家庭的召唤力是其回归的主要力量;劳动力的流动是当事人极其家人所做的决策,与政府无关;其文化教育水平一般比较低,所从事的职业及地位较不稳定,一般进入城市中的传统产业部门,如:餐饮、搬运、建筑、  相似文献   

3.
由于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的存在,使得我国存在为数众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深化,这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实现转移的过程中暴露出诸多问题。本文在分析这一系列问题产生的背景和原因基础上,提出了现阶段解决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基本途径和对策。  相似文献   

4.
张洋 《民营科技》2012,(11):229+224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已越来越成为现阶段的重要问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促进城镇化的发展。通过分析农村剩余劳动力出现的原因,然后论述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必要性,并指出剩余劳动力转移中出现的问题,据此提出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5.
李玉萍  马丛 《价值工程》2010,29(13):115-116
国家审计局原局长李金华曾指出"中国经济存在马太效应,地区差距有逐步拉大的趋势",随着经济的发展,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越来越严重,而农村剩余劳动力向经济相对发达地区转移,在一定程度上又加剧了区域经济的不平衡,因此如何调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平衡发展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7.
近十年来,农民面临粮食生产成本增加,农村耕地面积减少,农业机械化程度提高,城市务工农民收入提高,于是出现了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省内转移以乡内为主,转移劳动力以青少年、男性为主,转移去向主要是我国东部地区。这一过程,存在乡镇企业对劳动力吸纳减弱、劳动力素质偏低、劳动力市场不完善等问题,因此深入研究农村剩余劳动力面临的突出问题的对策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9.
本文提出了解决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的思路,即在强调多向分流的前提下,把农村城镇化作为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渠道;延缓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大城市的加速流动;避免分散的工业化道路对资源的巨大浪费.本文还就如何实现这一思路,提出了进行相关的制度创新及对策.  相似文献   

10.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是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城乡收入均衡、调整大三产业资源配置和产业结构的途径.本文在对我国城市劳动力供需状况的分析基础上认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势必会给已经很困难的城市就业带来更大的压力.  相似文献   

11.
城市与乡村是一个有机体,城乡关系是最基本的经济社会关系,也是国家和区域内最重要的相互依赖关系,只有两者均实现可持续发展,才能相互支撑。如何防止“空壳化”及其带来的农村萧条,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这是中央文件首次提出城乡融合发展的概念,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根本保障。因此,将城市和乡村置于“人口—产业—土地”整体性的网络中重新审视两者的逻辑关系,科学分析研判城乡发展的演进过程,系统甄别城乡融合机理特征,有效把握城乡融合发展的趋势规律,构建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这一新型解释框架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2.
13.
目前在农民之外和农民自身都存在着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诸多制约因素.为此,应广开生产门路,拓展就业空间;加强宏观调控,指导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合理流动;改革现有的户籍制度;建立合理的土地流转机制,建立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思想教育;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素质.  相似文献   

14.
农民工社会问题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代农民工大多生于上世纪70年代以后,年龄在18-30岁之间,他们的生存状况和发展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是极其重要的,新生代农民工群体迫切需要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5.
权轻舟 《价值工程》2012,31(31):321-322
随着西部中小城镇发展进入快速增长时期,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成为城镇化研究中的热点之一。本文在分析西部地区中小城镇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的基础上,从城镇和农村两个系统探讨剩余劳动力转移中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依据农户抽样调查数据,运用逻辑回归模型,对特大城市郊区农村劳动力迁移决策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价值工程》2013,(22):278-279
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顺利转移,根本在于发展农村职业教育。要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农村经济体制,必须改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就业环境,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的培训机制,提高转移劳动者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18.
颜安广 《价值工程》2011,30(12):50-50
近年来,随着我国电力建设的不断加快,国家也加大了对农村电网建设的改革与投入力度。农村电网的输变电改造工程的造价体系强弱,对建设投资的资金利用率和社会效应的城乡一体化都有很到印象,因此,我们要改变以往的传统造价指标模式,提供适应新变化的完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9.
王妍妍  李亚民 《价值工程》2010,29(16):138-139
目前,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顺利转移问题是黑龙江省面临的重要问题。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要将这些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合理和科学地转移与配置,不仅有利于黑龙江省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同时也对有效地解决"三农"问题和实现中国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