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国税函[2004]296号2004年2月24日重庆市国家税务局:你局《关于外商投资企业虚报亏损税务处理问题的请示》(渝国税发[2003]145号)收悉。关于在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以下称《征管法》)实施后,如何对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以下称企业)虚报亏损进行税务行政  相似文献   

2.
基本案情 2003年5月份,某市地税局稽查局在对该市的一家企业进行检查时发现,该纳税人2002年采取隐匿收入的方式少交税款21964.39元,偷逃税款占当年实示应当缴纳的8.7%.检查中还发现,该纳税人的主管税务机关于2001年7月份对该纳税人2000年的纳税情况进行检查时发现该单位存在虚报亏损的问题,并依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虚报亏损补税罚款问题的批复>(国税函[1996]653号,以下简称653号文)的规定,认定企业的这种虚报亏损行为是偷税,并对纳税人处以税务罚款.  相似文献   

3.
数字     
北京生活指数国际排名第95位;交强险首年财务报告汇总出现亏损39亿元;全国空置商品房面积1.18亿平方米;深圳房价2007年11月最大降幅24.28%;上市公司虚报瞒报数额过大将被追究刑事责任50%;美联储再度降息25个基点4.25%;  相似文献   

4.
吴亮  熊惠 《湖南地税》2008,(5):37-38
目前,由于房地产业市场疲软,开发成本增加,我省绝大部分的房地产企业存在不同程度的经营亏损或者微利。为什么这么兴旺的产业会发生大面积的行业亏损?但是这个亏损的行业却仍然成为投资的热点?房地产企业是否存在虚报亏损的行为?以下是笔者针对几个房地产企业开发成本检查存在的主要问题的简要剖析。  相似文献   

5.
纪文 《税收征纳》2009,(6):40-41
一般来说,企业账面所反映的亏损是企业按照会计制度核算的经营结果小于零的经营亏损数额。为了减轻企业所得税负担.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允许企业用以后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弥补以前年度的亏损。但税法所称允许弥补的亏损额.并非是企业账面所反映的亏损额.而是指企业依照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将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和各项扣除后小于零的数额。企业在进行所得税亏损弥补时,应注意以下九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亏损是指企业依照《企业所得税法》及条例的规定,将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和各项扣除后小于零的数额。计算公式为:亏损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企业经营亏损弥补,是涉及企业所得税的一项重要税收优惠政策。弥补以前年度亏损,是指在会计处理上,如果以前各年的利润总和为负,本年实现  相似文献   

7.
杨蕾 《中国外资》2011,(23):105-105
本文主要探讨了企业虚盈潜亏的基本理论,分析了企业虚报利润掩饰亏损的主要原因,揭露了实际操作中最普遍的粉饰手段,并提出了遏制这种违法行为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虚报利润手法浅析陈建谋最近,在审计中发现一种怪现象,多数实为亏损的企业,在财务报表上竟显示为利税大户,但经详细审查会发现,其帐务处理大都未按会计制度办理,通过隐匿成本及费用使本期利润增大,形成虚假利润或潜亏。虚报利润的几种手法有:一是少转成本,虚增利...  相似文献   

9.
2010年10月27日,国家税务总局下发<关于查增应纳税所得额弥补以前年度亏损处理问题的公告>(2010年第20号)一文,对税务机关检查调增的企业应纳税所得额弥补以前年度亏损的税务处理作出规定.2010年第20号公告的出台,查增应纳税所得的税务处理又成为纳税人关注的焦点.笔者从新旧税法对应纳税所得额界定差异,税务处理差异、案例分析以及同虚报亏损来联系如何处罚等角度,来分析税务机关检查调增的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税务处理.  相似文献   

10.
(接上期) 第十条企业所得税法第五条所称亏损,是指企业依照企业所得税法和本条例的规定将每一纳税年度的收人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和各项扣除后小于零的数额.  相似文献   

11.
《中国工会财会》2003,(8):31-31
(一)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规定,企业发生的年度亏损,可以用下一纳税年度的所得弥补,下一纳税年度的所得不足弥补的,可以逐年延续弥补,但延续弥补期最长不得超过5年。税法所指亏损的概念,不是企业财务报表中反映的亏损额,而是企业财务报表中的亏损额经税务机关按税法规定核实、调整后的数额。  相似文献   

12.
县域银行是指一个县域内各家银行机构的总和。在计划经济时期,县域银行基本充当政府出纳角色,虽没有多少活力,但基本能保证收支平衡,略有盈余。然而在县域银行向商行转轨的今天,各家银行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主要体现在贷款坏帐越来越多,亏损面积越来越广,实际亏损数额越来越大,发展后劲严重不足,特别是欠发达地区的县域银行大面积亏损,亏损面几乎为100%,许多支行累计亏损逾千万元,面临生存危机。这与贷款坏帐比例相对较低、盈利面广、盈利数额大的城市银行形成鲜明对比。于是,一个严峻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县域银行的出路到底在哪里?县域银行经营的着力点和信贷取向  相似文献   

