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粮食科技与经济》2006,31(1):52-52
2005年年底农业部长杜青林在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表示.中国粮食消费需求的总体看法是,需求增长是刚性的,今后每年将以50亿公斤左右的速度递增。稻米、小麦等主要口粮需求将稳定增加,必须立足国内基本自给,国际市场只能作为品种调剂。  相似文献   

2.
2010年稻米市场形势分析及2011年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是我国稻米市场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的一年。在国内稻谷连续六年丰收的情况下,稻谷供给总量增加,粳稻供给略有减少;稻米消费基本稳定,粳米消费增长较快;稻谷整体上供大于需,但粳稻供给紧张的矛盾比较突出;稻米价格全面上升,粳稻米价格涨幅较大;  相似文献   

3.
稻米是我国城乡居民口粮消费的主要品种之一,它是我国60%人口的主食,约占城乡居民口粮消费的65%以上。随着人口的增长,对稻米的刚性需求呈现不断增长趋势,各品种间的矛盾将日益突显。而作为稻谷生产中首开先局的早籼稻,  相似文献   

4.
中国稻米展望初期生产仍面临去库存压力,生产结构将继续调优,2020—2022年播种面积呈下降趋势,之后开始恢复增长。由于单产持续提升,未来10年稻谷产量将稳定在2亿吨以上,年均增长0.6%。随着人口增加,稻米口粮消费继续增长,工业消费增长先快后慢,消费总量保持增长态势,预计2029年稻米国内总消费量达到15605万吨。国内外价差持续存在,进口继续增长,2029年进口量预计增加到445万吨, 随着库存压力逐渐缓解,出口量呈下降趋势,预计2029年减至150万吨。  相似文献   

5.
我国大米消费主要是食用口粮消费、种子消费、饲料消费、工业消费、出口消费、损耗及其他消费等,其中主要是口粮消费。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食物结构的调整,人均大米直接消费有进一步减少的趋势,尤其在一些发达地区,口粮消费呈现减少的趋势。但因人口的刚性增长,近几年全国大米口粮消费总量仍呈缓慢增加趋势。从而带动消费总量小幅增长。根据最新测算,2002/2003市场年度我国大米消费继续呈小幅增长趋势,总消费量为1.3968亿吨,比  相似文献   

6.
一、市场供求形势分析(一)稻谷2005年我市稻谷产量小幅增加,消费基本稳定,产销顺差扩大,总体仍然呈现供大于需的状态,须寻找出路,向市外销售。1、产量小幅增加。受国家政策、市场价格影响,稻谷播种面积继续增加。据有关部门统计,稻谷播种面积预计8.18万公顷,比上年增加0.104万公顷,增长1.29%;总产量预计72.66万吨,比上年增加1.85万吨,增长2.61%。2、消费总量基本稳定。近年稻谷口粮消费呈逐年下降趋势,种子用粮基本稳定,转化消费呈逐年增长趋势,消费总量基本稳定。2005年我市稻谷消费总量预计68万吨左右。3、产、销顺差扩大。稻谷在产量小幅…  相似文献   

7.
纵横录     
《粮食科技与经济》2007,32(1):55-57
农业部副部长张宝文2006年12月15日回答新华社记者的提问时指出,今后,中国粮食供求格局变化将表现出3个特点:一是国内粮食供需关系偏紧的态势将长期存在目前中国的产需自给率大体在97%左右。但从分品种看,玉米产需基本平衡,小麦、水稻供求偏紧,大豆存在较大缺口,薯类生产增长较快。从消费用途看,口粮消费有所下降,饲料用粮、工业用粮明显增加。从长远看,粮食生产受资源、气候、技术、市场制约和种粮比较效益影响,产量大幅度增长的难度很大。而随着人口增长,畜牧业和粮食加工业的快速发展,粮食消费量继续增加的趋势不可逆转。因而紧平衡将是中长期中国粮食供求的常态。  相似文献   

8.
我国稻米需求和生产情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是我国播种面积最大、总产最多、单产最高的粮食品种。我国是世界上的水稻生产大国,稻谷面积居世界第二位、总产居第一位、单产居第十位。自1980年以来,我国水稻种植面积约占全球的23%,稻谷产量占全球的30%以上。可以说,稳定了水稻的生产,在很大程度上就稳定了我国的粮食供给;发展了水稻产业,就极大地发展了我国粮食产业,其作用和意义重大。一、稻米消费情况西方国家以小麦消费为主,稻米只作为替代品和补充品。而我国不同,稻米是城乡居民最主要的口粮,在粮食消费中占有最重要的地位。(一)稻米消费的一般特性1、占粮食消费的比重大。目前…  相似文献   

9.
<正>稻米是我国口粮消费的主要品种之一,作为稻谷生产中每年上市最早的品种———早籼稻,也是引领稻米市场余缺变化的先导,起着风向标的作用,2009  相似文献   

