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8 毫秒
1.
美国近代伟大的意象派诗歌的创始人、翻译家庞德在其意象派诗歌创作中,借鉴了“意境”这一中国传统的美学原则,并在诗歌实践中适应时代的特点和意象派诗歌运动的需求,使其诗歌意境具有了鲜明的现代性特征。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典诗歌和意象派诗歌在诗歌意象理念、构建上有契合及相异之处:二者都主张简洁、直观,诗歌应体现意象。意象并置、叠加、复合等手段在诗歌创作中加以体现;相对于意象派诗歌,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更尊重传统、更感性化,意象的构建更密集、更富于跳跃性和个性化。  相似文献   

3.
诗歌是由意象构成的,意象在诗歌的创作和鉴赏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欧美意象派从中国古典诗歌中学到一些技巧,如拆字拼合、断句组合、意象叠加。中国古典诗词因其严谨的格律和古汉语特殊的句法形态,“意象拼合”现象比比皆是,多个名词组合和意象叠加现象司空见惯,被西方意象派广泛引入到汉诗翻译和创作中。  相似文献   

4.
从对中国古典诗歌意象翻译不同策略的比较,可见埃兹拉·庞德等的异化翻译最能体现中国古典诗歌在意象运用上的特点,因而也最能体现中国诗歌的特色.因为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异化翻译,意象派找到了诗歌创作的同谋,同时也促进了中国文化和诗歌在美国的传播.  相似文献   

5.
艾米丽·狄金森,美国最伟大的抒情诗人之一,英美20世纪意象派诗人崇拜的先驱,她的诗歌从形式到内容都体现出鲜明的现代主义诗歌特征。本文主要从诗歌创作思想和技巧、表现形式和内容等几方面对狄金森诗歌的现代性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6.
博大精深光辉灿烂的中国古典诗学以其独特的东方审美意识,极大地影响和推动了由艾兹拉.庞德倡导、名噪20世纪初英美文坛的“意象派”诗歌运动。  相似文献   

7.
意象并置与意象叠加是我国古典诗歌中常用的写作技巧。美国意象派人物埃兹拉.庞德在诗歌创作和翻译的过程中,通过模仿这些写作技巧,经历了从意象叠加到意象并置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没有散文诗,它是一种“舶来品”.被认为是中国现代散文诗的开山鼻祖的沈尹默,一生共创作了十八首现代诗.他的诗歌贯穿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诗学理论,又有古代“赋”体的影子,意象、意境兼容、押韵和工整对仗随意变化;同时又受二十世纪西方新兴文学思潮的影响,表现出英美意象派诗歌和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特征.他的散文诗不拘一格,语言上打破形式格律的束缚,彰显二十世纪初“民主”、“自由”和“科学”的主题;在直觉状态下回归诗歌的本真,呈现出返朴归真、妙然生趣、虚实相生和节奏和谐等诗性意义.  相似文献   

9.
文章阐述了20世纪20年代中国现代诗歌意象艺术的嬗变及其特征:胡适倡导的白话新诗运动是以意象派理论作为外缘性动力与理论基础的;郭沫若的《女神》初步体现了意象诗质与意象诗式的现代性变革;闻一多代表的新格律派诗,以对传统诗歌意象的转化、对诗歌意象的视觉性建构为特征,反映了五四后回眸传统、反思五四诗潮的倾向;李金发代表的象征派诗歌,以象征意象的创造与象征意象思维的运用,显现了中国诗歌意象体系的异质性变革。并总结了20年代意象艺术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艾米莉·狄金森生前虽身居幽闺,默默无闻,但她思想活跃,情感细腻,极富想象力,尤其是她那新颖、独特而又不拘一格的诗体、诗风在美国诗坛首开创意象派的先河。本文结合她的人生经历,从诗歌创作的主题、风格以及创作手法等方面对她的诗歌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研究,以捕捉诗人内心复杂的情感,揭示诗中所蕴含的深刻涵义。  相似文献   

11.
从认知诗学的原型理论、图形—背景关系理论、概念隐喻和审美意象等几方面解读《在地铁站》,可体现诗歌语言特征对读者产生的审美心理效应,关注读者对可能世界的再认识,体会诗歌的新涵义,得到新的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12.
李宪乔诗歌中意象颇丰富,尤以灯烛之意象引人关注。文章从中国古典诗词里的灯烛意象原型及其衍变、灯烛意象与情感空间、灯烛意象的时空构成与审美价值几方面评析了李宪乔诗歌中灯烛意象的意蕴。  相似文献   

13.
叶维廉"山水诗原型"理论来源于道家美学,山水在谢灵运诗歌中由背景式意象变为了写作主体,两者在微观层多有不合之处,但在精神本质上是协调统一的。  相似文献   

14.
美国意象派诗人埃兹拉.庞德(Ezra Pound)的诗深受中国诗的影响,Pound甚至翻译了许多中国古典诗,仿作中国诗,他的诗作字里行间隐然流露出禅味与中国风,读来令人有种似曾相识的亲切感。然而,为什么意象派诗人会欣赏中国古典诗?欣赏中国诗的哪些特征?而中国诗又是如何影响意象派诗人的创作?中西意象诗到底有无异同?两者优劣抑或无从比较?这也是引起笔者的兴趣并想要探讨之处。  相似文献   

15.
在西方文学中,水与火具有双重意象。论文从神话原型批评视角对《荒原》中水和火的双重意象进行分析,一方面展示了一战后西方文明的衰落,揭示了《荒原》的死亡主题;另一方面体现了艾略特看到了解决这种困境的希望,揭示了诗歌的拯救主题。  相似文献   

16.
象征主义是西方现代派文学的一种 ,强调用象征方法表达作者的思想情绪和抽象的人生哲理。意象派在新诗运动中最令人注目 ,主张文字简洁 ,感情含蓄 ,意象鲜明而具体。  相似文献   

17.
神话原型批评理论的核心观点认为文学创作是对神话原型的重新组合,几乎所有文学作品都只是某一或某些约定俗成的神话原型的新的表述.从该理论出发解读《尤利西斯》,不难发现乔伊斯在创作时借用了“荷马史诗”的原型人物、原型结构和原型母题.此种借鉴把神话与现实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得作品具备广泛的象征意义和获得一种借古讽今的效果,表现了生活在荒原之中的现代人对精神家园的艰难寻觅.  相似文献   

18.
由于信息系统原型经济评价的复杂性,传统的投资评价方法往往无法正确评估原型的价值。使用实物期权理论对原型所面临的不确定性情况下的各种主要选择权进行定量分析,能为原型的估值和风险管理提供有意义的启示。首先,论证原型所具备的期权特征。其次,利用实物期权理论计算原型修改所蕴含的价值。最后,采用蒙特卡罗方法模拟分析原型所面临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在现实主义作品中的人物身上,往往可以找到神话原型的特殊表现。高尔斯华绥的《苹果树》是一部融神话于现实的爱情悲剧佳作。本文引入原型场的概念,通过生理、心理和文化三种次原型场对作品中人物、情节和情境的构建进行分析探讨,揭示了神话原型在现实主义作品中的永恒魅力。  相似文献   

20.
美国诗人朗费罗在锡德尼的《为诗一辨》基础上,针对美国的主流教育,政治、日常生活现状,提出了诗歌的重要性,诗歌的创作源泉,诗歌的功能,诗歌与历史的关系,诗歌的创作方法,诗歌的解读,诗歌需要原创性、民族性等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