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京津冀都市圈生物技术产业竞争力分析——基于钻石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集群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升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文章在京津冀都市圈的产业中选取了具有先导性的生物技术产业,运用波特的“钻石理论”,从产业竞争力的角度对京津冀都市圈中已有的生物技术产业基础进行系统分析,为其竞争力的重构提出一定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从“广佛经济圈”、“广佛都市圈”、“广佛一体化”到今时的“广佛同城化”,走过漫长的概念演变,广佛同城之路终于尘埃落定.  相似文献   

3.
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共同趋势,都市圈是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现象.继长三角、珠三角之后,以京津冀都市圈为核心的环渤海区域,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又一强力引擎.旅游业作为最容易合作的产业,在各种形式的经济活动中往往起着重要的先导与推动作用,包括京、津两市和河北8个地市在内的京津冀都市圈,要以旅游业接轨为突破,逐步推进环渤海区域经济一体化,从而在这一区域内充分利用各省区的资源优势,实现互补互利、共同发展,优化配置,提高整体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选择IGC(产业梯度系数)作为衡量区域产业梯度水平的指标,通过计算豫沪苏浙产业梯度系数,结合国情、省情,明确在“十二五”期间,河南省宜承接的工业产业.  相似文献   

5.
随着广佛都市圈合作升温,越来越多的知名地产商在极具战路前景和空间的广佛区域布子,如何下好广佛共赢这盘棋也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本界论坛上相关专家提出的“六共合作”为广佛共赢提供了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6.
上海都市圈内部各个城市近年来在产业结构、吸引外资等方面的冲突屡屡发生.这种不必要的竞争降低了区域的整体效率.要想增强整体竞争力,实现经济高效、持续的增长,上海都市圈必须进行合理的产业分工,走向区域经济一体化.为了能够准确地反映上海都市圈分工现状,本文采用区域专业系数和区域配置系数对目前都市圈二、三产业专业化优势进行测算,根据结果将其归纳为四类:专业化支柱行业、移出型行业、潜力型行业和竞争型行业.在此基础上,基于生态仿生学原理提出了上海都市圈经济一体化构想.  相似文献   

7.
京津冀都市圈作为我国北方地区的经济中心,没有充分发挥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作用,产业集群发展不力是重要因素.国家开发银行作为政府的开发性金融机构,运用开发性金融的原理和方法,可以在支持京津冀都市圈加快产业集群发展中发挥重要而独特的作用.文章对产业集群理论做了简要介绍,并从分析京津冀都市圈产业集群的现状和问题入手,提出开发性金融支持京津冀都市圈产业集群的发展规划先行、区域政策协调、基础设施保障、融资支持模式,试图找到一条促进本区域产业集群加快发展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8.
当广州与佛山行政区划界限的影响消除、当所有生产要素在广佛区域内自由流动、当公平、统一的市场体系和生活体系正式建立、当广佛都市圈成为华南地区核心区和国内外具有综合优势及强大竞争力的“双子城”企业的视野将空前开阔,地产人的商机也将规模空前。  相似文献   

9.
积极推进济南都市圈一体化发展是落实省委省政府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有助于提升整体竞争力,实现都市圈职能。当前,济南都市圈整体经济规模不断扩大,中心城市辐射能力得到有效提升,综合实力明显上升,一体化进程加快。但是,济南都市圈的中心城市济南仍存在辐射能力较弱的问题,圈内各城市产业联系不够密切,公共服务共享程度不足,市场一体化进程仍存在较多阻碍。为了推进济南都市圈一体化的高质量发展,建议应加强产业、交通、公共服务、人才等方面的顶层设计,加强中心城市建设,推进区域一体化;借助各地区比较优势提高都市圈产业协同能力,增强产业互补性;促进都市圈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推进市场一体化建设,有效整合都市圈市场资源。  相似文献   

10.
在政府、企业及其社会团体的共同推动下,广佛地产一体化进程迅速推进。8月2日,由建设部中国城市科学发展研究会、广州市都市发展研究会指导主办,广州市房地产业协会、佛山市房地产行业商会主办,本刊与《广州日报》共同承办的"2007’广佛都市圈人居发展论坛"在广佛都市圈中心佛山南海区南国桃园成功举行。作为2007年广佛地产界共同主办的首个旨在推动广佛地产一体化发展的重要高端会议,"广佛都市圈人居发展论坛"吸引了来自中央相关部门、广佛相关政府部门以及广佛地产精英共100余人参加会议,成为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共同推动广佛"双城"战略的一个成功尝试。  相似文献   

11.
京津冀协同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产业协同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根本点和落脚点,也是京津冀一体化的动力所在,因此对协同机制研究就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对京津冀区域各产业进行比较分析可发现,京津冀三地产业结构存在明显差异,北京产业结构呈现"三二一"部局,2015年北京第三产业占比已经接近80%,天津产业结构接近"三二一",而河北仍是"二三一",但京津冀整个区域产业结构则是"三二一"。基于这种差异,寻找协同机制的突破点,然后选择可操作的运作策略,并以首钢、北汽为例,探索产业协同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2.
产业转移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实体内容和重要支撑.目前,京津冀产业转移已取得较大进展,顶层规划设计趋于完善,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有序推进,产业空间布局不断优化,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产业转移模式不断创新.与此同时,京津冀产业转移还存在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与承接错位、产业承接平台集聚优势不明显、区际产业分工水平不够高、产业链与创新链对接不紧密、产业协同发展体制机制不完善等突出问题.建议从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增强重点产业承接平台集聚优势、打造跨区域新兴产业链集群、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紧密对接、构建有利于产业转移的体制机制等方面推进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向深度广度拓展.  相似文献   