13.
企业税前补亏和税后补亏的税收操作与会计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嵇建功 《上海会计》2000,(11):26-27
一、税前补亏与税后补亏《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十一条规定 :“纳税人发生年度亏损的 ,可以用下一纳税年度的所得弥补 ;下一纳税年度的所得不足弥补的 ,可以逐年延续弥补 ,但是延续弥补期最长不得超过五年。”国家税务总局印发《企业所得税税前弥补亏损审核管理办法》规定 ,纳税人可以在税前弥补的亏损额 ,是指经主管税务机关按照税法规定核实、调整后的数额。据此 ,纳税人以利润弥补亏损 ,可以分为两类 :(1)税前利润补亏 ,简称税前补亏 ,指以企业计算应交所得税前的“利润总额”(简称税前利润) ,…  相似文献   

14.
亏损弥补政策,是我国企业所得税中的一项重要优惠措施。亏损,即收入减去成本、费用后为负数,反映在会计科目上是“本年利润”的借方余额数。而税法则有自己的定义,《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512号,以下简称《实施条例》)第十条规定,所称亏损是指企业依照企业所得税法和本条例的规定,将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和各项扣除后小于零的数额。用计算公式表示:税法确认的亏损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但对企业以下七种情况的亏损不得弥补。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农村信用社存款增幅较大,加上信贷宏观调控,有相当大的资金从县乡企业贷款中退出,致使超额备付金数额较多.不将这些资金运用好,农村信用社会经营亏损.笔者认为,农村信用社资金过剩应实行资产多元化.  相似文献   

16.
<正> 当前,企业经营性亏损和潜亏是经济生活中困扰人们的一个突出问题。今年1——8月份我省预算内工业企业亏损额达1.3亿元,而且以物亏、价损、呆帐等形式存在的潜在性亏损数额惊人。据省财政厅调查:预计1990年末潜亏额约有3亿元左右,为1986年的12.3倍,比决算已体现的亏损额2.26亿元,高出33%,并呈逐年上升之势。造成企业经济效益下降的原因主要是:目前我省工业仍处于粗放经营阶段,质量低、耗能高、新产品少、技术改造缓慢、产品成本上升。企业亏损和潜亏面宽额大,既影响财政收入,又蚕食大量信贷资金,已成为我省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严重桎梏。  相似文献   

17.
一、在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我国商业银行与工商企业关系的现状及形成的原因(一)国营企业亏损严重,银行效益下降。据有关部门调查分析,80年代初国有工业企业资金利税率为24.76%,1993年下降到9.68%,1995年仅为7%。在资金负债率高达70%,而贷款平均利息率为12%的情况下,如不扣除企业欠息和虚报利润部分,目前企业税后利润率为-2.4%,根本无利可图,甚至还要亏损。尽管银行贷款利率远高于企业资金盈利率,但因受国企的拖累和本身管理水平的制约,国有银行在信贷业务逐年递增情况下,经营效益却逐年下降。(二)企业纷纷逃避…  相似文献   

18.
元旦刚过,投资者就迎接了密集的利空炮弹的轰炸:花旗银行亏损98亿,创最大亏损记录;接着美林又暴亏,记录再超花旗;法国兴业银行的交易员越权投资金融衍生品,巨亏49亿欧元(约合71.6亿美元);中国平安抛出天量融资计划,数额超过中国石油和中国神华之和……在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盐城市郊区审计局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府指示,与纪检、检察、监察等机关密切配合,积极开展对非正常亏损企业的审计解剖,促进了企业的减亏、止亏和扭亏。我们的主要做法是:一、审核家底,突出一个“清”字非正常亏损企业往往是管理漏洞较多、财务混乱、家底严重不清的企业,有的几年甚至十几年没有清过家底。清家底是整个刻亏工作的首要任务。我们在这方面的实践是抓“三清”;一是亏损数额核清;二是库存物资盘清;三是往来款项对清、经过“三清”;查明一些亏损企业隐瞒亏损的各种手法,核实了这些企业大大超过其帐面亏损的真…  相似文献   

20.
2013年12月在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的新《公司法》将注册资本由法定资本制度变为认缴制度,即不再要求股东出资必须达到法定的数额,只要有符合公司章程规定的全体股东认缴的出资额即可成立公司,且取消了公司成立后的实际出资期限限制.在新的注册资本制度下,有的学者认为因为《公司法》已规定注册资本由公司章程确定且不附期限,所以虚报注册资本的概念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应当取缔.而本文将围绕该注册资本制度探讨虚报注册资本罪在现实条件下还是否应当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