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景观生态学原理的城市边缘区绿色空间系统构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景观生态学原理探讨城市边缘区绿色空间系统的构建方法。提出通过重整边缘区绿色空间内现有资源的布局,连接和整合各个生态要素,包括绿地、水体、交通、文化景观等方面,形成一个复合的生态网络。强调了空间的曲度形式,将城市边缘区绿色空间通过生态廊道的形式,与城市内部绿色空间相联系,将自然引入城市。在边缘区内创建具有弹性的城市边缘区绿色空间发展框架,为城市发展预留更多的弹性空间。  相似文献   

2.
城市边缘区是城市环境空间和农村环境空间过渡地带,是城市外延的发展用地区,更是城市中最活跃、变化最为迅速的地区.对于城市边缘区来说,要面对特殊的土地利用环境,土地利用规划模式的创新研究显得更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北京市城市边缘区空间扩展方式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城市边缘区及其空间扩散方式城市边缘区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形成的地域实体,是城乡相互渗透,城市化发展迅速,城乡矛盾尖锐,自然、经济和社会特征介于典型的城市与典型的农村之间的城乡过渡地带。城市边缘区又可划分为内部边缘区和外部边缘区。内部边缘区和外部边缘区具有不同的社会经济和空间结构特征。 1.城市边缘区的空间结构类型城市边缘区的空间布局结构,可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圈层形结构模式。其特点是内部边缘区、外部边缘区以主城区为核心,依次环绕  相似文献   

4.
城市边缘区的人地系统矛盾日益凸显,其复杂的空间演变机制对传统规划范式产生巨大冲击。通过类比分析法和逻辑推理法构建解释和干预城市边缘区空间演进过程的理论框架。首先,阐明城市边缘区生态困境的外因和内因分别来自城乡双向胁迫和空间内生矛盾。其次,基于复杂科学中的扰沌模型理论构建城市边缘区生态适应性演进的“属性—时间—尺度”三维解释框架,提出生态衰退与复杂干扰叠加影响下的规划响应机制。最后,协调底线思维与增长主义发展逻辑,提出城市边缘区的生态适应性规划转型路径,包括生态网络功能培育、关键生态服务优化、土地资源精细配置与跨尺度的规划传导,以期为新时期我国国土空间规划实践提供认识论和方法论支撑。  相似文献   

5.
城市边缘区开放空间保护模式与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空间发展的无序和连续蔓延直接改变和影响到边缘区土地利用模式,造成远近郊开放空间和自然风景资源的占有和破坏。亟需从城市规划管理的各个层面对城市边缘区开放空间资源给予积极保护。论文从保护开放空间中自然风景这种重要公共资源的角度,立足于边缘区开放空间与城市发展的良性互动,从城市与郊区共同发展的需求和功能目标,探讨城市边缘区开放空间的保护方法———绿道、非建设用地规划和郊野公园等三种模式,并提出开放空间资源保护和发展的策略———规划控制管理、发展政策引导和社区民众参与等一系列措施。  相似文献   

6.
城市边缘区作为城市与乡村的交界地带,是实现城乡统筹的关键区域。在识别杭州市城市边缘区范围的基础上,从人群活力和空间活力两个视角,探讨杭州城市边缘区活力水平。结果表明:(1)基于POI核密度分析的范围识别以及土地利用信息熵的结果验证,最终筛选出43个杭州城市边缘区镇街。(2)通过对百度热力图以及人口密度的量化分析,杭州市边缘区人群活力空间分布总体上呈现圈层式由内向外递减的特点。(3)边缘区GDP水平、服务设施密度、用地功能多样性、交通可达性、开发强度等指标在空间上有较为明显的集聚核心,总体上内边界空间活力水平高于外边界。(4)从功能适应、生态整合、产业升级、文脉传承四个方面为杭州城市边缘区活力营造、资源配置和规划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城市规划工作应该充分利用城市边缘区的发展空间,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实现城市边缘区各项资源的有效利用,促进城市边缘区的迅速发展.在城市边缘区规划乡村景观是振兴城市边缘区经济和社会的一个方式,可以实现城乡的共同发展.本文在说明城市边缘区乡村景观相关概念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了城市边缘区乡村景观的特点,提出了城市边缘区乡村景观规划的要点,为整治城市边缘区资源的基础上挖掘边缘区潜力做出行业内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正>昆明作为云南省省会,是西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首批公布的国家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旅游、商贸城市。进入90年代以来,昆明市城市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口、经济、用地等指标均突破了原总体规划到2000年的目标。其中昆明城市边缘区的发展非常迅猛,但对昆明城市边缘区的研究相对较弱,本文主要针对昆明城市边缘区,研究其新兴产业休闲农业的发展状况,以期为制定昆明城市边缘区休闲农业发展模式和策略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城市边缘区土地可持续利用亟须制度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边缘区是位于城市建成区与乡村地域之间,受城市辐射影响的过渡地带,是多数城市的主要扩展地,其土地开发利用活动异常活跃.一些城市由于采取了不合理的土地生产与管理方式,片面追求短期经济效益,在城市边缘区逐渐引发了一系列社会、经济和环境生态发展问题.因此,加紧开展城市边缘区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制度创新研究,对缓解边缘区用地矛盾、优化边缘区用地结构、提高边缘区土地质量与土地利用综合效益,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城市边缘区——它的概念、空间演变机制和发展模式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伴随着城市郊区化和乡村城市化的迅猛发展,城乡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近十年来,我国实行经济改革、对外开放,城郊的空间结构、土地利用形式、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作为城乡过渡地带的城市边缘区日益成为城市发展的最敏感地带.城市边缘区作为城市化发展的第一圈层,既是乡村城市化的先导,又是城市发展、扩散及蔓延的特殊  相似文献   