13.
产业转移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实体内容和重要支撑。目前,京津冀产业转移已取得较大进展,顶层规划设计趋于完善,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有序推进,产业空间布局不断优化,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产业转移模式不断创新。与此同时,京津冀产业转移还存在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与承接错位、产业承接平台集聚优势不明显、区际产业分工水平不够高、产业链与创新链对接不紧密、产业协同发展体制机制不完善等突出问题。建议从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增强重点产业承接平台集聚优势、打造跨区域新兴产业链集群、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紧密对接、构建有利于产业转移的体制机制等方面推进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向深度广度拓展。  相似文献   

14.
《价值工程》2016,(1):26-29
防治污染、改善环境是区域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工业污染是京津冀大气污染的主要成因,已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本文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从京津冀工业污染特征、污染治理现状方面分析了京津冀工业污染及其治理现状,对比分析了京津冀三地工业污染治理投资规模、资金来源、投资结构。最后,从现状分析中找出京津冀工业污染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5.
京津冀工业源大气污染排放空间集聚特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京津冀地区是全国能源消耗强度最大、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区域,是全国钢铁、火电、水泥等重工业集中发展区。考虑到京津冀严峻的大气环境形势和区域间大气污染物跨界传输的现状,开展京津冀大气污染协同治理需要明确大气污染排放的空间集聚特征。基于京津冀2013年企业污染源环境统计数据,应用核密度空间分析工具模拟了京津冀工业源大气污染排放空间集聚特征。研究结果显示:(1)京津冀钢铁冶炼行业、电力热力行业、非金属制品业以及基础化工是京津冀主要大气污染排放行业;(2)工业源大气污染排放主要集中在唐山、天津、邯郸和石家庄,合计占到整个区域SO_2和NO_x排放的60%和64%;(3)京津冀区域SO_2和NO_x排放密度高于5 t/km2的区域分别占整个区域面积的19.3%和19.1%,在唐山、石家庄、邯郸、天津、保定、廊坊等形成集中的大气污染集聚区。针对上述重点污染行业和污染排放密集区域,应开展区域协同综合治理,通过区域间排污权交易、绿色金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等措施,提升区域大气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16.
徐珊珊  王健  王彦杰 《价值工程》2012,31(13):19-20
文章结合柴达木地区的社会经济和产业发展现状,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柴达木地区循环经济六大产业体系内的重点产业链的安全性进行测度与评价,并提出提升柴达木地区产业链安全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基于产业集群升级的区域品牌发展之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纵观我国产业集群区域品牌的建设历程,区域品牌的形成路径主要有"品牌俱乐部型"、"市场自发演化型"、"政府政策主导型"三种,每种路径有自身不同的特点。但是要发展好区域品牌给予其持续的发展动力,更好地推动产业集群升级,必须从内外两个方面着手制定区域品牌发展战略。即对内要建立良好的产业集群内部合作竞争机制,对外要完善区域品牌发展的创新、服务、技术和政府支持等环境。  相似文献   

18.
随着环渤海区域合作的日益升级,对区域产业合作与发展问题提出了更高要求.实现区域产业的协调发展,既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也是加快区域自身发展的战略选择.在这个目标的指引下,本文在总结当前环渤海区域产业合作总体特点并进行SWOT分析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确定区域主导产业及城市产业定位,率先提出了"一核、两带、三轴、六区、八链"的环渤海区域产业空间布局,并从国家、地方和滨海新区三个层面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以构建功能清晰、分工明确、衔接紧密、优势互补的区域产业分工体系,打造科学合理的区域一体化产业链,提升环渤海区域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在分析产业结构变化与城市化相互作用关系的基础上,运用系统学、协同学的相关理论与框架建立距离协调度模型,对京津冀地区2005-2015年期间的产业结构与城市化协调发展水平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京津冀产业结构与城市化发展水平逐年提升,而且城市化发展水平总体高于产业结构发展水平;(2)京津冀产业结构与城市化的协调度保持在较高水平,但存在一定的起伏波动。北京的协调度水平高于天津和河北,三地之间的协调度差距呈逐渐扩大的趋势;(3)京津冀产业结构与城市化综合发展度逐渐提高,北京的综合发展优势随时间推移更加显著,天津与河北的综合发展度差距逐渐缩小;(4)京津冀产业结构与城市化协调发展度总体呈平稳增长态势,但地区间仍存在明显差异,津冀两省市的产业结构和城市化协调发展水平与北京相比差距明显。  相似文献   

20.
《价值工程》2018,(13):67-70
根据西部11个省市2000-2015年的相关指标数据构建工业生态效率投入产出体系,运用超效率DEA-Malmquist模型计算出各省市的工业生态效率值,并从决策单元和年份两个维度进行分解,然后以Tobit模型得出各解释变量的偏相关系数。结果表明:(1)西部地区的工业生态效率总体水平很低,各省市未表现出明显变动趋势,省市间无明显差异;(2)Malmquist指数分析表明,西部各省市全要素生态效率TFP都小于1,年均增长率为-10.9%,要素已不再是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要素;(3)工业结构、外商投资、政府规模对西部地区的工业生态效率有显著促进作用,研发投入对工业生态效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