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高校共青团开展"青年就业见习基地"建设为大学生开拓了更为广阔的就业市场,因此,积极推进"青年就业见习基地"的规范化建设,了解企业、学生在就业见习基地建设过程中的现状,分析共青团组织在基地建设过程中的得失,缓解社会的就业压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大背景下,高校共青团组织如何更好地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是个重要的课题。就业问题是一个关乎个人生存和尊严、社会和谐稳定、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经济、政治与社会问趣。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高校共青团组织应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创业理念.提升综合素质和打造核心竞争力。拓宽就业创业渠道和尽快融入社会角色等几个方面入手,发挥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4.
就业与创业,是青年参与社会实践,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途径.为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大力服务青年,几年来,在共青团中央的号召下,全国各级团组织努力探索新时期服务青年就业创业的新形式、新手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文章以抚顺共青团组织为例,重点介绍抚顺团市委在服务青年就业创业工作中采取的“覆盖城乡-点面结合-全程陪伴”新模式,为服务青年就业创业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6.
基于创业型城市建设的创业孵化基地分类规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认为,创业型城市的建设应树立从区域、城市层面规划布局创业孵化基地的系统观,从优化创业环境的视角对城市创业孵化基地进行分类、规划和建设.城市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可以分为面向创业教育的创业孵化基地、面向扶持就业的创业孵化基地和面向产业发展的创业孵化基地三种类型,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一个孵化路径四通八达、层级递进的孵化基地网络体系. 相似文献
7.
共青团组织作为党联系广大青年的桥梁和纽带.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创新工作思路,为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发挥积极作用。本文分析了大学生在就业创业中所面临的问题,阐述了高校共青团组织如何更好的发挥优势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 相似文献
8.
9.
10.
本文分析了现阶段大学生就业困难的现状和原因,认为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是高校共青团工作的重要职能和要求.高校共青团组织要配合大学生课外素质拓展计划的实施,培养大学生就业创业的竞争力,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构建服务平台,拓宽就业创业的渠道. 相似文献
11.
前不久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09年《社会蓝皮书》显示,中国中西部居民的就业压力较大,失业率超过10%,其中大中城市失业率约10.1%。本文就新疆经济发展的现状,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对经济增长的就业效应关系进行分析,尤其是运用就业弹性对其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并分析其原因,最后提出提高就业弹性、解决就业问题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对广西旅游就业进行分析发现,广西的旅游部门不仅能吸纳相当比例的新增劳动力,而且还能吸纳其他行业转移的劳动力;旅游特征产业对劳动力具有很强的吸纳作用;旅游就业规模地区差异明显,呈向旅游中心地区聚集态势;从整体上看,各旅游特征产业每获得1万元的增加值,就能带动全社会9.5281人就业。 相似文献
13.
应用型高校营销人才就业模式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高校市场营销专业一直是就业最热门专业之一。但就业质量仍不尽如人意,“二次就业”和“两年现象”比较突出,给企业和学校都造成了非常大的困惑;更有不少高校对营销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仍旧采用传统的毕业推荐形式或依赖一次“双选会”来获取就业率,没有真正解决营销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市场供需矛盾。一方面是高校大量营销专业毕业生不断推向社会,另一方面是企业苦于招不到合适的营销人才,招人、用人成本昂贵。因此,文章从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入手,探索新的形势下高校营销人才就业模式,并创造性提出了可操作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返乡农民工就业的制度设计与政策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民工失业返乡源于体制转型时期劳动市场制度分割与就业供给刚性的双重约定。农村-外流.回疏-就地转移模式是较适合我国返乡农民工就业与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式。促进返乡农民工就业,应加强和改善对农民工的公共服务,建立健全农民工就业指导体系;加强返乡农民工就业培训和服务;发展县域经济扩大就地转移;促进返乡农民工创业;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5.
毕业生就业率是职业教育的生命线,提高毕业生就业率不仅要靠高职院校培养出大量具有成熟择业心理、熟练求职技巧、正确就业观念的高素质专业人才,而且也需要高职院校建立完善的就业市场和宽广的就业渠道.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别对经济转型期中国经济增长与名义就业和有效就业进行协整分析,通过对两个协整结果的比较分析引出中国隐性失业严重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发展的实际提出了解决中国隐性失业显性化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18.
在公共服务供给区域差异研究中,往往忽视差异中的合理成分,而供给的合理性很大程度上受需求因素的影响。文章以公共就业服务供给为研究对象,使用Gini系数回归分解方法控制需求因素对供给区域差异的影响。研究发现,需求因素对公共就业服务供给差异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在控制需求因素后,不平等程度在可接受范围内。 相似文献
19.
构建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统筹城乡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创新。要从根本上解决城乡劳动者就业不平等问题,就必须从制度层面着手,彻底打破城乡分割的不平等就业制度,加快构建和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就业统计制度、就业政策体系、就业服务体系、就业援助制度、劳动者权益保护以及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制度,促进经济社会有序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从长远来看,促进高校毕业生市场就业是大势所趋,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对西藏而言,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最大的标志就是以市场就业为主体。解决观念性矛盾是建立高校毕业生市场就业长效机制的根本途径,同时要广开就业门路,树立市场就业光荣的鲜明导向,为已经在企业和区外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免除后顾之忧,逐步建立促进市场就业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