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而其中资本概念的提出真正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就是剥削.马克思通过逻辑严密的演绎推导了货币到资本的转变,而其中的关键在于劳动力商品概念的表述.文章试图通过回顾《资本论》中劳动力商品的论述,解释劳动力价值在劳动过程中的运动  相似文献   

2.
蔡庆迎 《甘肃金融》2010,(11):31-32
劳动力无限供给下的二元经济结构转换马克思的资本积累理论包括了三个部分的内容:简单再生产和资本积累实质,资本积累量的衡量,资本主义积累一般规律。马克思对资本积累与扩大再生产的论述贯穿《资本论》全书,在第一卷第三部分研究剩余价值怎样转化为资本,即资本的积累,总结出资本主义经济运动规律。资本为了追逐价值增值,进行扩大再生产,通过加强对劳动力的剥削程度,加速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的《资本论》与人力的资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的巨著《资本论》中的有关理论包涵着丰富的人力资本思想。本文并不想牵强附会地套用马克思的某些论述来证明其人力资本观,而只希望通过分析马克思的资本理论(其中主要是分析资本特性,资本再生和资本运动总过程的理论)和劳动价值,来探讨人力的资本化问题,其中将重点论述了人力资本的资本特性和人力资本运动总过程问题。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卷中分析货币资本的循环过程,谈到劳动力商品和生产资料商品结合的特殊性时指出:“任何商品生产的经营都同时成为剥削劳动力的经营。”(《马恩全集》第24卷第44页)如何理解这句话,马克思这里讲的“任何商品生产”是否也适用于简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第一篇第一章中详尽地阐明了成本价格理论,这是我们认识成本问题的理论依据。成本就是马克思所说的成本价格。 什么是成本价格?马克思指出:“商品价值的这个部分,即补偿所消耗的生产资料价格和使用的劳动力价格的部分,只是补偿商品使资本家自身耗费的东西,所以对资本家来说,这就是商品的成本价格。”“商品的成本价格仅仅是由商品的生产上实际耗费的资本构成的。”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第五篇《利润分为利息和企业主收入·生息资本》中集中阐述了利息理论。马克思指出:职能资本家向货币资本家贷入货币资本,货币资本家就把货币作为资本的使用价值——生产平均利润的能力——让渡给职能资本家。而利息是职能资本家作为借入资本的报酬而支付给生息资本家的一部分平均利润,是资本商品的价格。  相似文献   

7.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多种所有制经济,存在商品货币关系,劳动力还是商品,劳动者通过让渡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得到劳动力的价值,即工资,从而获取个人消费品。劳动力既然是商品,就要建立和完善劳动力市场。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劳动力仍然是商品,因为存在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首先,传统的观点认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建立以后,劳动不可能成为商品。如果说"劳动力是商品,说工人被雇佣,这真是十分荒谬的:仿佛占有生产资料的工人阶级自己被自己雇佣,把自己的劳动力卖给自己。"传统的观点把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归结为资本主义私有制。社会主义社会是  相似文献   

8.
20年来理论界对劳动力商品的争论,实质上是关于劳动力商品过程的内涵与界定的纷争。为此,本专门研究了劳动产品、劳动力及其属性、商品过程,在此基础上对劳动力商品作了定义-劳动力商品是经过交换且非进入作用过程的劳动力。最后对争论的意见进行了辨析。  相似文献   

9.
虚拟经济的理论源起 对虚拟经济的探讨,最早是在马克思的《资本论》中开始论述的。在《资本论》中,马克思通过空头汇票、股票债券和没有金融货币保证的银行券发行这三种现象来分析虚拟资本。马克思认为,空头汇票本身就是纯粹的欺诈行为。而股票债券.在用很多笔墨分析过后.他认为作为规则收入的股息和相应的虚拟资本的对应关系,是通过资本化建立的。”人们把虚拟资本的形成叫做资本化。  相似文献   