11.
城市边缘区传统村落在城市空间外延扩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面临着"建设性破坏",同时因纳入中心城区范围带来"复兴"的机遇,如何处理好保护诉求及与城市共同发展是目前的迫切问题。城市边缘区传统村落应采取主动协同城市发展的模式,借助外部政策、资金的支持,充分挖掘和利用内生资源,由被动保护向积极的发展性保护转变,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的和谐统一。以陕西省富平县莲湖村的保护与发展规划实践为例,从城市化协同发展、自然景观环境保护、风貌保护与人居环境改善、旅游产业引入等方面探索城市边缘区传统村落整体性保护方法。  相似文献   

12.
土地、经济、人口、社会和景观犹如几个巨大的齿轮相互契合着,形成推动乡村城市化进程的动力和重要的权衡要素,是研究中国乡村城市化问题的共同关注要素。在城市边缘区这个同时兼具自然特性和社会特性,城市和乡村激烈碰撞的空间地带里,乡村旅游以一种新兴的姿态切入其中,形成一条充满活力的经济线索将土地、经济和人口社会等要素串联成一部拉动乡村发展的巨大机器。本文以成都城市边缘区的乡村旅游地三圣花乡为对象,通过观察其发展历程中的土地、经济、人口和景观变革来透视旅游经济作用下的乡村城市化进程。变革的结果表明,在城市边缘区乡村地带发生的乡村旅游并非是乡村抵御城市的有力防线,而是通过一种非工业化的路径创建了乡村向城市过渡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3.
徐坚 《城市问题》2005,(4):65-69
从城市环境、居住需求、旧城保护、可持续发展等几个方面入手,分析城市边缘区住宅建设在实际运作中的若干弊端,并提出体现城市发展的城市边缘区住宅可持续性设计观念.  相似文献   

14.
城市边缘区处于城市与农村地区过渡地带,其地价具有复杂性.城市边缘区土地估价过程中面临诸多风险因素,文章详细分析了其中的主要风险因素,如土地估价机构委托风险、土地估价人员执业素质风险及评估方法的选取和参数确定风险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构建了城市边缘区土地估价的风险预控系统,并阐释了该系统的施行机制,提出了相应的风险防范对策,以期减小评估误差,提升城市边缘区土地资源价格评估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从城市边缘区开放空间资源的保护,从郊野公园与城市发展的关系,从边缘区用地及发展模式的转变,从城市和郊区共同发展的需求等视角,探讨了郊野公园的功能目标、发展机制、规划控制管理、土地获得方式、发展政策引导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大城市副中心建设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城市副中心是位于城市边缘区的次级商业商务中心.国外成功的副中心往往有合理的区位、便捷的交通系统、多样化的商务空间、完善的配套设施,以及良好的景观文化环境.这为我国城市副中心建设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7.
当前上海的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一个新的等级跨越期,城市发展仍主要表现为要素驱动和资本驱动型特征,相应的城市功能设计与空间配置主要是围绕两者展开。中心城区(中央智力区)—城市边缘区(完备城市功能的科技园区)—远郊(科学城),以此为分析框架对案例城市上海的城市创新空间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城市空间响应创新驱动的战略调整方向,并提出了若干战略举措塑造具有竞争力的城市创新空间布局。对我国推动大都市发展转型,"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论大城市边缘区土地合理利用徐琪大城市边缘区是典型城市和典型乡村的过渡地带,也叫城乡结合部,是具有一定时空结构和功能特征的独立地域实体,它跟城市核心区、乡村腹地共同构成了城市系统。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边缘区的土地使用性质,使用强度等...  相似文献   

19.
城市边缘区再认知:全球城市化理论和后郊区化理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城市迅速扩张、重构,城市周边区域成为一种独特的类型,以空间增长、地位强化、功能混合、形态异化为主要特征,是城市规划与管理最棘手的区域.全球城市化理论拓展了城市认识论,指出城市化是城市生活方式、城市功能的扩散,为重新认识城乡二元分界提供了新思路;后郊区化理论关注城市边缘功能的复杂性和异质性,将边缘区作为一个独特空间看...  相似文献   

20.
城镇化进程中城市边缘区的理性分期推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由于不尽合理的土地管理体制 ,以及认识与重视程度的不足 ,使城市边缘区常常处于“四不管”的蔓延式推移建设状态 ,伴之产生高昂建设改造成本 ,并不断丧失珍贵的自然环境资源与良田 ,阻碍城镇化的健康推进。针对此 ,文章提出在整体环境之中审视城市边缘区 ,致力于城乡空间结构与生态过程相吻合 ,促进城市边缘区的理性分期推移 :按照不同类型城市边缘区自然资源特定的生态价值与不允许建设的次序 ,进行合理的土地使用与控制 ,使城市边缘区的推移始终处于循序渐进的目标控制之中———分期推移决不是城市边界的分阶段简单外移 ,它的背后是功能角色的相应调整 ,前期边缘的功能“传递”给新的边缘区 ,自身转化为城市腹地 ,在有序的转化过程中实现城镇用地的理性拓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