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2 毫秒
1.
《宁波经济》2007,(7):12-13
文明是城市的第一形象和第一品牌,创建文明城市是加快城市发展,提升城市品味的重要途径.新一轮宁波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如何确定主线和亮点?为此本刊邀请了有关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者进行了研讨,他们从不同角度提出了颇多具有建设性的意见。[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宁波经济》2007,(7):22-24
商标,是区别产品或服务的一种标志,是浓缩企业产品服务质量和文化内涵的一个载体,更是展观城市经济发展和城市品位形象的一张名片。近年来,宁波提出了创建“创新型城市”的目标,实施了品睥发展战路.落实了各项品牌发展举措,崛起了一大批强势品牌仓业和品牌产品.各层次商衍梯队更趋健全,商标品牌经济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不断上升,实现了商标与城市品牌经济的良性互动和跨越发展宁波商标的“崛起”已成为了这座城市的另一种展示而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最新披露的《宁波商标发展报告》,更是对宁波的商标发展做了一次详尽的梳理。[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2010中国城市品牌榜50强近日揭晓,由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发布的榜单引来了城市管理者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目光。那么品牌之于城市到底意味着什么?城市品牌的价值何在?建设城市品牌与发展经济的关系是怎样的?是需要我们一起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宁波通讯》2011,(11):10-11
最近召开的宁波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会议提出,将深圳作为宁波学习的标杆城市。深圳是一座什么样的城市?深圳发展有哪些经验?给我们有怎样的启示?带着这一系列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宁波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阎勤主任。  相似文献   

5.
文化大市建设中,如何打造一个独一无二的宁波城市文化特质,如何使文化建设与产业发展高度契合,相互相成,促进宁波经济新一轮发展,一个亟待解决的战略问题是:宁波城市主题文化的确立。本文通过对城市主题文化内涵与意义的诠释,分析宁波打造城市主题文化的优势与不足,并提出宁波打造城市主题文化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王琦 《宁波通讯》2012,(19):40-40
“你幸福吗?”面对这样的提问,宁波市民的回答总是那么坚定:“幸福!”。宁波,这座曾荣获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金奖的城市,市民对她高度认同,充满自豪。这种归属感和幸福感是一种渗透于血液的乡土情结、洋溢于言表的文化理念,是提升城市文明、促进城市发展的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7.
胡柏年 《魅力中国》2010,(28):187-187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民营经济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本依靠力量.已经由草根经济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宁波作为我国第一批沿海开放城市,其民营企业经历了艰苦的创业历程,传承着老一代“宁波帮”“艰苦创业、励业重义”的精神,?敢想敢做,有力促进了宁波经济持续不断地发展。  相似文献   

8.
城市精神是一座城市的灵魂。考量宁波的城市精神,可初步提炼为内敛中的涌动、平实中的进取、博纳中的理性、繁华中的雅致.在新时期新阶段,在城际异同、国际对比的视野中观照城市的特质,宁波现代城市精神需要新的拓展和提升。  相似文献   

9.
中国社科院对目前全国200多个城市竞争力排名的结果公布后,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反响,特别是宁波综合竞争力位列第6名,而开放竞争力仅列第34名,好象人们感觉、现实状况与指标排名三者之间存在明显反差,究竟应该怎样看待这一现象确实值得关注。笔者为此对城市竞争力的评价指标及排名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着重探究了宁波开放竞争力排位靠后的原因及对策。  相似文献   

10.
《宁波经济》2013,(10):22-32
时尚产业与都市化发展密不可分,是城市经济实力与软实力的综合体现,也是城市建设发展的响亮名片。那么宁波距离国际知名的"时尚之都"有多远?如何加快发展设宁波的时尚产业?宁波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会同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围绕打造"时尚之都"进行了调研,并提出了富有创新意义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冯洁 《浙江经济》2007,(23):20-23
对一个城市而言,服务业的发展昭示着经济发展的现代化、国际化与高端化,而近年来宁波市服务业增速已然超越第二产业,正成长为宁波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成为宁波谋划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点所在。作为宁波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调控部门,宁波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此秉持怎样的发展思路?目前,本刊记者采访了宁波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王仁洲,以探究宁波服务业发展和改革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方琳 《宁波通讯》2013,(22):80-81
东部新城,西起世纪大道,东至东外环,南起铁路,北至通途路,地跨江东、鄞州两区,分核心区与东片区两大区块,核心区面积为8.45平方公里,总面积1585平方公里。她位于宁波中心城三江片区东部,与三江口老城中心形成“一心二核”城市格局定位未来新的城市中心,为宁波实现城市发展战略,拉开城市框架,拓展城市空间,提升城市功能,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发展契机。  相似文献   

