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国研究日本式经营的经营学家詹姆斯·阿贝格林(JamesC.Abegglen)在1958年出版的《日本企业的社会组织〉一书中,最早提出了“日本式经营”一词。当时他将战后日本的工业化道路视为完全不同于欧美和苏联的第三条路。后来管理学界不断深入研究,从“精益生产”到“全面质量控制”,从“零缺陷”到“阿米巴经营”,都是日本式...  相似文献   

2.
日本在企业管理中,以“全员参与”和“全过程实施”开展质量管理活动,收到巨大成效。其中零缺陷活动与质量管理模式值得我们学习。零缺陷活动零缺陷活动也称ZD活动,是由菲利浦·克罗斯比提出的概念,目的是消除工作中的缺陷。ZD活动于1965年传入日本。ZD活动的基本观点为:(1)否定“错误难免论”,追求缺陷为零的目标;(2)每个人不仅是生产者,也是检查者,还是管理参与者;(3)激励每个职工“第一次就要做好”的积极性。ZD活动对日本企业产生了相当积极的效果,促使每个员工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努力实现工作无失误、信息…  相似文献   

3.
李堃 《上海质量》2008,(3):33-35
长期以来,日本作为一个商品生产大国始终强调“贸易立国”和“质量立国”,日本的企业也一直保持着产品“升级换代”和“质量第一”的强烈意识。他们在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同时,创造出许多新颖独特的生产方式和实用有效的管理方法。日本《品质管理》杂志最近刊载了一个有关质量管理方法的专辑,其中有方法介绍和理论探讨,也有应用案例。本刊从这一期起以连载方式作一系统介绍,以供大家全面了解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朱兰对日本经济奇迹的评价是:“日本的经济振兴是一次成功的质量革命。”日本的质量管理创造了举世公认的业绩,虽然日本的质量管理最初是丰田、松下、东芝等企业出于生存的需要自发引进而得以实践发展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日本政府通过颁布和施行《日本产品责任法》以及制定“日本工业标准”和“日本农林标准”,使得日本的质量管理有法可依、有据可查,为日本质量振兴和经济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日本被誉为“企业王国”,中小企业堪称“企业王国之根本”。根1999年统计,按照原《中小企业基本法》(1963年颁布)确定的中小企业标准计算,中小企业占日本企业总数的98.8%,提供了77.6%的就业岗位,构成了日本社会的“稳定源”。在产品的市场份额方面:中小企业占制造业增值的55.7%:占批发业销售额的64.2%;占零售业销售额的75.7%。日本学者认为,日本经济力量的2/3来源于中小企业,兼以中小企业在促进企业和技术分工、吸纳就业人口、提供出口产品及方便居民生活等方面的突出贡献,中小企业已成为日本经济的重要支柱。  相似文献   

6.
金融危机下.企业该怎么做呢?5月8日,上海质量体系审核中心日本分部的负责人蒋领伟来到上海.在上海市质量协会开设的”中小企业质量管理专题讲座”上介绍金融危机下的日本企业及其质量管理,吸引了兴致盎然的70多家上海中小企业前来听讲。  相似文献   

7.
企业实施标准化战略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石川馨博士1990年前后在我国考察标准化与质量管理时,曾经尖锐地指出:“中国的企业不重视标准化工作,中国企业只是在孤立地导人国际上的质量管理体系,因此中国的质量管理是没有前途和希望的。日本企业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日本企业有完善的标准化基础并导入了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先进质量管理理念。”这段话对我们广大标准化工作者是一种警示,更是说明了企业令面实施标准战略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王立新 《质量春秋》2008,(10):33-34
方针目标管理是在组织管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先进的企业管理方法。50年代起源于美国,当时称为“目标管理”。企业管理人员通过方针目标对下级进行领导。并以此保证企业总目标的完成。60年代初,日本引进了目标管理的概念.日本企业在推行全面质量管理中.为了集中全体员工的力量来实现企业领导者制定的方针.要求每个员工对领导者的方针加以分解、设定目标、然后通过提高个人的业务技术水平和提高管理水平加以实现。以改善公司的业绩。  相似文献   

