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孟德斯鸠说:"有权力的人会使用权力直到遇到有界限的地方才会停止."从经济学角度分析,掌握公共权力的人首先是"经济人",权力异化的现象司空见惯,因此为了保证权力的公共性,有效提供公共服务,对权力的制约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2.
3.
江泽民总书记在今年年初全国宣传部长工作会议上指出:“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对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法治与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二者缺一不可,也不可偏废”。“我们要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我们认为,江总书记提出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的“德法兼治”,是执政党实施治国方略进入历史发展新阶段的一个重要标志,对于… 相似文献
4.
荣辱观是人们对荣与辱的根本看法,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内容。胡总书记提倡的“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解释了社会主义与公民道德之间的内在联系,体现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是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继承和发展,也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结合新华区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实际,我们将从创建“学习型新华”、“节约型新华”、“诚信新华”、“宜居新华”、“美誉新华”、“魅力新华”入手,把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和宣传工作引向深入,努力营造健康向上的社会氛围。一是创建学习型新华。树立正确的… 相似文献
5.
礼法合流——中国传统文化中“德治”与“法治”的发展和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2013年2月,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习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把法治建设和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他律和自律紧密结合起来,做到法治和德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当今,关于法治与德治合流的话题非常热门。其实,中国传统文化中德治与法治的争论最早可追溯到东周百家争鸣时期。一、"德治"思想的起源"德治"是儒家理论的重要命题之一,孔子在《论语》中多次强调了"德治"的重要性。例如在《论语·为政第二》中他运用一个诗意的比喻来说明德治的地位:"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在《大学》等儒家经典中,也有"大学之道, 相似文献
6.
中、西方管理伦理比较及其对中国企业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思维方式的差异、管理伦理目的的差异、管理伦理手段的差异及管理伦理的变革意识的差异四个方面比较分析中西方管理伦理的差异,进而比较中西方管理伦理的优劣势,确定中国企业在管理伦理中的对策,即进行跨文化的管理伦理建设,树立以人为目的的理念,培育健全的社会责任意识,提高企业家的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7.
正本专辑讨论的问题是中国政治体系正当性基础的来源和走向。正如韦伯指出,政府权力或支配体系必须要具有一定的正当性才有可能使民众自愿接受,长期持续。在韦伯的理论中,西方政治制度的正当性源自其"理性化",体现于"形式主义理性"法律(即由法律逻辑所整合的法律)和"理性的"科层制以及民主制度,而这一切都是和资本主义以及市场经济紧密相关的。他把"形式主义法律"和"实体主义法律"建构为对立的两大理想类型。和"形式主义"类型一样,"实体主义"类型可以是"不理性的",也可以是"理性的"。前者是受到统治者随意干涉的法律;后者则是比较系统和可预测的,但是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