13.
张英 《宁波经济》2009,(8):32-35
历经几年发展,宁波的一系列讲坛、讲座逐步形成了特色和品牌,并受到了社会好评。宁波“讲坛热”的出现,既得益于传统积淀,也有赖于时代催生。目前,从中心城区到各个县(市)区都产生了一批思想性、学术性、实用性兼备的讲坛。宁波讲坛的兴起与发展,从形式上、内容上、运作方式上适应了新时期新形势下宁波学习型城市建设的现实需要,是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助推器。  相似文献   

14.
正确处理城市功能与城市空间相互关系对进一步增强宁波中心城市的集聚、融合与辐射能力,提高城市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宁波中心城市发展过程中应进一步合理布局城市空间,完善城市功能,将拓展、整合中心城市北部放在重要的战略位置,形成南北城市副中心,以迎合长三角区域城市互动需要和在区域城市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适时调整中心城市行政区划,有利于处理城市功能与空间关系。  相似文献   

15.
王益澄 《宁波经济》2004,(11):25-26,29
港口城市的形成与发展是与港口的演变过程密不可分的,宁波港口是宁波城市发展的物质基础。宁波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应是具有国际深水港口的区域性经济中心城市和实现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化发展目标要求的有机组合。  相似文献   

16.
通常意义上的CIS(Corporation Idetity System)一般指企业而言,实际上,城市CIS形象设计(CITY IDENTTTY SYSTEM)是一座城市价值连城的无形资产,它对城市的设计不是完全集中于土地问题上,还同样关注着城市的社会组织、生活方式以及城市对人的精神影响等问题。比如:人们怎样理解自己所居住的城市?外界如何证判这座城市。城市地人们怎样认识自己是否有影响?城市是否可以引导市民精神蓬勃向上?城市CIS这些城市问题的对策和规划,涉及到城市成长和发展的实质,它不仅为现存城市的更新献计献策,而且对规划和创造新建设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目前,在世界上,如美国、日本、新加坡、台湾以及整个当代的城市,CIS设计塑造同企业创名牌、塑造形象一样,已引起高度重视。在甸,随着城市规模日益扩大,域市人口不断增长,城市形象也需要设计,这已成为城市两个明建设蓬勃发展所面临的紧迫课题。可以预言,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城市CIS热及相关的城市CIS产业热将应运而生。近几年江门的经济发展与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已到了上规模、上档次的台阶前。本希望能为江门市区的建设与发展早日导入CIS而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7.
城市社区是指聚居在城区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居民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加强城市社区建设对我们来说还是一项全新的工作。社区怎样建设?建设怎样的社区?这里,我想结合工作实践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18.
王志新 《宁波经济》2007,(11):35-37
正在规划实施中的宁波行政中心东移从战略性、全局性、联动性和可持续发展角度看,是促进宁波城市功能再造的重要举措,将对宁波提升现代城市功能产生积极影响。城市功能是城市发展特色的重要载体。在行政中心迁移过程中必须注重以城市特色整合和提升城市功能,强化宁波城市的枢纽功能、创新功能、生态功能和服务功能,整体上实现城市功能的和谐创新。  相似文献   

19.
《宁波经济》2005,(4):14-16
3月1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2005年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发布,宁波再次入围城市综合竞争力前十名,而且排名更上层楼。在200个中国城市中,宁波位居第六,仅次于上海、深圳、广州、北京和杭州,把天津、苏州甩到了身后。而在2004年的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中,宁波排名第八位。  相似文献   

20.
环杭州湾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杭州湾区域是指以杭州湾为中心的呈“v”型分布的,包括杭州、宁波、嘉兴、湖州、绍兴、舟山等在内传统意义上的浙东北六城市,组成了长江三角洲南翼地区。区域陆地面积为44965平方公单,占全省总面积的44%,拥有素有鱼米之乡之称的杭嘉湖和萧绍宁平原,以及较发达和完善的交通网络体系,港口优势突出,区位优势显著、截至2001年底,区域人口达到2292.28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5l%。县级以上城市44个,占伞省总数的一半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