9.
深寒 《中外企业文化》2011,(1):I0050-I0050
姐妹淘之一的AMY最近可谓春风得意,经不住日本男友的“糖衣炮弹”攻势,火速下嫁,甘做贤妻良母。说句实话,她并不属于全职太太的范畴,对于她满心欢喜地接受“男主外,女主内”的日式定律,倒真是不大不小的奇闻怪谈。  相似文献   

10.
“5S”是日本企业近年来所提出的一项实现文明化管理的手段,其同QC小组一起被誉为具有日本特色的质量管理的两大法宝,并为日本工业的成功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1.
王幼军 《四川会计》2000,(11):30-31
我国自 80年代初引进管理会计以来,已初步进入理论与运用的普及阶段,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邯钢的“成本否决法”、“模拟市场”等就是典型的案例。但我国的管理会计在运用方面与西方相比,从总体上看,还存在较大差距,我国会计学会在“九五”规划课题中,已把管理会计的运用列为重要课题,表明还不够成熟; 90年代前后日本的“低成本、高质量”管理,曾引起世界尤其是亚洲许多国家的关注。进入 90年代后,日本的管理会计则悄然发生变化,如日本麒麟啤酒公司的管理会计体系,就是案例之一。笔者认为,了解国外的变化动态,对我国管理会计…  相似文献   

12.
李堃 《上海质量》2010,(3):38-42
日本g88届质量管理研讨会于2009年6月举行。近期的日本《质量管理》杂志对这次会议作了专题报导。研讨会的主题是“应用IT技术创造新的顾客价值——制造业的服务化”。出席该会的日本学术界和实业界的质量管理专家着重讨论了建立一种有效运用IT技术和日本自身优势以创造新的顾客价值的新颖业务模式的可能性。会上发表了以“制造业的服务化”为中心内容的主题报告,日本IBM公司和DAICEL化学工业公司的2个案例报告,以及关于日本制造业发展方向(日印协会)和日本产业结构的变革(日本经济产业省)的2个特别报告。并分6个专题进行了分组讨论。最后通过大会综合讨论,明确了这样一个问题:只要有效应用可视化、环境技术和IT技术,以此向全球化市场发出挑战,就能增强日本制造业的原有优势,并能改进弱点。通过顾客服务创新、知识经济化、以及制造业的服务化,就能实现将与顾客之间的关系从“交易性”向“关系性”的转变。会议的结论是:对日本企业来说现在正是机会。  相似文献   

13.
从20世纪60年代末,日本经济开始高速增长,80年代成为世界经济强国。日本之所以能在短短的20年内创造如此惊人的奇迹,主要得益于“日本式企业经营管理”模式,而首当其冲就是日本企业的质量管理在国际上得到广泛的赞誉和认可。本文就日本企业质量管理的起源、理念、特点和趋势作一粗浅探讨。一、日本企业质量管理的起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零缺陷”又称无缺点ZD(Zero Defects).是以抛弃“缺点难免论”.耕立“无醴点”的观念为指导.要隶生产者从一开始就本着严肃认真的态度把工作做得准确无误.在生产中从产品的质量、成本与消耗、交货期等方面的要求来台理安排,而不是依靠事后的检验来纠正。被誉为全球质量管理大师、“零缺陷”之父的管理思想家克劳斯比(Philip. B. Crosby).在上世纪60年代初就提出了“零缺陷”思想,并在美国推行零缺路运动.后传至日本,在日本制造业中全面推广.使日本的制造业产品质量迅速提高.并且达到了世界级水平,继而扩大到工商业所有领域:近年来,零缺陷质量管理理念作为西方的管理之道.在中国企业的管理中已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零缺点并不是说绝对没有缺点。或缺点绝对要等于零.而是指耍“以缺点等于零为最终目标.每个人都要在自己的工作职责范围内努力做到无缺点”。  相似文献   