10.
[目的]稻谷是我国居民消费的第一大主粮,占到居民口粮消费60%,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产品,研究稻谷口粮消费趋势对于保证粮食安全、指导粮食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对稻谷口粮总体以及分品种消费特征分析,进行人均消费水平预测,运用时间趋势外推法,结合对我国人口总数、人口结构的判断,研究测算2020年、2030年我国稻谷口粮消费总量、产量需求量和分品种消费结构。[结果]预测结果表明, 2020年、2030年稻谷口粮宏观消费量为1.51亿、1.42亿t,产量需求为1.62亿、1.53亿t,与2016年相比,分别下降5.5%、10.8%。其中粳稻口粮宏观消费量为0.63亿、0.64亿t,产量需求为0.67亿、0.68亿t。[结论]因此在未来稻谷生产方面,应根据国内实际需求,适当缩小稻谷种植面积,扩大粳稻种植比例;促进优质水稻生产,满足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应提高稻谷收割、加工技术,改善稻谷储存条件,完善现代化物流运输体系,以减少稻谷产后损耗。  相似文献   

11.
《粮食问题研究》2008,(4):37-38
最近。中国粮食行业协会稻米分会在江西九江召开。2008年夏季稻米市场形势分析会,其重要信息如下: 一、国内粮食供求基本平衡 (一)粮食产需仍处于紧平衡状态。我国粮食生产连续四年丰收,2007年粮食总产量5015亿公斤,预计当年产需存在一定缺口。  相似文献   

12.
正在今年特殊背景下,农产品和食品价格涨幅仍然呈现出扩大态势,表明农产品总体供求仍然偏紧。尽管少数农产品短期内局部出现不同程度滞销,但更多农产品市场需求仍然很旺。目前,我国粮食供给总体充裕,但是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口粮绝对安全,饲料粮仍处"紧平衡"状态,猪牛羊肉供求总体偏紧,国内产需缺口大,蔬菜水果生产和供给不稳定问题仍然较突出。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农产  相似文献   

13.
1-4月份我国稻米出口增长,进口减少;国内大米供给增加,消费平稳增长;全球大米产不足需,库存水平出现回落;1-4月出口增加,高于上年出口总量;国内玉米供给总量增加,工业消费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14.
我国粮食安全的市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荦我国粮食安全的国内市场分析1.国内市场粮食供求的数量分析目前,我国居民对粮食的消费及其增长已经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2000年以来国内粮食的消费需求量维持在4.8-4.9亿吨。从国内市场现状和潜力来说,国内粮食需求随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而呈刚性增长趋势。从消费结构来说,粮食主要由口粮、饲料用粮、工业用粮和种子用粮这几部分组成。种子用粮占整个粮食消费的比例很小,对粮食需求影响不大,而其余三部分的用量较大。其中口粮相对稳定,变动较大的是饲料粮和库存。除口粮外,其他均为粮食的间接消耗。我国粮食商品量占总量的25%。1985以…  相似文献   

15.
日本是一个农业耕地资源十分有限、农产品高度依赖进口的国家.1984年开始成为世界最大的食品进口国,其国内消费的食品60%依赖进口(但居民消费的口粮始终基本自给),相当于全国7500万人口的食品消费量.  相似文献   

16.
正目前,在全国水稻主产区,稻米加工面临着许多共性问题:一是大米在我国城乡居民饮食结构中仍占重要位置,从总体上看,我国稻谷产需平衡问题刚刚解决,因此稻谷加工仍以成品米为主,米的延伸开发、深度加工无明显突破,稻谷加工转化除口粮以外微乎其微,稻米产业的深度开发和不断增值起步  相似文献   

17.
稻谷是我国农作物播种面积之首,总产之最,单产最高的粮食品种,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保障城乡居民食用消费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稻谷品种之一的早籼稻,虽然其早籼米因直接食用口感逊色于中、晚籼米和粳米,但它仍然是影响我国粮食供求平衡的重要品种,引领稻米市场价格和产需余缺起着风向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我国稻米产业现状、发展瓶颈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米是我国的传统口粮产品,在我国农业和粮食中具有重要地位。近年来,受到进口大米冲击,国内稻米产业低迷,稻米加工企业面临经营困难的局面。如何正确破解当前稻米产业发展的瓶颈制约,本文从国际和国内现状入手,系统分析稻米产业面临的制约,提出有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辽宁省是我国主要的粳稻种植和生产基地,水稻是辽宁第二大粮食作物。大米作为城乡居民最主要的口粮,在人们的粮食消费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概述了辽宁省稻米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对策和建议,以促进辽宁省稻米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粮食消费结构主要由口粮消费、饲料用粮、工业用粮和种子用粮等四部分组成。其中,种子用粮占整个粮食消费的比例很小,对粮食需求影响不大,而其余三部分的用量较大。 口粮: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物结构的改变,居民直接粮食消费数量逐年减少,1993年以后粮食消费量逐年下降,到2002年仅为2.2亿吨。而同年粮食总产量为4.57亿吨,直接消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