10.
马慧  陈胜蓝  刘晓玲 《金融研究》2022,508(10):153-169
本文以《物权法》出台为标志的担保物权制度改革为准自然实验情境,考察资本市场制度建设对企业劳动力结构的影响。结果发现:相比固定资产占比较高企业,固定资产占比较低企业在改革后高技能劳动力增长显著更多、高技能员工在全体员工中占比显著提高。机制检验表明,担保物权制度改革通过加大企业的先进机器设备投资及研发活动进而影响了劳动力结构,特别是对改革前信贷可获得性较低或融资约束较高的企业更明显,这使担保物权制度改革、资本技能互补及企业劳动力结构间的逻辑关系得以进一步增强。横截面差异检验发现,法律制度环境较差地区企业以及成长机会较高企业,其劳动力结构更可能受《物权法》影响。最后,担保物权制度改革对企业劳动力结构的改变能提高其全要素生产率及盈利能力。本文从劳动力结构视角为识别《物权法》实施后果提供了证据支持,对于理解法律制度建设的经济效益、破解我国劳动力市场难题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资本作为经济学范畴,其存在以社会经济条件为转移。我国目前存在资本赖以存在的社会经济条件──生产的社会化、生产资料与劳动力分离、企业制度。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的本质属性仍然是能够带来价值增值的价值、与资本相伴生的剩余价值(又称剩余产品)同样存在于我们的经济生活之中。所不同的是,由于各种经济成分的存在而分属不同的所有者。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阐述的资本一般运动规律,其中包括资本循环与资本周转理论、总资本再生产理论、资本积累理论和资本集中理论,对我们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事业仍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再次放宽了生育政策。这是对未来劳动力供给问题的未雨绸缪.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少子化所带来的全国劳动力总体短缺状况将难以缓解,如何引进劳动力.如何利用资本技术填补劳动力缺口就是未来几十年中国必须面临的现实问题。经济发展是调整人口政策的最主要动力.而经济结构调整则对引导劳动力更合理流动起着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3.
应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对改革开放以来资本、劳动力要素在三次产业的分配与经济增长之关系进行的经验分析表明:首先,改革开放以来资本、劳动力要素的增长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的经济增长.其中,资本推进第二产业发展进而引致国民经济增长仍然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路径.其次,资本、劳动力要素的产业分配总体上与产业结构变迁的趋势基本一致,但存在着部分失衡现象.为此,第一产业的资本装备、第二产业的劳动力充分利用、第三产业的资本运营与整合构成三次产业发展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14.
价格-铸币流动机制认为国内外相对价格变化是国际收支自动均衡的调节机制,西方经济学家在20世纪20年代开始发现这个理论的不足之处,而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早就明确论证了这一理论的谬误,并指出了真正的调节机制在于资本市场而非商品市场。这对当前我国的国际收支问题研究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十三五时期,中国全面放开二胎政策,并开始倡导供给侧改革,我国劳动力供求规模逐渐呈现基本平衡的格局,而农村劳动力的供求结构性矛盾却日趋严重。结合《四川省统计年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等资料,本文分析预测了未来四川省农村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并提出要建立健全就业服务保障体系,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大力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吸引农村劳动力回流,提升农村劳动力质量。  相似文献   

16.
柏培文  杨伊婧 《金融研究》2020,475(1):47-68
本文通过建立生产部门的要素买方垄断市场均衡模型,利用1996-2016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测算中国劳动力价格扭曲程度,并使用固定效应模型(FE)及面板固定效应的工具变量(IV)估计方法加以分析,从劳动力价格扭曲视角解答了中国资本产出、资本回报与资本流向之谜,即中国经济如何在赶超阶段面临资本深化不断加剧和TFP增长乏力的情况下,依靠劳动力价格扭曲实现低资本产出与高资本回报水平共存,从而维持长期高速资本积累以及优质的资本流向结构。实证研究表明:劳动力价格扭曲降低了资本产出效率,但这并不能掩盖由劳动力向资本方转移的垄断利润对资本回报的直接补贴,因此劳动力价格扭曲对中国维持高资本回报水平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并通过高资本回报水平实现了地区资本快速积累,劳动力价格扭曲对资本流向的积极作用还体现在抑制资本"脱实向虚"及吸引外资流入。因此,应正视劳动力价格扭曲在赶超阶段的特殊作用,在矫正扭曲的过程中循序渐进,更积极采取措施规避其对资本回报和资本流向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7.
国内外对虚拟经济的研究原于马克思的虚拟资本理论,他在《资本论中详细论述了“虚拟资本的概念。主要内容可以归纳为:虚拟资本是在借贷资本(生息资本)和银行信用制度的基础上产生的,包括股票、债券、不动产抵押单等,其本身没有价值,但是可以通过循环运动产生利润,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内生增长理论和劳动力分工理论,探究了数字金融通过技术、资本和劳动力内驱机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理。并采用2011-2019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利用双重固定效应模型和双重差分模型研究了数字金融发展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金融能缓解融资约束以促进技术创新;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以驱动资本积累;提高商品和金融交易效率以推动劳动力分工演进来实现“脱虚向实”背景下的高质量经济增长。在数字金融提振总体和实体经济的过程中,技术和资本的驱动力在减弱,劳动力逐渐成为重要的内驱机制。此外,区域间经济特征和金融资源禀赋的差异导致数字金融通过劳动力内驱机制对东部和中部较发达地区经济增长的驱动效应明显,通过技术和资本内驱机制对西部和中部欠发达地区经济的提振作用显著。然而,随着数字金融国家战略的实施在效率和公平方面的政策效应逐步显现,区域间差异会逐渐缩小。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第一章指出:“商品W的价值,用公式来表示是W=C V m。如果我们从这个产品价值中减去剩余价值m,那么,在商品中剩下的,只是一个在生产要素上耗费的资本价值C十V的等价物或补偿价值。”“这就是商品的成本价值。”“商品使资本家耗费的东西和商品的生产本身所耗费的东西,无疑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量。商品价值中由剩余价值构成的部分,不需要资本家耗费什么东西,因为它耗费的只是工人无酬劳动。”“商品的资本主义费用是用资本的耗费来计量,而商品实际费用则是用劳动耗费来计量的。”  相似文献   

20.
劳动力价值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础。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传统的劳动力价值构成理论面临许多问题。"劳动力商品论"关于劳动力成为商品的观点,其自身存在诸多矛盾。随着我国改革的持续推进,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商品问题,引发了学术界深入地研讨,至今仍存在根本分歧,深入研究劳动力商品,得出符合实际的科学结论,不仅是理论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