15.
融融 《中国质量》2006,(5):45-46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至今仍是世界土被运用最广的质量管理体系,而今天的它,也面临着一些信任危机和实用危机。作为质量管理的经典曲谱,为了使其能在新时代潮流下演绎出更多创新的乐章,日本开始给它穿上“顾客满意和持续改进”的两件“外衣”,奏起了“超越ISO9000”的版本。同时,日本的质量专家也将他们的研究关注到体系实用性上来,研究怎样将ISO9000在日本的超越具体化,能让ISO9000真正成为企业业绩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16.
去年10月,在上海市质量协会组织下,我们14家企业的68名代表参加了“洋上大学”考察活动。“洋上大学”的日本之行对我这样一个还很年轻的质量工作者来说意义非同寻常。前往日本考察学习之前,对日本的概念只是“质量一流、国家发达”,但其是“如何体现”及“为何能实现”的,则一无所知,我本着学习的态度跟随着质量协会的老专家及企业界的质量领导们来到了向往已久的“质量”发源地“日本”。  相似文献   

17.
李堃 《上海质量》2011,(6):28-32
日本经济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持续高速增长,70年代成为世界第二,80年代末进入成熟期,随后即走向了衰退期。在经济成熟的同时,日本出现了一个非常突出的人口老化问题,平均年龄世界第二,平均寿命世界第一。在这样的背景下,日本近年来国内市场的需求出现了很大的落差,顾客消费的特点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作为日本企业保持竞争力的重要手段,CS(顾客满意)问题面临着新的挑战。为此,日本近期的(《质量管理》杂志刊登了“顾客满意度调查与CS经营”专辑。日本消费科学研究所代表董事佐野良夫先生以“思考日本经济进入衰退期后的CS”为题发表了主题论文,以人口老龄化问题为中心阐述了日本企业Cs经营的新动向。文章从日本社会的结构问题、人口减少和老化的具体国情、经济从成熟期走向衰退期的最新动问等进行分析,指出了日本商品市场的变化和顾客消费特点的变化,强调指出日本企业必须抛弃只考虑“轻客”(流动顾客)的老观念,而是要把重点转向“重客”(固定顾客),通过cs活动的持续改进,将“轻客”变成“中客”(一般回头客)进而培养成“重客”,以固定的顾客为中心,构建企业与顾客相互信任的和谐关系,从而形成成熟经济社会的市场新格局。  相似文献   

18.
张彦宁 《公司》2001,(1):19-21
一、日本企业管理的发展 战后日本企业管理主要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1946年~1950年,企业管理体制、制度的整顿阶段。 当时日本处于经济恢复时期,企业管理落后,设备陈旧,管理手段落后,原始记录也不准确。这个阶段,在企业管理上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废除旧财阀对企业的家长式统治,引进美国的董事会制度,起用一批富有资本主义进取精神的经营专家办企业,为大量吸收国外先进管理方法创造了前提条件,开始积极推行企业管理的“合理化”和“民主化”。进行了整个体制和劳动组织的整顿,提高设备利用率,减少单位产品成本…  相似文献   

19.
“和”的观念、集体主义思想和武士道精神是日本传统文化的精髓,这些文化对日本青少年道德教育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日本传统文化存在的不良思想以及西方文化与日本传统思想的碰撞成为了导致青少年道德危机现象产生的元凶。本文在对日本社会中青少年的道德问题作出概述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和”的观念与“学业荒废”的关系、“集体主义”思想与“欺辱”的关系以及“武士道精神”的负面影响对日本传统文化对日本青少年道德教育的消极影响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20.
日本的400余万中小企业,曾经是“日本奇迹”的重要创造者,而且当今依然是日本经济“再生”的重要支撑。这些主要分布于制造、建筑和服务业的中小企业骨干部分.是经营历史超过百年的“老铺”企业。根据韩国中央银行2008年的统计,世界上41个主要国家中。超过200年历史的“老铺”企业共有5586家,其中日本有3146家。占了56%,居世界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